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冷血热:东北抗联到底歼灭多少日军,对抗战起到作用是大还是小
发布时间:2025-09-18 12:34 浏览量:16
长时间以来,对于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当中,到底歼灭多少日军,存在较大争议,更有贬低东北对日作战起到作用者。
理由不外乎认为东北抗联发起的战斗都是零打碎敲,基本没有做到攻城拔寨,更未打出过成规模的歼灭战。
所以,对于日本关东军而言,只属于疥藓之患,无关大局,存在感不大。
然后话题就会转向“东北不抵抗,一枪不发撤关里,都是怂蛋”。
那么,东北抗联到底歼灭多少日军,对抗战起到作用是大还是小?
01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在概念上应该具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分。
如果说是狭义上的东北抗联,那应该指的是赵尚志在1936年2月创建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包括三个构成部分:
杨靖宇将军领导的第一路军,活动在南满;
周保中将军领导的第二路军,活动在吉东;
李兆麟将军领导的第三路军,活动在北满。
如果说广义上的东北抗联,那还应该包括东北抗联的前身,即东北抗日义勇军(1931-1932)、东北反日游击队(1932-1933)、东北人民革命军(1933-1936)。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东北抗日义勇军时期,杨靖宇将军就已经在南满建立了“磐石工农义勇军”,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前身。
而在东北反日游击队时期,童长荣在吉东的汪清等地建立反日游击队,是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的前身。赵尚志、周保中等也在北满建立多支游击队,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的前身。
只不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构成成分极其复杂,有东北军,有警察队,有山林队——也就是土匪。
还有大刀会、红枪会之类的民间武装。
甚至也有南京国民政府派出的蓝衣社等特务机构。
这就决定了,计算东北抗联到底歼灭多少日军,会有复杂性。
02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东北抗日军民总计歼灭日军17.2万人,这是中国军事出版社、中国国家博物馆给出的数字。
这个数字并非无端揣测,根据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数据,在满洲总计阵亡26.5万人。
刨除苏军在诺门罕、张鼓峰以及最后出兵东北总计歼灭日军8万人左右的战果,那么可以确信的是东北抗日军民歼灭17万人左右。
此外,在黑羽清隆所著的《日中十五年战争》(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当中还有更加明确的记录:在1932年东北日军减员3.0万人,1933年减员4.2万人,1934年减员3.9万人,1935年减员5.4万人,这四年合计 16万人左右。
当然了,减员并不完全等于死亡,其中包括伤亡、被俘、失踪、投敌等,是战斗统计的内容之一。
但即便如此,也能看出东北抗日军民抵抗作战的烈度是极大的,在山林、河谷、草甸、青纱帐,在城市、村屯、集镇,无处不在战斗。
在这歼灭的17万日军当中,是由广大东北军民共同取得的成果。
所以,如果说是广义上的东北抗联,那么就是歼灭了17万日军。
而如果说是狭义上的东北抗联,到底歼灭多少日军,其实并没有确切统计结果。
在此只能有一个模糊的估计,根据日本厚生省做出的战后调查,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在东北死亡约4.6万人。
这个数字显然不包括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歼灭的8万日军,否则对不上号。
但是应该包括1938年张鼓峰战役阵亡的0.14万人,以及1939年诺门罕战役阵亡加失踪的0.54万人。
那么,去掉这0.68万人,从1937年开始日军在东北被抗日军民歼灭的应该是3.92万人。
考虑到从1937年开始,活动在东北的抗战武装是以东北抗联为主,其他民间武装、山林队虽然也能有一定战果,但肯定不会太大,即便往多了说,1万人已经是顶天了。
所以,即便忽略1936年2月到1937年7月的这一年半时间,狭义上的东北抗联歼灭日军也至少有3万人。
03
东北抗联所面对的日军,是整个日本陆军当中最精锐的关东军,战斗力最强,武器装备最好,素有“日军之花”之称。
东北抗联所处的环境,冬日里零下三十度都是平常,是能够把人冻得灵魂出窍的极寒温度。
东北抗联没有援助,也没有援兵,完全是用一腔热血在与日军作战。
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当中,取得的战果是辉煌的,但是牺牲也是巨大的。
东北抗日武装总计阵亡56万人。
其中,东北抗联阵亡10万人,包括总司令赵尚志将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11位军长牺牲9人,只有2位幸存,师长/支队长以上牺牲42人。
最后只有700人撤入苏联,整训改编为苏军第88独立步兵旅。
事实上,东北抗联存在最大的意义绝不在于歼灭了多少日军,而是阻止日本整合东北沦陷区的资源,同时唤醒、鼓舞沦陷区广大人民的抵抗意志。
东北抗联频繁袭击日本占领的铁路、矿场、粮仓,使得日本疲于应对,经济损失惨重。
为了应对东北抗联的袭击,日本不得不在各地加派驻军。
多年时间里,东北抗联成功牵制日本关东军15个师团,至少70万人。
而如果这70万日军在七七事变之后尽数入关,可想而知。
此外,为了挤压东北抗联的生存活动空间,隔离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日本被迫在东北多区域采取集团部落的形式,即合村并屯,修建高墙,付出了极高的成本代价,而这也必然影响到生产经营,进而影响到日本的经济掠夺。
对于日本而言,因为有东北抗联的存在,其一方面要在东北加强军事与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被缩减了经济掠夺的产出。
东北抗联的浴血奋战,极大拖延了日军全面进攻的步伐。
在九三阅兵上,杨靖宇支队的旗帜给的镜头时间是独一档的,长达21秒,这也是对东北抗联取得伟大成绩的最大肯定,也是对白山黑水五十万英魂的最大告慰!
参考书目:
[1]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冯仲云:《东北抗日十四年苦斗简史》,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3]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