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与广西一众“兄弟”的友谊

发布时间:2025-05-23 07:31  浏览量:1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也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同志诞辰135周年。胡志明领导越南革命取得胜利 ,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特别是1940—1944年间,在中越两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寻求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胡志明以广西中越边境为大后方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在与中国人民长期并肩作战中,留下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建立了“同志加兄弟”深厚情谊。
1938年底,胡志明化名胡光,从延安经重庆来到桂林,以八路军二等兵的身份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具体负责救亡室工作,积极投身中国抗战和越南民族革命洪流。
越南北部与广西西南地理接壤,民族相近,语言相通。胡志明从此至越南独立前,足迹遍布靖西、那坡、龙州等中越边境地区。
1941年,胡志明来到巴蒙圩,以地理先生身份为掩护,居住在徐伟三家,有时隐蔽到村头的山洞,在此居住工作了近两个月。洞壁上,留有他当年用木炭书写的诗文:“日出东方一点红,峨眉凤眼似弯弓;满天星斗零丁吊,乌云盖月暗朦胧”。此山洞现在被命名为“胡志明洞”,由村民保护和开发为革命历史文化景观。
胡志明在那坡县的活动,最早见于1940年夏天,到城城龙泉巷农百灵家下榻过。1944年10月,日军围剿越南革命根据地,胡志明到达平孟街弄依吞建立革命据点,隐藏在林桂荣家躲过乡警搜捕,后在附近山崖搭建茅棚居住办公,领导革命斗争。
龙州县也是越南革命的重要据点,胡志明曾从靖西前往龙州开展秘密活动,龙州县‌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帮助胡志明化险为夷。龙州人民骄傲地称自己为越南革命的“第二故乡”。现龙州县城建有胡志明展馆,为当年越南革命者在龙州秘密机关旧址。


1940年6月法国被德国占领,9月日军侵占越南,胡志明意识到这将对东南亚局势产生影响,将越南共产党海外部从云南昆明转移到广西桂林。之后四年多时间,他频繁出入靖西、那坡、龙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2月,胡志明离开桂林转赴靖西,约见先期到达这里的武元甲等人,听取情况汇报。派武英回国,选择与靖西吞盘乡一山之隔的高平省河广县北坡村,作为越共中央指挥机关的驻地,统一领导指挥越南革命。
1940年冬,在靖西掌管着“中越边区工作队”的越籍上校军官张佩公,得到国民党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支持,接受国民党方面的一项指令,为国军入越抗日做准备工作。胡志明利用张的这层关系,与其保持联系,取得在边境地区公开活动的方便。 组建了“越南民主解放同盟会”,办公地点设在靖西县城大东门外的一家民房里。现此处民宅已设为“胡志明与壮族人民陈列馆”。
1941年4月,他们在靖西召开“越南民主解放同盟会”代表大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李济深赠一面锦旗,上面题字:“中越边境,唇齿相依,湔耻图存, 惟铁与血”。
为了培养越南革命干部,他们在吞盘乡灵光村举办干部培训班,由范文同、武元甲等人任教员,胡志明也亲自给学员训话。培训班培养的大批革命骨干,为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积蓄了干部力量。村民许家启曾将崭新的房屋腾给胡志明等人居住。胡志明在返回越南之前将一把剪刀送给许家作纪念,如今这把剪刀陈列在靖西市壮族博物馆中。
训练班结束后,胡志明离开靖西,经108号界碑处回到北坡。为纪念胡志明离开祖国二十年后首次回国,我方在界碑附近,建有胡志明纪念馆、纪念碑亭。越方则在北坡,建有北坡越南革命圣地。笔者曾于2006年,利用5.19边民开放日,跨境前往北坡参加胡志明诞辰纪念活动,参观了越南北坡国家级革命历史博物馆。



胡志明回北坡后,又曾多次越过边界到靖西活动。还在靖西的孟麻、荣劳、龙临、 巴蒙和那坡平孟、城厢等地设立联络点,还和靖西、那坡边民按当地传统方式,杀鸡饮血,结拜兄弟,表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大家照年庚大小排列,靖西县龙临圩的张廷维被尊敬为“大哥”,胡志明为“二哥”,荣劳街的林碧峰为“三哥”,其他人按顺序排下来,越南的东山洪排行第十,黄国云排行第十一,黎广波排行第十二。参加结义还有渠洋的农有丰、巴蒙的徐伟三、王锡基,孟麻的张国瑞,越南北支的杨大林、杨大春等。两国同胞相处得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中国边民尽管生活十分困难,也竭尽全力支持越南革命者,为他们提食宿,交通联系,递送信件,安全掩护,协助购买武器弹药等。在共同战斗中,建立了“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
1941年5月10日,越共中央八次会议在北坡召开。会议进行中,法国侵略军突然来搜捕,胡志明指挥与会人员越境来到广西一侧,避过了法军搜捕后,再返回北坡继续开会。
同年6月6日,胡志明在靖西发表《致越南全国同胞书》,号召全越南同胞团结起来,奋起抗击,同心协力打倒日、法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份署名“阮爱国”的号召书,由越共中央以“国外来信”的方式公布。很快传遍了越南各地,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1942年8月,胡志明又一次从北坡来到靖西,在巴蒙街停留数日后,计划前往重庆,与中国政府当局联系,拜见中共代表团。途径德保县足荣圩时,因证件过期被乡警盘查后拘留。随后被辗转押解到靖西、田东、柳州等监牢,备受煎熬。
就在此时,用汉字写他的《狱中日记》,反映狱中生活,抒发革命豪情,坚定革命意志。其中一首《杨涛病重》写到 :“无端平地起波涛,送你杨涛入坐牢; 城火池鱼堪浩叹,而今你又咳成癆。”
表达了他对受自己连累入狱
的壮族农民杨涛的深厚情谊和歉疚之情。杨涛后来病死在柳州监狱,其后人在巴蒙“胡志明洞”附近建有杨涛墓,经常有越南同志前往瞻仰。
1943年9月10日,在我党多方营救下,胡志明得以出狱,交由第四战区政治部“察看感化。1944年8月,胡志明带着在第四战区受训的部分越南青年,回到越南北坡根据地。



之后他领导和发动了越南八月革命,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成为国家最高领袖。他常常记挂与广西“兄弟”相处的日子,1957年6月,靖西县龙临街老人张廷维去世,胡志明从河内托人送来20米黑色绸布,用作“大哥”灵堂的奠嶂,以示悼念。
1969年8月,胡志明以越南国家主席名义,邀请靖西县张廷维之子张其超、杨涛之弟杨胜强、林碧峰之子林大凡、农有丰,那坡县苏忠良、梁桂庭、黎元庸等人到越南河内作客,在主席府亲自款待,并给每人赠送礼物。9月2日是越南国庆,越南政府举行国庆招待会,特别邀请中国客人同他坐在一起,举杯共庆革命胜利,祝愿中越人民友谊万古常青。
胡志明在革命战争年代,与中越边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这种患难与共的经历,成为中越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见证。在胡志明诞辰135周年的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他在中越边境度过的战斗岁月,
缅怀他辛勤培育中越友谊的革命历程,颂扬他为反法西斯斗争、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建立的伟大功绩。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越两国两党的友谊历久弥新。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百色市、崇左市,应该充分利用好胡志明主席在越南的政治影响力,写好中越“同志加兄弟”这篇大文章,在增强中越政府与民间友谊,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交流,促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作为。



参考资料:《胡志明与广西》《胡志明与靖西》《靖西县志》《那坡县志》《龙州县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