日本不北上夹击苏联而南下惹美国的背后原因

发布时间:2025-09-29 20:03  浏览量:6

二战时日本未配合德国北上夹击苏联,而是南下招惹美国,这背后有着复杂因素。

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就有两种扩张思路。陆军主张大陆政策,以侵略朝鲜和中国为核心,进而扩展到俄西伯利亚和库页岛等地区;海军则主张海洋扩张,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扩张夺取资源,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两派分歧渐大,形成北进派和南进派。

日本扩张早期北进派占优。北进派战果显著,陆军占领朝鲜、夺取中国东北,实控面积大幅扩大,而当时海军处于发展阶段,实质战果较少,大陆政策是主流思想。

到20世纪30年代,北进派发展迅猛。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且有北进势头。当时北进派认为日本军事与外交战略重心在北方,对苏及远东地区等采取扩张政策,既能防范苏联威胁,又能夺取资源解决国内短缺问题,还能以东北为根基。石原莞尔是大陆政策坚定支持者,他和他人策划九一八事变夺取中国东北。关东军高层石原莞尔等少壮派军官也想挑战苏联,1939年7月关东军未经大本营完全批准,调动23师团对苏蒙联军发起攻击,诺门罕战役爆发。

战役初期是小规模冲突,但关东军少壮派军官将其视为北进前奏主动出击。然而他们遇到战神朱可夫及其指挥的钢铁洪流。朱可夫集中装甲部队并在空中力量掩护下重创关东军,经过两个月激战,关东军多个步兵连队几乎被整建制歼灭,伤亡失踪人数超18000人,士气濒临崩溃,这是日本陆军成军以来首次惨败,对北进战略打击沉重。

战役前北进派军官轻视苏军,但诺门罕战役惨败让他们认识到苏联实力强劲,若坚持北上不仅无法达成战略目标还可能失去东北。更糟的是,此时德国和苏联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让日本愤怒不已,因为1936年日本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如今德国的行为使该协定成废纸,日本被德国出卖。

日本在诺门罕战役失败后,从上到下一系负责人受罚。关东军内部主张与苏联开战的强硬北进派首当其冲,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和参谋长吉谷廉介中将被免职回乡,作战参谋被撤换,石原莞尔等相关人员被免职,陆军省和参谋等部门高官或被赶出高层或被解除职务,平沼七郎内阁全体辞职由阿部信行组阁。经此一役,日本北进派遭受毁灭性打击逐渐式微,北进派最大支持者石原莞尔黯然退役再未返回决策层。

随着北进战略破产,南进派开始抬头。日本逐渐达成南下进攻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夺取资源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共识。1940年7月近卫文麿制定基本国策纲要提出南进推进确保南方资源圈的战略构想,将南进作为基本国策。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标志日本彻底放弃北进开始保障北部战线安全为南下做准备,同时加紧与东南亚亲日势力接触并调兵南下,侵略矛头指向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日本完成从北进到南进的战略转向。

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日本此时才发觉德国侵略苏联的野心,但此时日本已在南进道路上无法回头,只能继续南下。日本的北进与南进之争本质是陆军与海军针对资源调配的竞争,是病态决策机制下的选择,这样一个无法理性决定战略方向、被狂热与恐惧支配的国家,难以在全球性战争中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