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日本为何恐慌?必须止住日本错误路上的狂奔!

发布时间:2025-09-04 06:57  浏览量:31

在 2025 年 9 月 3 日,一场举世瞩目的九三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这一庄严仪式,犹如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而这背后,日本近年来一系列令人不安的行径,成为了这场阅兵深刻意义的注脚。

日本政客的反动作为,堪称对历史正义和人类良知的公然践踏。靖国神社,这座沾满亚洲各国人民鲜血的战犯 “招魂幡”,却成了日本部分政客频频参拜的 “圣地”。

以安倍晋三为例,其执政期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引发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自 2001 年至 2006 年,安倍晋三在任期间就有多次参拜行为,2012 年底再度执政后,更是在 2013 年 12 月 26 日参拜靖国神社,彼时他的这一行为,让中日关系陷入冰点,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对历史正义的亵渎。

不仅安倍如此,众多日本政客似乎将参拜靖国神社当作一种政治 “表演”。据不完全统计,仅在 2022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纪念日前后,就有超过 100 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相关设施。他们罔顾历史事实,无视亚洲受害国人民的伤痛,一次次踏入靖国神社,向二战甲级战犯顶礼膜拜。这种行为,是对侵略历史的美化,是对战争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与此同时,日本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大做文章,肆意歪曲侵略事实,将侵略战争粉饰为 “大东亚战争”,企图向日本年轻一代灌输错误的历史观。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日本教科书呈现三次系统性倒退。1955 年首轮篡改中,新版教材删除对太平洋战争的批判性叙述,回避提及日本入侵中国;1980 年代第二轮篡改将 “侵略华北” 改为 “进出华北”,为军国主义行径披上合法性外衣;1990 年代至今的第三轮篡改更为恶劣,不仅将侵略战争美化为 “解放亚洲” 的 “自卫行动”,更将强征劳工改为 “参与”,并增加了有关中国钓鱼岛是日本 “固有领土” 的表述。

今年 4 月起,日本全国初中陆续启用新版教材,其中对战争的叙述方式主要呈现三大恶劣动向。

重大事件表述模糊化与污名化,目前日本初中采用的教材约 80% 由东京书籍与帝国书院两大出版社所编,在战争加害责任记叙上严重弱化。涉及南京大屠杀,帝国书院用 “南京事件” 一笔带过,且对加害者身份避而不谈;东京书籍虽在脚注中稍有提及 “南京大屠杀”,却抛出 “受害人数尚无定论,仍在研究中” 的论调,公然否定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

围绕卢沟桥事变,东京书籍出版的《新编新社会历史》将事变描述为 “日中两军武力冲突”,令和书籍出版的《国史教科书 (第 7 版)》把日军侵略行径歪曲为双方冲突,妄图将挑起战争的罪责甩给中方。

教科书结构安排上,战争整体脉络被人为割裂,多数日本历史教材将 1931 至 1945 年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硬生生分开,通过 “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 分立叙事,营造 “被动应战” 的虚假历史观,淡化日本主动挑起侵略战争的主观恶性。

右翼阵营策略转变,推动教科书整体右倾化,以往日本右翼势力致力于推动极端右倾教材的 “扩大采用”,如今则转向推动所有教科书整体右倾,这成为当下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核心症结。在教科书审定过程中,右翼势力影响力与日俱增,部分教科书编写者与右翼团体往来密切,导致教材内容充斥政治偏见,难以公正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

据相关调查显示,日本部分新编历史教科书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暴行轻描淡写甚至完全否认,这种对历史的亵渎,严重毒害了日本青少年的认知,也让亚洲受害国人民深感愤怒。

日本民众中的军国主义情绪抬头与右翼势力崛起,同样令人忧心忡忡。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右翼团体高举象征军国主义的旗帜,呼喊着极端民族主义口号,举行所谓的 “爱国” 游行。这些团体不仅宣扬激进思想,还对和平人士进行恐吓威胁,试图压制国内正义的声音。

2016 年,日本首家收集战时性暴力受害与加害资料的慰安妇资料馆 “女性战争与和平资料馆” 就公布了遭到右翼恐怖组织 “赤报队” 爆破该馆的恐吓信,恐怖组织要求该资料馆立刻撤掉任何有关讲述日本战争暴行的历史资料,否则将炸掉资料馆。在一些地区,针对反战人士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日本社会的包容度和理性氛围正遭受严重侵蚀。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极端思潮在日本社会有蔓延之势,部分民众受其影响,对历史真相视而不见,盲目跟从右翼势力的鼓噪。例如,在一些民意调查中,有相当比例的日本民众对历史问题持模糊态度,对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罪行缺乏正确认识。

据日本民间机构的调查,在 2024 年进行的一次针对日本民众对二战历史认知的调查中,竟有超过 30% 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并非侵略,而是 “为了地区稳定与发展”。这无疑为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提供了土壤。

日本在军事方面不断突破战后限制,试图摆脱战败国形象的行径,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战结束后,《和平宪法》和一系列国际条约对日本军事发展设下重重枷锁,旨在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然而,近年来日本却在一步步撕毁这些束缚。

自 2023 财年起,日本防卫预算连续突破 6 万亿、7 万亿、8 万亿日元大关,2025 财年防卫预算更是增至约 8.7 万亿日元,较 2024 财年增加 9.4%,再创历史新高。日本政府在 2022 年底正式通过新 “安保三文件”,计划将 2023 至 2027 财年的防卫费总额提升至约 43 万亿日元。

在武器研发上,日本大力发展 “对敌基地攻击能力”,2025 财年防卫预算将主要投向 3 个领域,防卫省为此申请的预算较 2024 财年增长 32%,计划投入 2976 亿日元用于研发高超声速导弹并建设相关生产基地,投入 2832 亿日元用于建设卫星星座系统;海上自卫队将斥资 4288 亿日元购买 3 艘新型多用途护卫舰和 1 艘潜艇,并花费 1359 亿日元购买侦察机等飞机;2025 财年,日本防卫省为太空和网络作战领域申请的预算分别较上年增长 115% 和 29%,计划投入 1238 亿日元用于研发制造下一代军用通信卫星,还将新设 “宇宙作战团”。

此外,日本还积极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加强军事合作,频繁举行联合军演,试图在地区军事格局中谋取更大话语权,严重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仅在 2024 年,日本就与美国等盟友举行了超过 10 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其军事扩张的野心与行动昭然若揭。

在这样的背景下,九三阅兵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阅兵是对历史的庄重铭记。80 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 14 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才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通过阅兵,我们向世界展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人们铭记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铭记历史的伤痛与教训,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