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颂
发布时间:2025-09-04 09:03 浏览量:26
山 河 颂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上篇
这是高原的河流
三万红军亲人与刺骨之水融为一体
那天是1935年1月1日凌晨
中央红军北渡乌江
冰冷和呼啸
凝冻成寒风与刀片
抵挡敌人射来的子弹
一条小船,又一条小船
那条从老百姓家租来的小船
紧紧靠着一艘从南湖开来的红船
小船在冰冷的江里一头系着百姓
另一头连着红军
小船载着红军亲人强渡
红军们要去黔北
船工知晓红军要去黔北
船工明白黔北是遵义
遵道行义
船工的眼睛在黑夜里放光
不需打亮火把
咆哮水声是船工夜行的航线
一条小船
两天两夜不闭眼睛
船工不分昼夜
渡红军过北岸
红军渡过的那条江叫乌江
过江半月
红军在遵义城开会
三天的“遵义会议”
那个会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乌江天险书写传奇
成就一支伟大军队的史章
与筚路蓝缕
“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探
“遵义会议”绽放“转折之城”深刻内涵
“遵义会议”是红飘带上的遵义勋章
乌江,贵州人的母亲河
托起红军从她的肉体上渡过
那个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
之后,又一条河流出现
护着一支英雄的军队续写辉煌
赤水河以其丹霞红身姿
以英雄之名大写“1935”
那年的赤水河战事连绵
一渡,二渡,三渡,四渡
红军将士激战青杠坡的血流进赤水河
娄山山脉胜利的旗插进赤水河谷
中央红军啊,有高原河流护体
节节胜利
三个月后,他们南渡乌江
离开了贵州
去行走祖国的另一条江河
无数江河
祖国的江河是一首首颂歌
祖国的高山是一座座昂首挺胸的雄峰
回望历史
那支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的军队
那支1935年春夏从遵义又出发的队伍
一路纵横捭阖
是的,祖国山河齐奏
祖国山河挺拔
红军南渡乌江后再出发
他们巧渡金沙江
他们强渡大渡河
他们飞夺泸定桥
他们翻越雪山穿过草地
他们行程两万五千里
他们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
他们与胜利握手
他们与希望拥抱
中篇
也许,无人预料过
十年后那个伟大的党
那个扛着镰刀斧头的党
无数英烈参战黔北
激战“四渡赤水”的将士再一次出发
他们去了东北
去了松花江
又是一条英雄的江
写满疮痍和血泪的江河
是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那支在长征路上经历了380余次战斗
攻占了700多座县城
牺牲了430多位营以上干部
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跨越了14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
跨过了24条大河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军队
那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
又一次,主动,积极
扛着五星红旗北上抗日
与国民党方面谈判,联合,共同
一致对外
也许,这正是无需证言的证词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得民心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得民意
为什么中国军队能打胜仗
大东北的河流
松花江十四年一直唱着歌
松花江是一条音符拉满的河流
谱写抗日战争取胜的无数赞歌
那条源于白头山天池的江
与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汇合
书写一个英雄的丰碑
英雄丰碑上写着无数抗战将士的血泪
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
……
直到敌人投降
直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一起胜利
松花江扛着抗战胜利的旗
行走2308公里
将消息告诉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流域
松花江致信乌江
讲述山岭重叠与原始森林的故事
告诉高原人民
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
华南游击队等
都是英模军队
都有一颗民族大义的胸襟
松花江说
东北的冬天更冷一些
与乌江夹带暖流的江面隔着千山万水
只是那些战斗的将士没有改变
只是他们头上的五角星换成了八路军
再次换成了新四军
帽沿帽徽发生了变化
但心里的旗永远是红色的
那是祖国红
是的,那十四年
松花江上只有战斗
日寇的罪行罄竹难书
乌江回信大东北
1931年9月20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
贵州人林青就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直到参与反对日寇侵略的上海工人总罢工
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入狱
乌江通报松花江
1933年4月,贵州籍党员王若飞
在狱中给傅作义写下长信
“坚决抗战,持久抗战、全民族抗战”
是那封长信的主线
下篇
我打开高原1936年的初春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贵州
以中共毕节地下党组织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基础
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北上抗日
我打开图云关的历史
那峰峦起伏与浓荫满坡的树林里
遍布隐藏的茅草房里
那些救护队,诊疗室,训练所
依然在嘶声裂肺地回响
我不忍目睹那生长罪恶的细菌还在生长
尽管是一个3D场景
依然让我捶胸顿足
我不愿见到那生灵涂炭的昨天
我不愿听见那个黑如墨的雷鸣闪电的数字
“中国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
3500万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
今天的家乡贵州常住人口才3800多万啊
我更不愿提起“南京大屠杀”
我要看清伟大人民在最黑暗时刻的脸庞
那是民族团结
那是一致抗日
那是民族大义
那是中国人民的血脉相连
从祖先一直流到今天
河山作证,八十年过去了
我还闻到平型关的硝烟
我还看见岁月点燃台儿庄的炮火
我还见证狼牙山的壮烈
我呐喊,南京城的惨痛
纪念塔下的忠骨在回望
贵州抗战将士写下的血书还在
那支“国民革命军102师”的军队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奔赴上海
参加过淞沪会战等战役,伤亡惨重
那支部队一路不断增补兵力
再战徐州、武汉、南昌、长沙
最后
全师官兵牺牲12000人啊
全是我的亲人
我写八十年前的愤怒
我的笔尖是刀枪
直刺岁月的文本
我回不到我自己的诗歌里
我一直在嚎啕大哭
是的,山河是中华民族的山河
山河不可破碎
补记
1935年的“遵义会议”告诉我
1945年的抗战胜利告诉我
山河是全民族的山河
抗日战争是伟大中国抵抗侵略的全面战争
那是最伟大的卫国战争
那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
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的,祖国的河流都汇入了长江黄河
齐奏《黄河大合唱》
是的,祖国的高山都雄壮如泰山黄山
迎太阳而起
多姿绽放
共唱《长江之歌》
我的祖国河山辽阔
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山河不可破碎
作者简介
杨杰,退役军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
投稿邮箱:styjrswtzcfg@163.com
- 上一篇:观礼台上,他们眼含热泪
- 下一篇:程兆奇: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