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鸟翔集映洞庭——岳阳构建候鸟保护立体屏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16 09:16  浏览量:14

万鸟翔集洞庭湖。市林业局供图

初秋晨光中的东洞庭湖湿地,小天鹅掠湖而起,即将与越冬水鸟共绘“鸟浪滔天”图景。岳阳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筑牢候鸟安全屏障,让“万鸟翔集洞庭湖”成为生态常态。

“既要守牢生态红线,也要兼顾农户合理诉求。”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大海介绍,自今年7月起,全市启动“鸟类保护专项行动”,构建“巡查-执法-宣教”三位一体防护体系。东洞庭湖湿地、采桑湖等6个候鸟保护站实行“机关联站+24小时值守”,2483名生态护林员开展“拉网式”巡护,月均巡护有效率达94.2%,日均徒步7.86公里,累计完成2.07万人次网格化巡查,拆除非法鸟网50余张。

针对非法交易链条,我市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11部门组建专项执法组,排查花板桥、洞庭大桥等花鸟市场,暂扣未许可鸟类10只,立案侦查3起非法猎捕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市林业局出台防鸟网使用技术指南,明确农业用网的网格、网线尺寸及醒目颜色标准,精准区分“非法捕鸟网”与“合规防鸟网”,既护作物又护鸟类。

生态修复,夯实候鸟栖息根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鸟类最好的“避难所”。岳阳以湿地修复为抓手,通过水位调控、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为候鸟打造“食源足、栖息安”的家园。东洞庭湖保护区通过科学补水,让枯水期子湖泊蓄水充足,候鸟食源地面积扩大30%,去年越冬水鸟总数突破28万只。

全市现有野生动物5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2种、二级76种,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十分亮眼。今年3月,采桑湖监测到白鹤、大鸨等珍稀鸟类集群觅食,获湖南卫视专题报道;东洞庭湖麋鹿种群达323只、江豚160头,“鸟、鹿、豚”和谐共生的生态奇观,成为岳阳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

全民协同,凝聚护鸟强大合力

“一只受伤的白鹇,牵动多方爱心。”今年4月,岳阳县城南派出所接群众报警后,联合林业人员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康复后放归湿地,这是岳阳“全民护鸟”氛围的缩影。

为畅通监督渠道,市、县林业局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建立“线索核实—处置反馈—结果公示”闭环机制;依托麋鹿、江豚保护协会,组建12支志愿者队伍,今年收到的有效举报线索均依法处置。在科普宣教上,岳阳借“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契机,开展10余次专项活动,洞庭博物馆自然生态课堂场场爆满,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农户,发放3000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资料,用方言宣讲、案例解读让护鸟理念深入人心。君山区举办的2025年湖南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上,岳阳“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实践成果”获评省级优秀,进一步扩大生态影响力。

长效发力,绘就生态保护新篇章

“鸟类保护只有‘进行时’。”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清风2025”执法行动和“护鸟清网”,年内组织联合执法不少于10次;实施“湿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东洞庭湖湿地修复投资,新增候鸟食源地;完善“智慧护鸟”体系,加装红外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实现“人防+技防”无缝衔接。同时,以林长制牵头推进“合规防鸟技术宣讲周”,从源头减少非法鸟网,启动“候鸟科普进校园进社区”项目,让生态理念扎根人心。

“每年10月,第一批候鸟飞抵时,便知所有坚守都值得。”东洞庭湖护鸟员周师傅的话,道出了守护者的心声。如今的岳阳,正以“国际湿地城市”之名,邀请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参与护鸟,让“万鸟翔集”成常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