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业真要废了吗?没事,奔驰宝马大众都备好了曲线救亡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27 12:06 浏览量:23
据德国安永(EY)咨询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过去一年,德国的汽车行业净裁减约51500个岗位,占德国全国该行业百万员工总数的7%,可谓损失巨大。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截至6月30日,德国工业就业总人数下降了2.1%,至542万人,一年内减少了约11.4万个岗位,其中汽车业的减员裁员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且裁员并不限于汽车行业,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和金属生产分别减少1.7万和1.2万个工作岗位。
自从2019年以来,德国工业企业已经减员约24.5万人,降幅达4.3%,随着就业人口的减少,德国工业收入也在持续下滑——今年第二季度下降了2.1%,这已是连续第8次下降。除电子行业有所抬之外,德国所有行业的销售额均在下滑,作为德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尤其受到需求疲软和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电动车转型的重大冲击,收入下降了1.6%。
德国曾在默克尔总理时代率全世界之先提出“工业4.0”的创新理念,与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形成对照,但是10年之后,“中国制造2025”计划甚至已经超计划完成,但用德国媒体的概括,德国“工业4.0”已经变成“工业0.4”;上述来自于汽车业、工业和就业人口上的数据也正支持了媒体的定性,今天的德国工业和制造业正面临着二战以来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也许真正能拯救德国的,仍然是“工业0.4”的重启,但这又谈何容易。
德国工业现在面临着高能源成本、官僚主义、国内需求不足以及与与美国贸易紧张等重大压力,中国的智能汽车制造已经强烈渗入欧洲市场,安永的报告指出,美国的关税打击和对华出口下滑对德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相当沉重。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博世、大陆集团和采埃孚(ZF)在内的大型企业已经宣布削减其在本国的成本计划,保时捷则拟大规模关闭电池子公司Cellforce,宣告欧洲市场新能源转型的受挫。
安永为此警告称,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势必影响应届毕业生和年轻工程师的就业机会,现在德国汽车和机械行业招聘新人数量已远低于往年。
但是,与此同时,刚刚过去的7月,大众汽车宣布向中国公司投资168亿元人民币(24亿欧元),与中国的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共同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聚焦于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开发。而早在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驰计划向中国投资14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一系列的产品和科技,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
而更早在去年4月,宝马汽车已经宣布将为沈阳大东工厂增加200亿元的投资,这是继2022年投资百亿电池项目后的新一步大动作,宝马公司的新投资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上,旨在为2026年“新世代”车型的量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看得出来,在中国汽车的市场战争中,德国车企现在明显比美国和日本同行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比如,奥迪汽车已经全面开启于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公司的智能汽车制造合作,或许,与中国企业合作和重新占领中国市场,全球提升德国汽车的全球竞争力,对德国汽车业来说才是真正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