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前,派近卫文麿出使苏联,打的是什么算盘?

发布时间:2025-08-03 09:58  浏览量:1

1945年7月14日,东京轻井泽的松林别墅里,前首相近卫文麿反复摩挲着装有天皇亲笔信的锦盒。窗外蝉鸣刺耳,他却仿佛听见冲绳岛上美军登陆的炮火声。

三天后,他将以“天皇特使”身份飞往莫斯科——这个日本曾经轰炸过的国家,如今竟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冷脸告知“斯大林同志在黑海疗养”时,近卫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这场赌上国运的外交豪赌,从开始就注定是死局。

一、沉船前的挣扎:主和派的最后一搏

1945年的日本犹如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舰。硫磺岛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尚未消化,冲绳战役的惨烈战报又雪片般飞进东京大本营。4月5日,苏联突然宣布废止《苏日中立条约》,犹如在日军背后抵上尖刀。海军大将米内光政在御前会议上直言:“继续作战,士兵将用竹枪战斗!”

危局中,以近卫文麿、冈田启介为首的重臣集团加速推动求和。早在2月14日,近卫就向裕仁天皇呈递密奏:“战败已不可避免,当务之急是防止共产主义革命。”这份被后世称为“近卫奏折”的文件,精准刺中天皇最深的恐惧——比起战败,他更害怕“赤旗插上皇居”。

6月3日夜,东京芝公园的苏联大使馆灯火通明。前外相广田弘毅与大使马立克举杯对酌时,看似随意的闲谈暗藏杀机:“日苏应携手维护亚洲安定...”六天后,广田带来更露骨的提议:愿以满洲铁路特权换取苏联调停。马立克微笑着记录一切,转头却向克里姆林宫发出密电:“日本人正在绝望挣扎。”

二、御笔信的重量:天皇特使的仓促使命

6月22日冲绳守军覆灭的消息,彻底击垮了日本高层的幻想。7月7日御前会议上,铃木贯太郎首相力排陆军反对,决意派遣近卫为特使。裕仁亲自召见这位三度组阁的贵族政治家:“务必向斯大林传达朕之诚意。”

被选中的近卫却忧心忡忡。在轻井泽私邸,他对亲信松本重治坦言:“苏联早与美英有约,此行怕是无功而返。”但军部的战争狂人仍在叫嚣“本土决战”,关东军参谋部甚至策划用特攻机撞毁近卫专机。为平衡各方,使团名单刻意加入陆军大佐松谷晓、海军少将高木惣吉等强硬派。

7月12日午夜,外务省电波穿越西伯利亚荒原。驻苏大使佐藤尚武接到密令:“即刻求见莫洛托夫,近卫特使将携天皇亲笔信赴莫斯科!”为争取时间,东乡茂德外相甚至允诺“可默许苏联在满洲特权”。

三、克里姆林宫的棋局:斯大林的双面游戏

当佐藤大使在莫斯科外交部焦急等待时,斯大林正在柏林郊外的巴贝尔斯贝格别墅擦拭勋章。7月17日波茨坦会议开幕当晚,他轻晃着格鲁吉亚葡萄酒告诉杜鲁门:“日本人想用满洲铁路收买我们。”随后将广田-马立克会谈记录推到美国总统面前。

苏联领袖的算计远比日本想象的冷酷。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斯大林就以对日参战为筹码,换取了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及大连港特权。此刻百万红军正秘密开赴远东,怎么可能为垂死的日本得罪盟友?当佐藤第七次求见时,莫洛托夫终于摊牌:“鉴于近卫公爵使命不明,苏联政府难以接待。”

讽刺的是,就在7月25日近卫使团整装待发时,苏联《真理报》突然刊出日苏谈判细节。主编佩特罗夫用辛辣笔调写道:“法西斯外交官妄图离间盟国,何等幼稚!”

四、末代公爵的顿悟:迟来的投降共识

7月27日清晨,东京外务省译电员颤抖着抄录波茨坦公告。当读到“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拔刀砍碎会议桌:“这是要毁灭国体!”而近卫文麿把自己关在书房,望着昭和三年与斯大林合影的老照片苦笑:“我们早该明白...”

历史在此显露残酷的幽默:就在近卫使节团解散次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红军如铁流般碾过关东军防线,天皇最终通过广播宣布投降。曾坚持“护持国体”的近卫,在战犯审判前夜服毒自尽——那封未能送出的御笔信,至今仍藏在东京国立公文书馆的防爆库中,泛黄的信笺上,裕仁的毛笔字迹清晰可辨:“望贵国理解朕之苦衷”。

【参考资料】
《日本外交文书·终战外交卷》;《近卫文麿政治日记》;《木户幸一日记》;《大东亚战争全史》(服部卓四郎著);《斯大林传》(德·安·沃尔科戈诺夫著);《波茨坦会议记录》;《昭和天皇独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