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邓羽宸:青春大概都这样过

发布时间:2025-09-22 11:12  浏览量:17

从红楼讲堂到未名塔影,燕园四季在学子的迎送间开启了又一篇章。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穿越时空的回响,踏入这片思想与理想交织的土地。他们在奋斗中昂首挺胸,也曾在迷惘中短暂驻足;他们一路结伴而行,始终心向光明之处。现在,让我们共听“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邓羽宸

毕业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青春大概都这样过”

与燕园的相遇是在去年的八月。

那天,盛夏的阳光洒下,我拖着行李箱,小心翼翼又满怀期待地踏入北大东门,也开启了我如梦一般的学科体验之旅。

我还记得亲切又活泼的学长学姐们带着我们做破冰游戏、逛遍北大校园;记得和班上新认识的朋友们一起看奥运乒乓决赛的热血与激动;记得在未名湖畔骑行时拂过脸颊的微风;记得石舫、博雅塔、图书馆的庄严文雅;记得参观校史馆时,北大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自由向上的校园氛围带给来的震撼和感动;记得五四体育场上那场欢乐的飞盘游戏;记得晚会上挥舞着的荧光棒和整齐的大合唱《燕园情》;记得最后一晚凌晨的草坪上久久回荡的,带着我们无限不舍的歌声。

于是离开前,在写给未来自己的明信片上,我带着满满不舍,却又坚定地落笔——

“在燕园短暂的六天,仿佛做了一个不愿醒来的梦。惟愿高三的你努力、坚定、不负所爱。‘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但‘我想为自己打一个高昂的赌,毕竟我和我的生活要共处一辈子,我想和它相看两不厌’。

然后在明年六月,如愿以偿,梦想成真。”

“迷惑失落忧郁寂寞”

从北大返程的路上,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耳机里唱到歌词“仿佛是一梦蹉跎”,这六天的经历似乎真的成为了一场梦。尽管不愿醒来,可是想实现北大梦,我只能带着加倍的努力和决心,投入到高三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

我也曾在某个深夜辗转难眠,计算着自己的各科分数,忧虑着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提升;也曾在凌晨还亮着的台灯下奋笔疾书,埋头做着一道又一道难题、整理一份又一份笔记;也曾在走神时任由思绪飘往北大绚烂的秋色和纷飞的冬雪;也曾不断鼓励自己,对自己说“你可以的”,坚信“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

可是真正到了一模,轻飘飘的一张成绩单,却似乎在无情地嘲笑我半年的汗水与努力。越是难过,越是焦虑,我的状态就越来越差。在紧跟着的几次考试中,我本就薄弱的生物再次跌入谷底,就连优势科目数学也漏洞百出,看错数据或计算出错等低级错误反复出现。我开始怀疑之前日渐上升的成绩全是因为运气而非真正的实力,开始用各种模拟试卷填满学习时间来缓解焦虑,开始陷入无尽的迷茫和自我否定……

幸好,有学长学姐与我交流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安抚我的焦虑情绪,帮助我调整状态;有给予我温暖的陪伴,始终鼓励我肯定我的父母;还有在北大送的高考100天倒计时记录本上,我写下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次模拟考决定不了高考成绩,能决定的只有从现在开始每一分每一秒实实在在的努力”;更有那首单曲循环的《青春大概》告诉我,“数着等着忘着怕着,青春已时日无多”。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从一模的失利中走出,积极与老师交流近期的学习情况,一起分析每次考试的错题;我放慢节奏,提高效率,不再盲目刷题,而是去重做整理的重点错题,记录考试时出现的低级错误,思考最合适的考试时间分配以增强自己对考试的掌控感,从每次的模拟测中积累实用的考试小技巧;同时,我也会和班上同学爬山聚餐,用相机记录高三后期宝贵的校园时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三月底,来自北大学长学姐亲切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在枯燥重复的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大的温暖。在与北大学姐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春天的燕园,有三教旁盛开的桃花,静园紫藤萝下流动的绚烂,还有春和景明、水光潋滟的未名湖。

错过了燕园的秋、冬、春,我想在今年八月,再次走进燕园的夏。

于是,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每每身心疲惫时,我都会翻开倒计时记录本回顾自己与燕园的约定,从而获得无限动力,咬紧牙关奋勇向前;陷入焦虑的漩涡时,我都会尽力专注于试卷、错题、笔记,让自己足够忙碌,没有空余时间焦虑;被各种模拟卷、难题折磨时,我都会提醒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每一道错题、难题,都是我更靠近北大,靠近梦想的垫脚石。

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点,毕竟,“青春已时日无多”。

“在花落时结果,期望很多”

转眼间到了六月,高考如约而至。

初入考场时我并未太紧张,一切似乎与模拟考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多了份期待与希冀。可是真的坐在考场上看到新题型时,我的手心会不由自主地出汗;每科检查还未妥当就听到交卷铃响起;出考场后,又突然想到刚刚做错的一道题……放下笔的那一刻,落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像极了那日清晨未名湖畔的朝阳。我感到一阵卸下重担的如释重负,心中却又升起了一丝丝忐忑与不安。

在考后等待成绩的日子里,我内心期待与焦虑交织,在等成绩短信的那个上午到达了顶峰。我一边期盼着能有不错的成绩,一边担忧着未知的命运。当我看到如愿以偿的高考成绩时,欣喜又激动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我知道,我做到了。我用高中三年的努力和汗水浇灌的梦,终于在今年六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带着无限欢喜与期待,我走向了北京大学,走向我这一年梦的起点,走向更灿烂更广阔的远方。

“青春大概都这样过”

再次回顾我的高三,眼前浮现的,是放弃收纳随意堆叠的试卷习题册,是每次去办公室问问题跑过的那条长长的走廊,是度过备考前重要自习时光的图书馆,是某天坐在楼梯上向着远方的眺望,是那首在我迷茫焦虑时温暖鼓励我的《青春大概》,是偶尔从试卷中抬头,恰好遇上的绚烂晚霞,是去年八月的梦想被风吹到今年六月的盛夏。

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曾看到一段话,是讲如何保持学习的动力的:“看过更大的世界后,就不甘心再停留在原地。不甘心就是动力。”而北大,就是于我而言那个更大的世界。在我进入高三前,她让我明确了奋斗拼搏的方向;在我高三努力前进的道路上,她给予我温暖和希望。庄严典雅的西门,未名湖水面倒映着的博雅塔,收藏着无数知识与智慧的图书馆……这些饱含着静谧沉稳的底蕴却又涌动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景色,都是我难忘的青春时光中,最向往最美好的风景,鼓舞着我向着梦想,勇敢前行。

我想,“青春大概都这样过”。

高三时,我的座右铭是:“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而当我收到梦寐以求的北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未来,我将在北大继续追风赶月,步履不停,跨过荒原,努力奔赴属于我的绚烂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