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不黄杂包儿说109:偶然翻到5——卢前江津白沙校《霜厓诗录》
发布时间:2025-08-03 15:54 浏览量:1
卢冀野先生是“江南才子”,20岁时写出“若问江南卢冀野,而今消瘦似梅花”名句,可惜最后却因肥胖而过早去世,成了“若问江南卢冀野,而今肥胖似葵花”,诗酒风流,总挡不住“阎王要命”。
卢冀野先生也是“大炮”,“言人所不敢言,发人所不敢发”。民国陈邦贤(1889—1976)《自勉斋随笔》卷下:
某年江苏省立学校教职员会在南京开会,凡是省立学校,都选举一二人为出席代表,向行政方面建议种种应兴应革的问题。那一次刚刚有张海澄、卢冀野、黄质夫诸先生在内,他们这三位先生,于是尽量的发挥高论,言人所不敢言,发人所不敢发,酣畅淋漓,可为尽致。出席各省校代表,便恭送他们三位一个绰号,叫做三尊炮,第一尊大炮便是张海澄先生,第二尊大炮便是卢冀野先生,第三尊大炮便是黄质夫先生。现在冀野先生又荣膺参政,很希望他把那种炮的精神,替人民的疾苦再放上几炮。
卢前(1905—1951),原名正绅,字冀野,改名“前”。他是曲学大师吴梅(1884—1939)的弟子:
吴瞿庵先生,是近世研究词曲的巨子。听说传得他衣钵的,有七个半弟子,究竟是那七个半弟子,我可惜记忆不清了。可是那七个半人中,有两个人是我认识的:一个就是任中敏先生,一个就是冀野先生。他们两人对于词曲造诣极深,可惜他们两人都不能专攻词曲,卢冀野先生则渐趋于政治途径,中敏先生则矢志教育青年。中敏又叫做二北。——同上卷中
吴梅,字瞿安,号“霜厓”,文学作品有《霜厓词录》《霜厓诗录》等。其《霜厓诗集》能得以的流传,跟弟子卢前有关,跟咋们重庆有关。
此集收书二种,为吴梅之《霜厓词录》《霜厓诗录》。承弼,梅弟子也。《霜厓词录》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北京文楷斋刊成,以刻工甚劣,未传布。此为承弼据刊本重写影印者。《诗录》,吴氏没后,其弟子卢前为校印于白沙,而南中流传甚少。承弼因亦重缮,合而刊之。——《中法汉学研究所图书馆馆刊》第二号潘景郑辑《陟岗楼丛刊乙集》提要
潘承弼(1907—2003),字良甫,号景郑。《陟冈楼丛刊》是潘承弼编辑的丛书,甲乙二集十五种。陟冈楼,编者居室名,语出《诗・周南·卷耳》“陟被高冈”。
潘先生提要中提到的“白沙”,就是江津白沙。抗日战争期间,卢前任职于重庆中央大学、国立编译馆、福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
查卢前校印乃师《霜厓诗录》,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由贵阳交通书局印行,旧书网上还见得到。
贵阳交通书局,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印制的第一本书就是遵义至今有“子尹路”的名人郑珍(字子尹。1806—1864)的《播雅》。它是民国七大书局(商务、中华、世界、开明、大东、正中、交通)之一,解放后并入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上一篇:坐标三亚,清凉!
- 下一篇: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全5册古诗词用典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