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提问:侵略中国的不止日本一国,为何中国最记恨日本?

发布时间:2025-09-05 17:31  浏览量:31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历史书页可以翻过,但记忆的伤痕从未消退。当一些日本网友疑惑为什么中国对日本的侵略特别铭记时,他们忽略了那些被刻意掩盖的暴行和至今未散的历史阴影。

一位日本海军信号员保科德光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的部队如何从佐世保军港出发,进犯华东、华南沿海城市。

他的部队在珠海三灶岛以重炮掩护日军陆战队登陆,随后长期驻扎岛上,建造航空基地,推行惨绝人寰的 “三光政策”。

这些第一手记录没有半点遮掩,成为了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2025年9月,广东省珠海市档案馆将这些史料公之于众。

中国对日本侵略的特殊记忆,根本源于侵略的规模与持续时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经历了整整14年的艰苦抗战。

在这14年间,3500多万同胞伤亡,930余座城市沦陷,4200万难民流离失所。平均算下来,中国军民每天伤亡超过8000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

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推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制造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人体实验等无数暴行。这些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体苦难组成的民族创伤。

近年来,一批曾被日军标注“不许可”的照片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展出。这些照片由日本战地记者在1931年至1945年间拍摄,却因暴露日军暴行而被禁止公开。

其中一张照片记录了南京洛克菲勒研究院被炮火摧毁的场景,因为涉及攻击与军事无关的学术机构而遭禁止。另一张1937年8月拍摄的照片,因为中有日军坦克和受损平民住房近照而被禁。

系统性掩盖表明日本当时就有意隐匿侵华战争中的关键信息,以掩盖暴行、操控舆论并保守军事秘密。这种掩盖的历史,反而加深了受害者的记忆创伤。

俄罗斯总统助理帕特鲁舍夫在2025年9月2日直接批评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他指出日本教科书将原子弹爆炸描绘成单方面受害,甚至污蔑苏联在二战末期“背信弃义”。

这种系统性篡改历史的行为,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思想温床。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将优先强化远东地区的防御体系,回应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

与德国相比,日本从未对其战争罪行的进行彻底清算。德国通过教育、赔偿和持续反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而日本却一再试图淡化甚至否认其侵略历史。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地缘政治决定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从历史上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最为详尽,殖民野心的执行也最为彻底。

日本在侵华期间推行了奴化教育与殖民统治,试图从根本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这种文化灭绝的行为,是其他侵略者没有做过的。

俄罗斯专家指出,日本正在加速推进军事化进程,改造可搭载F-35战机的所谓“直升机驱逐舰”,并组建现代化潜艇部队。这些行动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

中国曾有句古话:“同文同种”,描述中日两国文化的相近性。正因如此,日本的侵略行为被视为一种特殊背叛,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反而对中国发动最残忍的侵略。

甲级战犯仍被供奉在靖国神社,日本政界人士频频发表否认侵略的言论。这些行为不断揭开历史伤疤,让中国人民无法真正放下过去。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侵略多为利益驱动,而非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征服企图。日本当时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理念,本质上是要用日本文化取代中国文化在亚洲的地位。

历史问题直接影响着当代中日关系。当日本网友提问“为什么中国最记恨日本”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本身的误导性。

不是“记恨”,而是铭记历史。中国铭记所有侵略历史,只是因为日本侵略的范围最广、时间最长、伤害最深,所以自然在历史叙述中占据更多篇幅。

我国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所展示的,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示未来。

值得指出的是,对日本侵略历史持有深刻记忆的不止中国一家。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曾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

在2025年9月的上合组织峰会期间,国际社会对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担忧成为共识。俄罗斯已经明确表态要强化远东防御,回应日本的军事化进程。

甚至欧盟国家虽然地理上远离亚洲,但也关注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因为这种否认历史的行为,可能破坏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基础。

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的那一刻,时钟正好指向9时18分,这个数字恰似14年前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精确呼应。

历史罪责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消散,只有真诚的反思与持久的和解努力才能弥合伤口。日本与其问中国为什么记得,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没能让亚洲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