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七夕情韵·2025

发布时间:2025-08-29 05:20  浏览量:25

星桥渡鹊云槎渺,
银汉垂丝早。
天孙巧乞女儿妆,
却道今宵风露胜春阳。

金风暗度离人泪,
玉露凝成佩。
千年一诺付冰弦,
谁解人间天上两重天?

银河迢递星光透,
鹊舞仙桥骤。
葡萄架下悄凝眸,
似见牛郎织女诉离愁。

经年别苦情难了,
此夜相逢少。
良辰虽美梦终休
只剩相思无尽绕心头。

七夕,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传统的爱情节日。她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日,也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日子。2006年05月20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
自度体‖仿虞美人·七夕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