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胁迫”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经济与东北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5 14:17  浏览量:8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于9月22日在东北大学和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东北振兴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大变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在经历异常复杂的历史性变化。我们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持续做好东北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对外关系全面发展的历史大势。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讲讲美国强力推行“关税胁迫”政策及其影响下的国际经贸态势,以及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当然也会谈到东北振兴问题。

第一,美国“关税胁迫”严重破坏世界经贸秩序

大家知道,美国共和党历来高度重视关税这一特殊工具对于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的重要作用。2017年,正当国际社会为全球经贸复苏而共同探索并初见成效之际,特朗普主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打响了全球贸易战,并把矛头对准中国。随后,美国退出了世贸组织,导致全球经贸一片混乱。

2021年入主白宫的民主党政府,在维护美国经贸霸权方面,同样无所不用其极。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联手欧盟,对俄罗斯以及对与俄保持正常贸易关系的国家,实行无休止的经济制裁和长臂管辖,试图通过“脱钩断链”和“去风险化”等方式,构建美国主导的排他性世界经贸格局。

今年1月,共和党政府再度执政。以“关税胁迫”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战被推向极端。美国不仅要对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对等关税”,同时还要对许多国家征收30%甚至是更大幅度的额外关税和惩罚性关税,就连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重要伙伴也不放过。针对中国的关税胁迫,更是反复加码,漫天要价,非常荒诞,令人愤慨。

目前,世界上存在不少经贸类合作组织和机制,譬如多边自贸协定、关税同盟、货币联盟,等等,但没有共同应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协调平台。包括英国、欧盟、日本地内的相关各方各谋对策,纷纷对美妥协。美国得寸进尺,有恃无恐,更加霸气凌人。

美国现政府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制订的普遍性关税措施,为美国财政增加了巨量收益,但极大地破坏了世界贸易规则和秩序,同时也加重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负担,因而遭到广泛置疑和抨击。不久前,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的普遍性关税政策违法。今年11月,美国最高法院将就此案做出最终裁决。如果最高法院维持联邦巡回上述的裁决,美国财政部将不得不退还近1600亿美元的“非法”关税。此案结果如何,对美国和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国际社会都在拭目以待。

第二,中国扩大自主开放的意志和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中国同时也是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共有30多个,其中包括部分发达国家。

2024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43.85万亿元。中国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的贸易额分别为9823亿美元、7858亿美元、6883亿美元。3280亿美元和3082亿美元。不难看出,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韩日,特别是与美国,互为大市场的格局没有改变。

考虑到中美两国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双方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中国始终以包容合作的建设性立场对待中美经贸关系。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税胁迫”,中国与美国进行了极为专业的多轮谈判,美国不得不一再推迟对华实施新关税。在9月14日结束的马德里会谈中,双方就减少投资障碍、延长贸易战休战期、以合作方式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共识。

9月19日,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本年度第三次通话。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十分重要。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造福两国、惠及世界。双方团队最近的磋商体现了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可继续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争取实现双赢的结果。今年10月,双方将在APEC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整个中美关系,将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但是,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是美国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慎用手法。在破坏中国对外经贸关系方面,美国动作频出,花样翻新。受此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0.6%。欧盟抬高了中国企业赴欧投资的门槛,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原审调查明显增多。“七国集团”联手抵制所谓中国“过剩产品”势头加大。某些发展中大国和中国的邻国,也开始对中国产品无理加税。

为了维护自身的主权、尊严和发展利益,中国一方面针对美国以及追随美国的无理加税实行反制,另一方面对来自非洲建交国的商品全部免税,并对许多国家实行单方面入境免签和过境免签。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的意志不会改变;扩大自主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不会动摇。

第三,实现东北振兴既要苦练内功又要借助外力

早在20多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即已做出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显而易见,东北地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振兴问题。他曾明确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他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东北地区理应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东北地区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对内应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对外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融入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进中国的双向互动。

近年来,东北三省不断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内部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相得益彰。据国家有关部门评估,到2025年,东北振兴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维护“五大安全”的能力得到新提高,国家粮食“压舱石”地位更加巩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对于东北振兴的成就,譬如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充分肯定;对于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要积极查找,努力弥补;对于未来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要有总体设计和路径规划,措施和任务要细致入微。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相信包括辽宁省在内的东北三少省,能够认真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在编制本省“十五五规划”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讲于民统一起来”。

鉴于当前国际关系,特别是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走势,东北振兴既要苦练内功,又要借助外力。苦练内功,就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治理、推动产业升级、强化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人才活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化、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和大中城市集群化、推进整个经济与社会的智能化,等等。借助外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充分考虑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加大自主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对外经济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把打造向东北亚开放新高地,与链接国家全方位开放的新平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外经贸合作与人文合作、企业间合作与政府间合作、项目合作与战略、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的相互结合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