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孙权将活关羽送给曹操,将产生5种不可控局面,魏延会被斩杀!
发布时间:2025-09-08 09:24 浏览量:28
如果时间能倒流,孙权当初抓住关羽的那一刻,是不是有那么一丝迟疑?就像棋盘上的一步,两军对峙,屏息之间,命运的水流分开了两条道。历史总爱拿“假如”吊我们胃口,人心也总带点侥幸。可惜现实从不肯回头,孙权并没有给自己留个台阶,他杀了关羽,还把人头送去了曹操那儿。这事放在今天,东北大姨都能拍桌子说一声,这孙权“犯了大糊涂”。可话又说回来,江东老板要是心软,把活蹦乱跳的关二爷打包给魏国,后面的戏码会不会又乱成一锅粥?你瞅瞅,三国那些年,谁又不是胆儿颤颤地在刀刃上跳舞呢。
想当年,这孙权拿下荆州,关羽带着痛苦和倔强落在吴军手里。谁都没想到,这场半路杀出的插曲,会把原本还能逢场作戏的吴、蜀两家逼到了绝路。杀,东吴背了黑锅,蜀汉怒发冲冠,终究差点让江东翻了车。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是:“孙权咋就看不明白利害?”可你真让他活生生的,搁那时局,他还能有啥别的路走?
要是说,孙权要是把关羽还活着押送给了曹操,这事的走向恐怕天知道。当时的曹操,心里头还念着关羽在华容道饶他一命,哪能轻易下杀手?这份个人情义,在乱世里就是坯布缝里的金线,虽然看不见,但关键时刻总有人会掂量掂量。否则曹老板何必给关云长风风光光地收尸、厚葬?他若真亲手送关羽归西,这锅比吴国那口还大呢。
具体点说,这位魏国老板最有可能的是演一出声东击西,把关羽“请”进府里,酒菜上桌,话也得拐着说——表面是犒赏,骨子里可是在等刘备出牌。要是他真把关羽原样拨转送给了刘备,等于直接把棋盘又推回到三国鼎立的老路子。关公回蜀,这口气刘备能不顺?只怕连张飞都能耍大刀重打漆园。你品品,当时荆州地位何等要紧,隆中对都念了多少遍,关羽再回来,魏延、黄忠就能跟着把荆州翻个底朝天。那时候的蜀汉要打吴国,张飞也不会死在自家小兄弟刀下,诸葛亮怕是只能管后勤,前头都是刘备、关羽、张飞轮番上场。这一来二去,三国架势还像话吗?恐怕得来一场东吴与蜀汉的大搏杀,杀得天昏地暗,也未必更光鲜,反倒容易两败俱伤,叫北边的曹老板坐收渔翁之利。
再想深一点,世界哪能有那么多仁义?要是曹操出点心思,拿着活关羽当筹码,后面就不止是兄弟情谊能解决的事了。照曹魏一贯的谋略,他捏住关羽,就能敲打刘备那口气,说不定还索要件大东西,比如汉中。想当年张鲁还没送上门,曹操就看重那地儿。把关羽高高挂起,刘备若是心软,真把汉中交出来了也未必能换回关羽。四十岁的刘备,疼惜弟兄,却更舍不得江山社稷。两头为难,这才叫做选择题。他真把汉中双手奉还,魏延、法正那伙子未必能服气。地盘丢了,朝内起嫌隙,刘备一边要稳住蜀地,一边望着曹魏和吴国,头发都要白上三层。张飞能不能为兄弟忍住不闹也是两说,他的暴脾气一上来,说不定率兄弟去拼个鱼死网破。
不过,曹操这人向来精明,总不至于做赔本买卖。真要换到汉中,他八成还得吊刘备胃口,不肯轻易放关羽。这叫一石二鸟,东吴看着打斗,蜀汉焦灼,魏国则坐收渔利。“半吊子交易”,三国僵局反倒打破,魏国实力就是真越养越肥。
最有趣的说法是,曹操还能耍个大花样,干脆披关羽的虎皮,打着为其复仇的旗号,拉拢刘备。这画面想想都带劲,联军东进,东吴吃不消,历史就写成“一月灭吴”都不奇怪。可真情理终究拧不过利益,等吴国倒了,刘备和曹操还得手持戒尺,对着彼此眼神里那点余温打算盘。
或者,曹操用另一招,索性让关羽和张辽、满宠一道,把他押到边境,带兵指挥打吴国。要知道,当时合肥一带本就是兵家必争地,有了关羽压阵,东吴那些“水师小将”怕是连夜梦见关二爷。万一真叫关羽摸透用兵,练出水军,孙权的江东水寨也能变成敌人的靶心。这样想来,不管姜维再牛,蜀汉这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可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隐忧。当年孙绍跟着孙权刚学会站立,曹操已是劳心劳力,身体渐衰。活着的关羽如果真就“留在”魏国,曹操也撑不了多久就得撒手人寰。等曹丕上台,你说谁还顾念“华容义气”?曹丕篡汉之时闹得满朝风雨,需要给自家打威风。如果关羽不肯降,曹丕“杀关示众”也不是没可能。那时候刘备再登高一呼,要替二哥报仇,从南中归来的陆逊已然沙场老将,孙权未必真能联魏抗蜀,三国微信群又会乱炸一通。诸葛亮虽有满腹锦囊,可真叫时代风浪卷起来,再逆天的谋士也难一手托天。说到底,关羽头上这顶草帽,不是谁都戴得稳的。
人人都说,捉到关羽后,孙权的选择堪称一念之差。可换了旁人,真就能做得更安全吗?留关羽在江东,未必安生,杀了他又结了死仇,送给曹操倒成了投机。可一切算计最后,谁又能算到人心里的波澜?东吴的军号响过蜀汉的哭声,历史的马蹄踩碎无数选择题。等到后来读史的人合书感慨,像我这样唠嗑着聊起陈年往事,只剩下“要是当年孙权多想一步,会不会天下就没今日乱局?”的念想。可惜人生从没有那么多如果。
风云变幻的时候,做了哪步选择,其实都难全身而退。那些年荆州的风,夜深人静时,怕是也带着点孙权自己都不肯深想的遗憾和懊悔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