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阅兵在即,石破茂有了新想法, 最新表态“打破传言”,北京可以留位,日本要打破传统
发布时间:2025-08-09 19:46 浏览量:3
据新华社消息,“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中日和平友好交流会在名古屋举行,140余人出席。
这场交流会召开之际,距离中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仅剩一个月。此时,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动向引发多方关注。8月4日,他公开表示有必要发表关于战后80周年的个人见解,这与此前日媒“考虑不发表”的报道形成鲜明对比。
石破茂的表态并非突然。此前多家日媒称,受党内保守势力施压,他可能不在8月15日“终战纪念日”或9月2日投降书签署日发表相关见解。但他本人明确否认,强调从未放弃这一想法。这次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的发言,更是直接回应了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的要求,也让外界看到他在历史态度上的某种坚持。
石破茂(资料图)
日本首相在战后重要节点发表谈话是延续多年的传统。1995年二战结束50周年,村山谈话发表;2005年60周年,有小泉谈话;2015年70周年,安倍谈话出台。这些谈话均基于内阁决议,成为外界观察日本历史态度的重要窗口。石破茂若在80周年节点打破这一传统,无疑会向国际社会释放错误信号。
中国对历届日本首相谈话的态度清晰可见。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获得积极评价,安倍谈话虽承认侵略事实,但真诚度不足,中方持保留态度。安倍在谈话中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应背负“谢罪的宿命”,这种模糊历史责任的表述,始终让曾遭日本侵略的国家难以释怀。
石破茂面临的内部压力不小。自民党部分保守派认为,安倍谈话已为历史反省画上句号,没必要再提。公明党和学界团体则主张,80周年之际应聚焦和平、深刻反省。更棘手的是,党内“反石破”势力可能借发表见解发难,加剧政府危机。自民党8日将召开全体会议,对参议院选举结果的评估报告也将在本月发布,石破茂的首相之位并不稳固。
即便如此,石破茂仍坚持要发表个人见解,背后有现实考量。日本刚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资金来源和投向尚未明确。若不能让美方满意,关税问题可能再生变数。此时,日本需要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明年1月计划派代表团访华谈合作,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
石破茂(资料图)
中国国内近期纪念历史的氛围日益浓厚。《南京照相馆》《731》《东极岛》等影片热映,票房创下新高,民众对历史的记忆与情感愈发强烈。9月3日的大阅兵,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在看,日本政府会如何对待80年前的侵略历史。石破茂若此时取消发表见解,不仅会遭中国民众谴责,中日关系也可能降至冰点。
交流会上,日本爱知县圆光寺住持大东仁的举动引人深思。近20年致力于收集日军侵华史料的他,再次向中方移交一批照片和史料。他说,史料是历史真相的证据,收集史料是和平的第一步。这与部分日本政客的态度形成对比,也让人们看到日本民间对历史真相的坚守。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赵宝钢在交流会上指出,中方愿与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民一道,反对任何歪曲历史的言行。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杨娴强调,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应与日本以史为鉴。这些表态传递出中国对历史问题的坚定立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
日本众议院议员松田功认为,铭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这坚定了他推动日中关系的信念。东海日中关系学会会长川村范行则直言,日本应正视加害历史,遵守日中相关条约,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这些来自日本国内的理性声音,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当下,石破茂的个人见解内容成了关键。若照搬安倍的论调,回避侵略责任,只会让外界更加警惕。若能加入承认历史罪责、向受害国道歉的内容,将是一次“石破天惊”的突破。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顶住党内右翼的压力。
日本外相(资料图)
中国向来以开放态度对待中日关系。若石破茂真能迈出这一步,北京为其在大阅兵上留一个位置,并非不可能。这既是对其正视历史的肯定,也是对中日和平未来的期许。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80年过去,战争的创伤仍在提醒世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日本若想真正与亚洲邻国实现和解,就必须打破对历史问题的暧昧态度,以实际行动展现反思的诚意。石破茂的个人见解,或许就是一次重要的契机。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纠葛虽深,但和平共处仍是主流民意。如何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开辟未来,考验着两国政治家的智慧。中国的九三阅兵,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和平的宣誓。日本若能作出积极回应,将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一个月,石破茂的每一步动作都将被放大解读。他的个人见解会写些什么,何时发表,能否顶住压力打破传统,都将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世界在等待,历史在注视,希望日本能作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