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世界杯亚洲区18强赛已落幕、惊现亚洲历史最佳11人
发布时间:2025-08-26 11:45 浏览量:23
一切都没有按照想象中展开。
亚足联新一轮亚洲区附加赛,分组和归属,却引来许多声音。卡塔尔、沙特这两个东道主的出现,让不少球迷觉得很奇怪,也很激动。
世界杯赛程步入第四阶段。A组:“卡塔尔、阿联酋、阿曼”,比赛地是卡塔尔。B组:“沙特、伊拉克、印尼”,沙特主办。比拼的日子定在10月8日、11日、14日。成绩上,每组头名可以直接去世界杯,亚军还要等12月再踢一次,争洲际附加赛名额。
有些东西,大家都看得明白:“附加赛东道主按18强成绩定才算规矩”,但这次却不是。亚足联亲自定下卡塔尔和沙特做东家,其他四家协会持反对意见,全无结果。
球迷议论不断。分档也有点争了。亚足联没有用最新7月份世界排名,但套用的是6月的旧榜。如果按照7月选,伊拉克要比沙特进一档队,可能让卡塔尔和沙特碰到一起。结果是,分组方式被批评“变规则”,尤其是对两大东道主是否更有利,话题不少。
西亚一侧,对规则的变化格外在意。许多当地球迷都认为,本次调整,是有意偏向那两个主队。有的甚至说是“金主开绿灯”。实际效果到底怎样,现在还不清楚。但赛程和抽签的决定,已经让不少人不服气。
分组中,还有些队伍特别难。印尼队“死亡半区”让人关注。他们是整个7队里唯一一个非西亚球队,要连续挑战沙特和伊拉克两支有强劲实力的队伍。之前18强赛里,印尼客场面对沙特和巴林都没拿分。这一次继续远征西亚,压力明显更大。
印尼虽然有不少归化球员加入,但整体实力和比赛经验相比东道主仍旧较弱。外界甚至把他们看作陪跑角色。没有国足参加,被认为是“避开强战”的谈资,球迷们议论不绝。
亚洲足球圈并不只有赛制争议。就算换个角度看,最近“亚洲历史18人榜”,又让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国际媒体公布的榜单前三,全被韩国球员包揽。车范根、孙兴慜、朴智星名字被打在最前头。榜单结合个人荣誉、国际影响力、足球贡献做综合评判。韩国三人凭借在欧洲赛场上的强大存在,成为全部亚洲历史最伟大。
名单公布之后,国内球迷议论纷纷:“中国球员孙继海、武磊这些征战英超的人都没上榜”,大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足球和青训问题。
亚洲历史最佳阵容,也很有意思。这个“最佳11人”,整合成3-4-3阵型:前锋是孙兴慜、车范根、阿尔坎塔拉;中场有香川真司、 本田圭佑、中田英寿,朴智星;后卫阵线,长友佑都、洪明甫;门将位置是伊朗的纳赛尔·赫亚齐。
从阵容分布来看,日韩球员基本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几乎每个位置都有他们的名字闪现。而伊朗门将纳赛尔·赫亚齐,被誉为亚洲历史上最出色的门将之一,还曾经获得过曼联的试训邀请。
阵容一出,东亚足球的“人才厚度”与体系优势特别明显。中国球员未能上榜,让国内足坛掀起反思和热议:怎么才能让青训、联赛、出国踢球这些路更顺畅?
亚洲足球的整体格局藏着更多故事。日韩体育体系在球员培养、联赛建设上,投入和成果都处于前列。韩国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屡创佳绩,日本球员的留洋比例也远超大部分亚洲同侪。
而反观近几年中国球队的表现,缺少有力青训和国际舞台上的突破,成为无法“入选榜单”的主要原因。球迷们讨论着,怎样才能走出新路。在国内,足球青少年发展遇到瓶颈,联赛水平提升不易,留洋通道也时断时续。
亚洲杯赛制的调整与赛场榜单的发布,映射的是整个区域足球生态的变化。分组方式争议,是各方利益和体育现实博弈的一部分;而历史榜单上的“东亚优势”,则强调了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些球迷已经坐下来,翻历史账本。也有人关注实际比赛日程,期待看到附加赛会不会真的出现“东道主优势”。有人持悲观态度,有人则希望奇迹出现。
有的队伍注定要挑战更高难度。印尼球员们也在为远征做准备,无论最后成绩如何,整个赛季必定写满他们自己的故事。
无论争议如何,比赛已在路上。数据告诉我们,机会还在,每个球队都必须拼到底。球迷可以议论,球队只能努力,日子慢慢数着,答案就在球场上。
足球场的故事一刻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