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九三阅兵、鲁迅墙被抵制!小日本,这次真的慌了!
发布时间:2025-08-28 16:03 浏览量:26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中国为何将“大阅兵”定在9月3日?
为什么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大阅兵”,并称此次阅兵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
为什么外部势力如同“百鬼夜行”一般,有规模、有组织地通过网络舆论对电影《731》的上映进行强烈抵制?
电影《731》上映在即,日本网友却发出“再次入侵中国”的疯狂挑衅,甚至扬言中国90后、00后不敢参军入伍?
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小日本,这一次是真的慌了!小日本“篡改美化”侵华历史的“遮羞布”,这一次是再也“遮不住了”!
日本人那种“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的卑劣民族性,又一次被高度具象化地展现了出来。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日本人血脉里的军国主义,只会蛰伏,绝不会消亡!
因为日本政府和外部势力所制造的一系列“幺蛾子”,本质上都是日本对历史修正主义政策与地缘政治焦虑的双重体现!
下文,我们将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四个维度全面剖析,“九三大阅兵”和电影《731》遭遇抵制背后,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隐秘暗战!
在深入拆解之前,先以“鲁迅抽烟墙”被投诉事件,作为引子,透过“投诉事件”不同的现象,看清“舆论战争”相同的本质!
“鲁迅抽烟墙”,作为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标志性景观,这幅木刻艺术作品自2003年落成以来,已然屹立22载,接待了亿万人次的游客。
为何“这幅墙画”偏偏选在今年,“九三大阅兵”之际,突然被投诉存在“诱导吸烟”“误导青少年”的风险呢?
“控烟志愿者”孙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看似平常的帖子,缘何能在一夜之间引发轩然大波,冲上全国热搜榜首?
孙女士向“浙里办”平台投诉,建议将鲁迅抽烟的动作改为“右手握拳”。
目前,纪念馆方面正在对此事进行处理。
然而,此事真的有必要“处理”吗?
鲁迅抽烟,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他的烟龄长达35年左右。香烟与鲁迅相伴,见证了一篇篇犀利文章的诞生。
一幅墙画,绝无可能误导青少年。青少年是否会吸烟,关键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引导。
对鲁迅手中的烟进行修改,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是在对历史真实进行“美颜”,更是对历史文化进行“篡改入侵”的又一次试探!
如果今天因为“误导”,改了鲁迅的烟,明天是不是就会因为“保护野生动物”,让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成了禁书呢?是不是就会因为“诱导青少年喝酒”“宣扬青少年纹身”,让诗仙李白的《将进酒》、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也得从课本中删掉呢?
“掐灭了鲁迅的烟”,这种逻辑滑向的是对历史文化的粗暴裁剪,更是掐灭国人思想的火!
这就是日本政府、外部水军通过外交渠道、网络舆论,从中作梗正在干的“龌龊事儿”!
而“九三大阅兵”和电影《731》“918”上映,就是国家层面对舆论反击的“以正视听”!
首先大阅兵日期的选择,为什么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3日,因为这中间19天的时间差里,其实隐藏着一场细思极恐的国际博弈,也是给许多国人对“日本投降日”认知偏差的矫正。
或者说是对“日本投降日”认知空白的科普填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确实通过《终战诏书》宣布了投降。但是日本投降法律程序完成,是在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中、美、英、苏等9国依次签署的《日本投降书》。
中国政务院在1951年通告,明确以9月3日作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大阅兵日期选择9月3日的历史原因。
但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和签署投降书的全过程,却不仅仅只是“8.15”到“9.3”,19天的时间差。
早在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不但拒绝接受,反而扩充军备,企图“本土决战”!
而8月6日和9日,美国投下的“小男孩”和“胖子”,让日本广岛、长崎在7000摄氏度的高温下,满地都是“熟人”。以及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兵中国东北,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从8月9日持续至凌晨,裕仁天皇最终才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但是他所签署的官方文件,这个诏书正式全称为《大东亚战争终结诏书》。
诏书原文内容里,通篇全文却都在刻意回避“投降”“战败”等字眼,而是以“终战”(终止战争)代替,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模糊和美化处理。
而且诏书仅提到“接受《波茨坦公告》”,却没有明确承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法律地位。
所以这个诏书本质上并不是一份“战败的投降书”,而仅仅只是一份“终止战争的声明书”。
也就是说,当时上到天皇、中到将士、下到子民,整个日本岛从骨子里压根不承认侵略行为,也不承认战败投降。
诏书原文:“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米、英、支、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翻译过来就是:裕仁天皇已经命令日本政府向美、中、英、苏四国政府发出通告,愿意接受他们的联合公告。
这种表述将日本的投降行为包装成了日本天皇的“主动决策”,而非战败后的“被迫接受”,甚至在官方文件中,仍然以“支那”这个蔑称指代中国,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轻蔑态度,可见一斑!
诏书原文:“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翻译过来就是:之前,日本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也是为了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至于干涉他国主权,侵犯他国领土,绝对不是我的本意。
这种表述完全无视日本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长期侵略与殖民统治,将战争责任推卸给了外部因素。
诏书原文:“然交战已阅四载。”
翻译过来就是:自从1941年对美英开战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年。
这种选择性表述,是对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中国的14年侵略,完全无视的阉割处理,完全贬低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也是居心叵测的为往后“篡改侵华历史”,埋下了丑恶的伏笔。
诏书原文:“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
翻译过来就是:美方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滥杀无辜,造成的悲惨伤害,实在难以预料。
这种表述又将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描述为“无辜受害”,将日本包装成了战争的受害者,而非侵略者。却只字不提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强征劳工、慰安妇、细菌战活体实验等暴行。
《终战诏书》通篇看不见一丁点日本投降的真诚,全是逃避战争责任、维护天皇体制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文本。
我们必然不会认,也不会接受!
所以在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美国战舰上,9个同盟国代表正式签署《日本投降书》。其中麦克阿瑟代表同盟国签字,代表中国签署的则是徐永昌上将。
投降书签署完毕,二战正式宣告结束,日本主权也随之受限,盟国决定由美国主导对日驻军占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国也享有在日本驻军的权利。当时中国计划派军第67师驻日,但是后来内战原因未能实行。
而在抗战胜利的80年里,日本从民众到政府从下到上,对中国发起的政治经济、文化舆论战争,甚至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从未消停过一刻!
日本政府自2023年8月起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截至2025年8月已进行12轮排放,总量超7.83万吨,并计划持续排放30至40年,总排放量将达130万吨以上。
引发国际社会对海洋生态安全的担忧,以及海鲜食品安全的担忧,我们是一清二楚。
但我们不清楚的是,日方不但多次通过舆论手段试图淡化自身责任,甚至对中国等反对国家进行不实指控!
对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政策措施,日本政府倒打一耙,不但污蔑中国是“过度反应”和“政治炒作”,污蔑中国利用核污水问题“煽动反日情绪”。而且部分日本政客声称中国核电站也排放含氚废水,试图转移焦点,将福岛核污染水与正常核电站废水混为一谈。
而我们更不知道的是,日本常年进口我国森林凋落物,目的则是为了破坏我国生态平衡。
“三北防护林工程”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曾在2024年指出:出口落叶就能获取暴利,但是这条财路必须斩断!
出口1吨落叶净利润为270美元,95%的森林凋落物都出口到了日本。
如果没有凋落物,土地80%的养分就会流失。
日本政府在对中舆论战中惯用的手段,都具有系统系、长期性和多维度的特点。
舆论战里日本政府采取“毛细血管式”的决策机制,先是通过层级分明的宣传主题制定流程,再由低层提出设想、中层修改、高层批准,确保宣传口径高度统一。
一旦主题确立,便通过官方和非官方渠道,比如媒体、智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大规模扩散,且难以更改。
从历史延续性方面,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世界二战日本侵华战争,日本惯用“贼喊捉贼”的策略。
比如“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突袭奉天的“柳条湖事件”,就是日方以“嫁祸中国”的手段,展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的开端。
又通过收买西方媒体,以及在本土教科书上将“南京大屠杀”篡改为“南京事件”,试图掩盖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
当我们国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默哀的时候,日本政府以及大部分民众却从未反思侵略的历史,反而在“靖国鬼厕”“秋季大祭”期间以首相名义供奉祭品,变相追悼侵华甲级战犯。
同时又利用中国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精神渗透,不但发布日本文旅内容,塑造“友好日本”的虚假形象,而且日本外务省在2023年起,更是启用AI和大数据分析,在社交媒体定向投放信息,强化对华的负面议题,比如“中国军事威胁”阴谋论的炒作。
而日本在2025年7月发布的《防卫白皮书》中,再次将中国定义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污蔑中国“想以单方面实力改变现状”,并炒作中国在台海、南海的军事活动,声称这些活动“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这个表述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白皮书中,而且今年刻意选在7月15日,也就是日本参议院选举的前五天,“煽动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目的,有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电影文化方面,我们再看看日本本土暑期档,上映的又都是哪些“鬼片”呢?
《长崎闪光的影子》8月1日全日本上映。影片以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救护行动为主线,描绘护校学生的故事,并由福山雅治创作主题曲,美轮明宏旁白。强调了日本作为“唯一核爆国”的惨痛,但对招致核打击的历史背景却没有任何提及。
《满天繁星》7月4日日本冲绳上映。影片聚焦1944年“对马丸事件”,载有日本儿童的船只被美军击沉,突出了儿童的无辜牺牲,但却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根源,进行了全面回避。
《在这世界的角落》也在8月1日全日本重映。影片以广岛县吴市为背景,讲述年轻女性在战争中的经历,甚至还有“为什么要一直炸我们?”的台词,将日本塑造为单纯的受害者,侵略行为被完全淡化!
《雪风》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日本海军驱逐舰“雪风号”从二战到战后的经历,不但没有深刻反思战争侵略的本质,反而各方面在美化日军。
《太阳之子》也在8月29日全日本重映。影片描绘了二战末期日本研发原子弹的年轻科学家,隐含对“技术报国”的高度颂扬,却完全回避了战争罪责的反省。
日本在大规模上映、重映,美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题材影片,咱们国内鲜有批判的声音。
反观国内,外部水军对电影《731》有组织、有规模的集体发力,日本外务省也没闲着,甚至“搞小动作”的速度,比举报投诉更加迅雷不及掩耳。
日方向咱们国家递交了23条外交照会,不但要求将片名改为《旧日军防疫部队》,还要求删减70%的镜头,甚至要求把活体解剖描述为“战时医疗行为”。
而前年诺兰导演《奥本海默》日本公映,日本政府施压的双标行为更是可笑,他们竟然“反向要求”增加广岛核爆的血腥画面和尺度。
所以,日本方面怕的根本不是血腥,而是历史的真相!
日本政府、外部水军集中狙击电影《731》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让电影《731》无法全球公映!让真相无法天下大白!
而当电影《731》撤档的假消息引爆热搜的时候,日本媒体《News On Japan》火速欢呼:“这是中国的外交让步!”
但他们高兴的太早了,殊不知电影《731》的“假撤档”,实是憋了一个“绝杀的大招”!
殊不知,短短三天后,央妈三大官媒同步亮剑——电影《731》,9月18日,全国公映!
果然央妈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历史真相从不惧魑魅魍魉!民意指数也再度飙升,截止8月27日,猫眼、淘票票“想看”人数,已经狂飙突破了650万,创下国内“新片想看榜”难以逾越的人数纪录!
而央妈宣布的定档日期9月18日,相比原来的7月31日,则是一个“更狠”的日期。
和大阅兵的9月3日,让国人记住《日本投降书》是1945年9月2日签署,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一样。
电影《731》“9·18”的公映日期,也是让国人记住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的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是咱们中国人永远不可能会淡忘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
而“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对中国平民、战俘(包括妇女、儿童),进行的“活体人体实验”,包括但不仅限于细菌感染、冻伤实验、活体解剖、毒气实验、孕妇解剖等等反人类罪行。
在9月18日以数字影像的形式,给国人科普残酷的历史史实,让国人铭记惨痛的民族记忆,公开揭露日本极力掩盖、不愿意承认的战争罪行,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日本永不熄灭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我认为时间节点上是再合适不过!
虽然有央妈出手官宣护航,“九三大阅兵”大国风范给足底气,但是我相信电影《731》上映前一定会面临更多外部水军的从中作梗!
但是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意识到舆论、文化和宣传的战争早已在我们身边打响。
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再被盲目引导,能够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独立思考的甄别分辨出,哪些是虚假的、伪造的、别有用心的信息,也能够一眼看清什么是“假象”,什么是“真相”,谁是朋友,而谁又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