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岭古墓群是怎样发现的呢?(一)

发布时间:2025-05-23 18:31  浏览量:6

他们是谁?他们曾有过怎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许答案就隐藏在这些冰冷的石刻之中。

猫儿岭古墓群是怎样发现的呢?这与近代榆次的交通建设密不可分。

民国《榆次县志》记载:“清末修铁道时,开一古墓,内圹纯以白石筑之,画红彩花纹。因无刻志,不知谁何,乃掩之。又修汽车道,掘得瓦器多种。有一罐内贮谷麦,色皆黑,识者谓是汉物,外黑白瓷器则均宋物……送之省垣图书馆存储焉。”当时车辋常家所购藏铜剑、李馨国所购藏铜鬲,均系猫儿岭古墓所出。可见在清朝末年,猫儿岭古墓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出土文物被一些富商大族所收藏。

到了20世纪,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建设,沉寂的猫儿岭古墓群重现光明,彰显出全新的历史研究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随着基本经济建设的开展,猫儿岭墓群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1954年,科学、严谨的考古勘探发掘首次在猫儿岭展开,围绕墓群的保护也提上日程。时至今日,猫儿岭墓群的发掘保护工作已走过70年历程。

晋中市博物馆展厅内展出的明代正德三年的砖室墓,是近年来猫儿岭发掘的明代纪年墓,在城东的大东关出土,工作人员将其整体切割搬运回馆里入藏。展厅里陈列的另一座墓葬也是切割搬运而来,出土于顺城桥原铁路医院南侧,有意思的是,出土时,墓主人是清代葬入,可墓葬形制却是金元时期。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猫儿岭文保工作大事记——

1954年,在榆次市东北郊工程中,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有汉代夯土城墙,并清理4座汉代墓葬。同年,在新华砖厂一带进行勘探。

1955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猫儿岭地区发掘清理明代砖雕壁画墓1座,墓主为齐伯旺夫妇。这是对猫儿岭古墓葬的首次科学发掘与研究。

1956—1957年,山西省文物普查后,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猫儿岭墓群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打靶场(今和平壹号小区)设立保护标志。

1965年,省人民委员会将猫儿岭墓群调整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在山西锦纶厂建设工地,省文物工作委员会钻探出古墓100余座,发掘秦至汉初墓葬7座。

1977年,榆次一中挖防空洞时发现秦代铁权1件,嵌有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现藏于省考古研究院。

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后,榆次市人民政府将猫儿岭墓群重新核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初步划定了保护范围、重点区域和控制地带,设立保护标志。

1981年,榆次市文物管理所成立。此后,先后更名为榆次区文物管理所、榆次区文物所,为猫儿岭墓群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春夏之际,震惊全国的文物破坏案件“猫儿岭事件”发生。原榆次市政府在拓通猫儿岭公路(顺城东街)、建设“十里长街”工程中,未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动用大型机械盲目施工,使235座古墓葬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原榆次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张云龙积极奔走呼吁,引起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晋中地委的高度重视,道路施工被叫停。1984年夏秋,山西省文物局立即部署组织猫儿岭考古队,对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钻探出不同时代的墓葬235座,并对其中186座战国、两汉和清代墓葬进行了发掘。

1986年,省人民政府将猫儿岭古墓群恢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在晋中财政局基建工地发掘较大型的西汉早期墓葬1座。

1988年,在铁三局二队中间工地抢救清理唐代纪年墓1座,墓主为王约。

1992年,在自来水公司西侧发掘战国时期的积石墓1座。

1993年,在榆次市开发公司工地发掘西汉时期的积炭墓1座。

1994年,在晋中电业局基建工地发掘东汉砖室墓1座。

1995年,为配合山西锦纶厂的基建工程,榆次市文物管理所抢救性地发掘战国、西汉和清代墓葬13座。

1998年,为配合榆次东外环公路建设工程,榆次市文物管理所发掘战国、西汉和清代墓葬40座。

2003年,为配合晋中市体育馆建设,省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局在小王湖村发掘西汉早期至三国曹魏时期古墓葬199座。

2005年,晋中市考古研究所成立,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积极配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开展猫儿岭墓群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2014年,为配合羊毫街小学新址的建设,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战国、汉、宋金、明清时期墓葬34座和明清时期砖瓦窑1座。

2015年,为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与猫儿岭墓群保护的问题,市政府委托省考古研究所大遗址规划保护考古研究部,启动了猫儿岭墓群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5年、2016年和2018年,为配合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现晋丰一品小区),省考古研究所和市考古研究所陆续发掘西汉、宋元、明清时期墓葬18座。

2016年,为配合东都小区住宅项目的建设,省考古研究所与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明清时期墓葬27座。

2016年,晋中市博物馆成立,2018年正式开馆,为猫儿岭出土文物提供了更好的保管场所和全新的展示平台。猫儿岭墓群出土的部分精品文物在市博物馆三楼“岁月风采——晋中历史文化陈列”常年面向公众展示。

2018年至2019年,由榆次区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晋中市博物馆和榆次区文物管理所承办的“魏榆光华——榆次猫儿岭墓群考古出土文物展”在市博物馆举办。这是猫儿岭墓群出土文物首次以专题形式向公众集中展示。

2020年至2021年,由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考古研究所、榆次区文物管理所联合主办的“束带矜庄 犀比玎珰——晋中市出土带钩艺术展”和“猫儿岭墓群出土精品带钩展”先后在阳泉市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晋中市博物馆巡展。

2020年,市考古研究所与市博物馆合并,组建晋中市博物馆(晋中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壮大并优化了我市文物保护力量,继续为猫儿岭墓群的保护贡献力量。

2025年,“岭上遗珠·光耀涂川——榆次猫儿岭墓群出土文物展”开展,向广大市民全方位展示了榆次早期历史的进程与猫儿岭出土文物光辉灿烂的风采。

两千余年的历史倏忽而过,榆次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留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猫儿岭古墓群正是解开历史谜题的一把钥匙。今日的猫儿岭,已经成为繁华的市区所在,秦汉气象、唐宋风华、明清往事,早已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然而,我们家乡的名字,来自于先秦;我们城市的位置,继承了战国以来的城址;我们的百里山川,是秦汉榆次县广袤辖境的延续。岭上遗珠,光耀涂川。两千年来那些遥远的先民,和当代榆次人依旧血脉相连!

本期内容由本报记者闫淑娟根据晋中市博物馆提供的素材整理,图片均为榆次猫儿岭墓群出土的文物,由通讯员韩锐提供。

● 晋中惠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挖掘作业案

2016至2017年度全国文化市场十大案件

锦绣园处猫儿岭古墓群,不知道从哪移过来的石碑,写着是1986您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