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的天兴庄战斗
发布时间:2025-09-03 18:09 浏览量:27
转自:廊坊日报
1944年1月19日,大厂回民队接到情报,敌人要扫荡“三关”,当时误认为是大厂西部的大东关、小东关、西关,回民队决定到那里打伏击。部队刚要出发,又接到从夏垫来的情报,说敌人要扫荡的不是大厂西部的“三关”,而是三河县北部的程关营、石关营和贾关营。回民队又马上向三河的“三关”急行军。还未到贾关营,忽然得到侦察员报告说敌人这次“扫荡”共有日伪军一千多人。而回民队指战员仅73人。根据这一敌众我寡的情况,回民队决定撤退以避敌锋芒。但撤到天兴庄(现隶属三河市)时,被敌人包围。敌人把天兴庄围得水泄不通,南面是夏垫的“狗备队”,北面是伪满洲军,西面是日本兵,东面是治安军,一场恶战势不可免。
面对这种严重局面,教导员纪心泉、大队长何臣和副大队长何凤如等领导干部沉着冷静,立即商量对策。开始本想迅速突围,但因敌人太多,四面火力又没摸清,突围要冒很大风险。这时战士们纷纷请战,要和敌人痛快地干一场。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尽快作好战前准备,利用房屋和工事先杀一下敌人的锐气,再寻找机会冲出去。随后,大队长何臣带3个班守在村西和村北,副大队长何凤如带4个班守在村东和村南。战士们进入阵地后,迅速在墙上掏好枪眼,利用地形严阵以待。
清晨6时许,敌人的轻重武器疯狂地向村内开火,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四面敌人一窝蜂地向村内扑来。战士们看着敌人的嚣张气焰,两眼喷火,却一弹不发。当敌人距村三四十米远时,一声令下,战士们的手榴弹一齐甩出,炸得敌人血肉横飞。紧接着,机枪、步枪猛烈开火,敌人一片片倒下,活着的哭爹喊娘狼狈逃窜,日军指挥官急红了眼,又组织第二次冲锋。回民队战士越战越勇,不让一个敌人进村。大队长何臣双手使用两把手枪,边打边压子弹,枪声响处,一群群敌人应声而倒。直到黄昏,回民队共打退敌人4次冲锋,消灭敌人200余名。
回民队也立即改变了用密集火力消灭敌人的方式,为节省子弹,组织神枪手来对付敌人。他们让新战士压子弹,老战士瞄准射击。神枪手们弹不虚发一枪一个,消灭了大部分进攻的敌人。敌人气急败坏,命令向村内开炮,炮火过后又是大规模的进攻。战士们有了前面的战斗经验,根本没把敌人放在眼里,用猛烈的火力打退敌人之后,又发起反冲锋。
天渐渐黑下来,村东、村西两面汽车马达声隆隆——这是敌人从顺义、通县、唐山调来的增援部队。敌人越聚越多,大约三千人。一时枪声四起,如狂风大作。这时,回民队决定趁黑夜巧妙突围。回民队停止射击后,敌人各地方部队就像潮水一样往村里涌。何臣、何凤如分别带着两部分队员从村西和村南往外冲。由于敌人的部队多,番号乱,又来不及统一口令,回民队和穿梭出入的敌人竟然混在一起了。敌我都穿着草黄色的军装,在黑夜中难以分辨出来。敌人问:“哪部分的?”回民队答:“通县的!”一会另一伙又问:“警备队吗?”回民队又答:“警备队!”就这样,队员们机智地混出了村。敌人进村后到处搜查,八路军已踪影皆无。回民队撤出后,不久就在事先约定好的贾关营会合。查看人数,回民队只少了一名侦察员,在黑夜中失去了联系。据老乡说,他藏在一个柴禾堆里,被敌人抓获,后来在通州遇难。天兴庄一战,回民队与大于自身40倍之敌(包括增援部队)奋战一昼夜,消灭敌人约300人,受到军分区的通令嘉奖,并在贾关营开了庆功会。从此,回民队声威大震,他们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