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纪念日本遭原子弹轰炸,中国记者追问联合国高官:谁炸的?

发布时间:2025-08-11 15:30  浏览量:3

[熊猫]2015年的8月6日,日本在广岛举行了一场纪念原子弹爆炸80周年的仪式,联合国也跟着凑了热闹,这场活动被日本人搞得声势浩大的,首相的致辞哀婉悲切,联合国的代表隔空呼吁和平,说白了核武器是魔鬼,而日本就是受害者。

可是他们只提日本的痛苦,不提中国在战争中做出的牺牲,中国记者徐德志对着会议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和追问,这可把日本人给问着了。

日本人举办纪念原子弹爆炸的仪式到底想干什么?中国记者还提出了哪些质问?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其实从情感上说这并不难理解,80年前两颗原子弹瞬间将广岛、长崎变成人间地狱一样,20多万的生命瞬间就灰飞烟灭了,可是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依然在核辐射的阴影下苟延残喘,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看到老百姓在那种末日景象中挣扎,都会生出恻隐之心的。

但是历史的真相不能只看一面,如果只看受难的那一瞬间,那么日本的确是受害者,但如果咱们把镜头拉远,从宏观来看,就会发现日本完全是罪有应得,如果不是侵略中国,发起二战,日本会落得那个下场吗?

记者的那个提问把那场由日本亲手点燃、席卷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火,放到了台面上去说,这正是整场纪念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日本战后历史观的核心症结,日本执着于扮演“受害者”,却始终对自己的“加害者”身份讳莫如深。

要看一个国家是否真心悔过,不用听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尤其是他选择记住什么,在这方面同样作为二战法西斯的德国,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参照,德国也曾经遭受盟军的毁灭性轰炸,著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它的惨烈程度不亚于广岛。

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德国政府年复一年去高调地“纪念”德累斯顿的受难,把它包装成一个全民的“国耻日”,并以此来博取世界同情,德国人选择记住的是奥斯维辛的焚尸炉、是华沙犹太区的隔离墙、是他们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

1970年当时的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毫无征兆地“历史性一跪”,就是为了纳粹德国的罪行谢罪,这一跪不仅代表他个人,更代表整个德意志民族在向历史低头,向受害者忏悔。

德国的首都柏林,市中心也一直矗立着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那是一片由2711块水泥板组成的灰色森林,压抑而沉重,也时刻提醒着德国人,不要忘记自己的先辈犯下了何等罪恶,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更是对纳粹的暴行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和反思。

德国人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只有直面并清算了加害者的责任,才有资格去谈论自己作为战争受害者的苦难,他们的纪念核心是“赎罪”,是“反思”,是确保悲剧永不重演的自我警醒。

再回头看日本,他们的纪念核心是什么?是“受难”,在广岛的和平纪念公园上的谈话,重点是核爆的恐怖,也是平民的悲惨,这固然是事实的一部分,但也确实是被有意筛选过的部分。

他们反复强调原子弹落下那一刻的痛苦,却绝口不提是什么导致了原子弹的落下,这种选择性的记忆,不是在呼唤真正的和平,而是在精心构建一种“我们也很惨”的叙事,试图用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来稀释甚至抵消自己的加害者身份。

这就让徐德智记者的两个提问显得尤为精妙,第一个问题是“谁炸的日本?”当然是美国,但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引子,关键在于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炸?”这个问题直击灵魂,它要求日本必须回到历史的因果链条中去。

日本为何会被炸?因为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并且对美国宣战,那日本为何对美国宣战?因为它深陷侵华战争泥潭,为了攫取东南亚的战略资源,日本为何侵华?因为它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才是历史的完整面貌,而会场上的那片沉默恰恰说明了主办方既无法否认,又不愿意承认,他们只想让世界看到结果,却拼命想隐藏原因,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纪念,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切割术”。

所以当有人劝说我们“放下仇恨”时,我们不禁要问应该放下的是什么?如果是对普通日本民众的仇恨,那当然应该放下,战争的罪责不应由今天的普通人来无限背负,但如果是要求我们放下对历史真相的追问,放下对日本政府错误历史观的警惕,那就是偷换概念。

真正需要“放下”的不是曾经的受害国,而是日本自己,他们需要放下的是那份不合时宜的帝国旧梦和扭曲的民族自尊心,还有“我们没错,只是我们输了”的侥幸和耿耿于怀,更需要放下的,是对自己加害者身份的逃避和美化。

一个连“为什么”都不敢回答的国家,如何能让邻国相信它的和平承诺?一个只沉浸在自己伤痛中的民族,如何能真正理解他国人民曾遭受的、远比原子弹更为漫长和残酷的苦难?80年的时间都没有让日本人从心底上承认他们曾经犯下的错误。

80年前的那场核爆炸不应该仅仅是日本的伤疤,更应该是全人类的警钟,但这警钟敲响的不仅仅是核威慑的恐怖,更应该是对战争狂热和军国主义的警示,所以到底谁对谁错,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