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核の男儿:将日本拖入战争深渊的首相——近卫文磨
发布时间:2025-05-25 03:09 浏览量:2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名字注定被刻上耻辱的烙印,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黑暗与罪恶的象征。近卫文麿,便是这样一个名字。他身处风云变幻的20世纪,凭借着显赫的贵族出身踏入日本政坛,却将日本引向了战争的深渊,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他的一生,是对权力极度追逐的一生,是疯狂推行法西斯主义的一生,也是罪恶昭彰的一生。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寻近卫文麿的人生轨迹,铭记那段不容忘却的惨痛历史。
1891年10月12日,近卫文麿出生于东京一个显赫无比的家庭——五摄家之一的近卫氏 。这个家族在日本历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门庭仅次于天皇家,近卫文麿作为近卫家250年来第一个由正妻所生的长子,自出生之日起,便被视为掌上明珠,尽享荣华富贵。
自幼,他便接受着“天皇家屏藩”的严格家教与训练,三岁时便在祖母的带领下参拜皇室,尊皇尽忠的封建伦理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1904年,年仅12岁的近卫文麿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鼓吹对俄开战的父亲近卫笃麿突然病逝,他不得不继承了公爵爵位 。曾经门庭若市的近卫家瞬间变得冷冷清清,那些受过其父关照的人纷纷变脸,甚至上门索要债款,搬走物品抵押,家道的中落让年少的他初次品尝到了世态炎凉。
在华族学习院中等科毕业后,近卫文麿受到第一高等学校校长新渡户稻造的影响,投考该校。尽管他身份高贵,但在学校里,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只是保持着礼貌上的友好,这让他时常为没有真正的朋友而苦恼,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充满偏见的忧郁青年。这一时期,他痴迷于西欧传奇文学,甚至一度想辞去爵位,做一个普通人。
在学生时代,近卫文麿结识了号称“最后元老”的西园寺公望 。当时大正民主运动正如火如荼,政治新闻充斥着报纸,这使得曾经视政治为庸俗之物的近卫开始关注起政局。西园寺公望与近卫家族渊源颇深,他曾向近卫文麿的曾祖父学习书法,又和其父是好友,因此,当身穿学生服的近卫前去拜访时,西园寺公望感到十分亲切,二人虽辈分有别,但西园寺公望常以“阁下”相称,这也为近卫文麿日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西园寺公望
1916年,25岁的近卫文麿依据贵族院令,进入贵族院成为公爵议员。1918年,他为杂志《日本及日本人》撰写论文《推开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在文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英美和平主义的批判,认为那不过是维持现状的得过且过主义,与正义人道毫无关联。他指出日本与德、意处境相似,都应打破现状,而日本国内却高唱英美和平主义,对国际联盟盲目追捧,实则卑躬屈膝。这篇论文体现出近卫文麿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秀论世界观的反抗心理,也奠定了他日后组阁时结成日德意三国同盟、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的理论基础 。
1919年,近卫文麿跟随西园寺公望参加巴黎和会 。在这次会议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激烈的争夺让他大开眼界,回国后,他在《战后欧美见闻录》中感慨巴黎和会尽显大国横暴,实力才是支配一切的铁则。他认为日本提出的“人种平等”提案因国力不足未被采纳,而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却因实力强大被纳入国联原则,这让他坚信日本应“堂堂正正地为自己生存,要求发展之地” 。此时的近卫文麿,已然树立起了侵略有理的思想根基,并将其贯彻到了日后的政治生涯中。
从国外归来的近卫文麿,凭借高贵的门第和频繁见诸报端的政论文章,逐渐在日本政坛崭露头角。1921年,年仅30岁的他便被推选为临时议长 。1924年,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组成护宪三派联合内阁后,近卫文麿就任贵族院研究会常务委员 。在第55届国会讨论普通选举法时,贵族院众多议员极力反对,法案一度难产,近卫文麿上下奔走活动,最终在9月促使法案通过,他也因此在政坛声名鹊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927年,近卫文麿脱离了保守陈旧的贵族院研究会,与木户幸一、德川家达等人结成了火曜会 。火曜会在贵族院内集结了新势力,使近卫文麿逐渐成为贵族院内革新势力的中心人物。加之他身为五摄家之首的血脉,外貌端正且身材高大,其反对英美协调外交、主张破除现状的言论,赢得了不少民众的支持,很早便被寄予成为首相的厚望。1931年,近卫文麿成为贵族院副议长,1933年,正式就任贵族院议长,自此踏入国家权力中枢 。然而,西园寺公望一方面认可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担忧他陷入革新势力的漩涡,最终沦为军部的傀儡,因而时常叮嘱他要“超脱”“慎重” 。
进入20世纪30年代,日本深陷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泥沼,生产和外贸急剧衰退,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不堪,这为法西斯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温床 。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妄图通过对外侵略战争摆脱危机。1931年5月,近卫文麿在驹泽高尔夫球场与阔别十年的政友会前干事长森恪重逢,森恪的一番话让他深受刺激,从此转入法西斯运动 。此后,他的客厅里时常出现皇道派少壮军官和军部外围的右翼组织成员,牵线搭桥之人正是森恪。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敲响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战鼓,近卫文麿对日本军人的行径极为赞赏,他声称少壮军人的行动是日本的“命运之路”,公然反对西园寺公望主张的协调外交 。1934年,在听取石川县警察头面饭田副次的汇报后,他肆意批评政党政治,认为政党、议会毫无作用,军人发怒实属难免,甚至主张为拯救日本必须打倒议会主义 。
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阀中的“皇道派”青年官兵发动二·二六事件 ,导致冈田启介内阁垮台。西园寺公望为抑制军部势力,向天皇推荐近卫文麿组阁,但近卫文麿倾向于“皇道派”,自觉难以处理二·二六事件相关问题,便以健康欠佳为由拒绝。此后,广田弘毅和林铣十郎两届内阁相继执政,但都因无法掌控国内政治矛盾,执政仅一年多便宣告倒台 。此时,众人一致认为除了近卫文麿,已无合适的首相人选,西园寺公望再度向天皇推荐,近卫文麿似乎成了众望所归。官僚、政党和各派军阀都期望他能建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强有力内阁 。
1937年6月4日,近卫文麿受命组阁,成立第一届近卫内阁 。时年46岁的他被称为“青年宰相”,报纸将其内阁赞为“青年内阁”“明朗内阁” ,多数国民也期待他能打破日本社会的沉闷。然而,近卫文麿上台后的言行,彻底打破了人们的幻想。组阁当天,他便宣称属于“非持有国”的日本必须确保民族的生存权利,而大陆政策正是基于此,所谓“实行国际正义”,实则是夺取殖民地的宣言 。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统治阶级对外扩张的欲望,也将日本一步步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近卫文麿上台仅一个月,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拉开帷幕。近卫文麿积极推动战争的扩大,两个月后,上海会战爆发 。日军在战争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无数无辜百姓惨遭杀害,南京城沦为人间炼狱。而近卫文麿作为日本首相,对这些暴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战争期间,近卫文麿还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近卫声明” 。1938年1月16日,他发表第一次声明,宣称蒋介石若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另建“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 ;11月3日,发表第二次声明,威胁如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 ;12月22日,发表第三次声明,抛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妄图诱胁蒋介石接受条件,实质是要将中国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这些声明充分暴露了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也让中国人民更加认清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近卫文麿不仅在对外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在国内也积极推行法西斯主义统治 。1940年,他发起建立直接辅助天皇的政治组织大政翼赞会 ,该组织被广泛认为与德国纳粹党、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相似,是独裁政治社团 。大政翼赞会通过控制舆论、打压异己等手段,对日本民众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和政治压迫,使日本国内陷入一片恐怖氛围。
同时,近卫文麿加强战时经济统制,推行产业报国运动 ,将日本的经济完全纳入战争轨道,为侵略战争提供物资支持。他还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煽动民众的战争狂热,让无数日本青年成为了战争的炮灰。
为了实现更大的侵略野心,近卫文麿积极寻求与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1940年9月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三国轴心协定》 ,正式结成轴心国联盟。这一联盟的形成,使世界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壮大,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更加猛烈地燃烧起来。
近卫文麿企图借助轴心国联盟的力量,在亚洲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实则是要将亚洲各国置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在“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下,日本对亚洲各国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和屠杀,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尽管近卫文麿在日本政坛一度风光无限,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他的政治地位也逐渐动摇 。1939年,由于国内政治矛盾激化和战争陷入僵局,近卫文麿第一次内阁总辞职 。然而,他并未彻底离开政治舞台,1940年至1941年,他再次出任首相,组建第二次内阁 。1941年,他又第三次组阁,但这次内阁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
美日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日本情报部门破获了以德国驻日武官佐尔格为首的苏联间谍案 ,而近卫文麿的秘书兼顾问尾崎秀实正是该间谍小组的核心人员,这一事件引发了政治地震,近卫文麿不得不引咎辞职 。此后,他虽仍作为政府重臣参与制定重大国策,但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权力和影响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作为日本侵华祸首之一、法西斯主义的首要推行者,近卫文麿本应接受历史的审判和正义的制裁 。然而,在麦克阿瑟传讯逼迫下,1945年12月16日,近卫文麿畏罪服毒自杀 ,时年54岁。他以这种怯懦的方式逃避了应有的惩罚,但他的罪行却永远无法被抹去。
近卫文麿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是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生。他凭借贵族出身登上日本政治舞台,却将日本引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狰狞面目和战争的残酷无情。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 上一篇:南昌两条公交线路将调整
- 下一篇:沈阳“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1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