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 星河共此夜,七夕寄缱绻
发布时间:2025-08-28 17:35 浏览量:26
爱·在·七·夕
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曰:“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
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凄美的爱情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也有很多,均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甜蜜爱情的期待。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在月光下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寓意能获得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拜织女
七夕之夜,女孩儿们会提前斋戒沐浴,精心梳妆打扮,然后摆上香案,在案前焚香礼拜,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婚姻美满、早生贵子等。香案上通常会摆放鲜花、水果、胭脂水粉、针线等物品,以表达对织女的敬意和祈愿。
晒书晒衣
七夕还有晒书的习俗,这一习俗在汉代就已经存在,当时人们认为七夕是天地交感、阴阳相通的日子,此时晒书可以借助天地之气,使书籍不受虫害。同时,人们也会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去除湿气和霉味,保持衣物的干爽和整洁。
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又称“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七夕晚上,人们把巧果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巧果,仰望着星空,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拜魁星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七夕这天,读书人会举行拜魁星仪式,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金榜题名。
名家写爱情
《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茨威格
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
我也说不准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你什么样的风姿,听到了你什么样的谈吐,便使我开始爱上了你。那是好久以前的事。等我发觉我自己开始爱上你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一半路了。
《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先生不免有排外的味道,但是因为语文和风俗在各国之间确有大不相同之处,我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 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时,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打架。他回答我:“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于是我们认识七年之后终于结婚了。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作者:王小波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