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为何我国抗日起点却要从1931年算起

发布时间:2025-08-11 00:17  浏览量:5

前言

各位,眼瞅着离我国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日子,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随着举办日期的日益临近,外界对于此次阅兵,将会有哪些外国元首到京共襄盛举,以及是否还会有外军方队直接参与,众说纷纭,同时也使我们对于此次阅兵的期待值直接拉满。

但有一事,就像我曾经的一篇,关于日本投降时间和我国举行纪念活动时间的文章一样,同样令老班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而我国却把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定为1931年和1945年,也就是14年呢?为了彻底搞懂这个问题,老班遍寻资料,下面就为您细细道来-------

当然,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先要了解1931年和193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里面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

首先要说说的是1937年7月7日,当时的驻北平丰台日军,自导自演了一场士兵失踪的离奇戏码,妄图借此进入“宛平城”,我守军面对日军这种无理要求,当然是断然拒绝。

7月8日凌晨2点,时任国民党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的秦德纯为避免事态失控,一边派人紧急与日方斡旋,一边在宛平城积极部署防御,凌晨4时50分,日军不顾我方严重反对,突然对我宛平东北沙岗发起猛攻,7月11日起,日军又利用飞机大炮的掩护,对北平附近的八宝山、长辛店、廊坊、南北西苑一线的29军阵地展开猛烈攻击,我守军在付出2000余人的伤亡后,被迫撤出北平,至此北平全面沦陷,此次事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帷幕全面开启的起点。

那么问题来了,日军怎么会公然出现在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附近呢?这点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纵观历史,日军之所以能够冠冕堂皇的出现在北平附近,依据的就是1901年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平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实现全面侵华的目的,日方其实早在1931年就开始了着手准备,并裹挟着清王朝当时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

与1937年一样的“贼喊捉贼”,1931年的9月18日,日军在自行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后,反而诬陷是我军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了东北军大本营,由于受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影响,由板垣征次郎率领的日本关东军,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随后的1932年3月9日,日本为了其“名正言顺”的占领,以及为日后的全面侵华做足准备,挟持着当时满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并定都长春,美其名曰“大东亚共荣”,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算瓦解,历时13年多。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抵抗”,在2017年以前,无论老百姓的认知还是课本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时间一直都是八年,也就是“8年抗战”,但如果你仔细分析两段历史事件,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的因果关系,虽然在1931年没有有组织的全面抗日,但实际上东北军民在各地自发组织的抗击日寇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

基于上述观点,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中小学教材里的抗日时间改为14年,也就是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留整个抗日战争历史的完整性。

结语

各位,就在我们即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少数日本人还在因电影《南京照相馆》和《731》的上映,在我驻日使馆社媒上留言,否认那段铁证如山的历史同时,并诬告我们捏造事实,虽然我们不主张延续仇恨,但3500万同胞的血,终究不会白流,“落后就会挨打”的教训,我们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