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龙:庄河沿海迎兵忙
发布时间:2025-07-30 15:50 浏览量:1
1945年9月的天气,正是夏秋交替的季节,如同一幅变幻莫测的画卷,时而晴空万里,气温舒适,时而清风拂面,凉意袭人。随着中央接二连三进军东北的任务部署,山东开始全面进行运兵计划。
根据东北庄河八路军先遣支队侦察情况,9月11日,中共中央致电山东分局:
据胶东区党委派人在大连侦察报告,我党我军目前在东北极好发展。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到达)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之巩固地位,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共二万五千人至三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活动,并派萧华前去统一指挥。我军进入东北活动一律不能声张,不用八路军名义而用东北义勇军及东北其他地方军名义。
其实,山东的运兵行动早已准备好。山东分局在9月1日接到吕其恩、邹大鹏共同签署的“顺利接管庄河县城”,以及建议中央“尽量多派”部队到东北,“迅速创造总根据地支援关内战争”。的 电报后,立即组成以万毅任司令员,周赤萍任政委的 “东北挺进纵队”,于9月2日开始从胶县、诸城、博山等地出发,20多天后到达山东黄县栾家口码头,准备进军东北。
八路军先遣支队电台长韩彬曾在文中写道:
9月1日晚,我与延安沟通了无线电联络,向延安发出了由邹大鹏政委亲自起草,由吕、邹两位首长签署的“顺利登陆接管庄河”的电报。
时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处长李作鹏回忆:
该部于 8 月29 日在庄河地区登陆并占领庄河县城。他们到大连与苏军接触后了解到,苏军只占领了大、中城市,对八路军在广大乡村和小城市活动,苏军不干涉。东北的情况很快反馈到军区总部。接着将滨海支队改编其为“东北挺进纵队”,万毅任司令,周赤萍任副政委……军区命令该纵队即刻准备,由胶县出发,在滦家口起渡,跨海北去。
万毅在其回忆录里这样描述:
1945年8月,我正在胶县前线,组织指挥滨海支队打张洪飞。突然接到山东军区电报,要我和滨海支队政委王振乾一起,立即赶到莒南大店山东军区驻地,接受任务……,从9月2日起,由原驻地向胶东黄县进发(准备进军东北)。
李丙令回忆:
我师在平度战役后,也立即向蓬莱以西之滦家口集中。其他拟调往东北部队,积极准备,陆续向出发地集结。根据邹大鹏、吕其恩发回胶东的电报,部队登陆地点确定在庄河地区(也有在貔子窝登陆的)。
为了迅速完成渡海进军东北作战任务,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山东军区于9月8日成立了海运指挥部。正在平度指挥战斗的许世友接到山东军区电报,令其在龙口、黄河营和蓬莱栾家口等地设立海运办事处机关,以运送部队去东北,并指定许世友为总指挥。9月10日,平度告捷,许世友马不停蹄赶赴莱阳,迎接北上的肖华一行;随后,赶赴刚刚解放的龙口港,成立了海运指挥部,和袁仲贤亲自坐镇指挥,负责海运工作。同时确定了蓬莱县的栾家口码头、黄县的龙口港、黄河营这三个山东人历史上“闯关东”的出发地,作为了八路军武装进军东北的出发地。
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接到来电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组织山东分局进行了研究。因为在短时间内组织调动山东主力、基干部队和大批干部,投入海陆兼程的长途进军北上东北,需要十分庞杂的组织工作。为此,罗荣桓等领导从部队抽调的范围到行军路线,从出征部队的纪律到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从整编部队到安排运输等,均一一作出部署。
在光影斑驳下,夏天与秋天的交替气息正浓,一向平静的东北海岸庄河、皮口、安东的小渔港,一时间热闹起来,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从1945年9月中旬开始,庄河、新金县皮口等沿海一带,同胶东栾家口、龙口一样繁忙。
为加强与胶东渡海指挥部的联络、组织接应登陆部队,吕其恩带领的先遣支队在分三路的同时,在东北庄河县打拉腰及新金县皮口,风风火火地忙碌着。这些港口码头天天像过节一般热闹。一条条征集的船汇合一块,然后又一条条船向西南开出,再然后一支支队伍开了过来,登陆上岸。搞不清他们来自哪里,也说不清他们将去何处。
山东八路军在海岸等待渡海
9月下旬,由山东军区转来了东北局电台的波长和呼号,先遣支队又与东北局建立了联络。至此,先遣支队的电台联络对象增至4家,即延安、胶东军区、山东军区、东北局。先遣支队在成功地开辟了庄河、大孤山、皮口等沿海一线和向北岫岩一带纵深发展的过程中,随时将工作进展情况电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胶东区委和东北局。
根据中央“相应向外扩张,接应渡海大军” 和山东军区、胶东区委的指示,吕其恩命令陈云涛负责在皮口沿海搜集船只,自己和邹大鹏负责庄河、大孤山等沿海一线的船只征集,为部队登陆创造条件。
由于庄河至皮口沿海地区刚刚解放,地方政权刚刚建立,于克和柳运光在岫岩县准备攻打县城,先遣支队的领导们无暇亲自到各地组织船只和船工,只得派可靠的渔民驾驶汽船到海上去招集渔船回港。当地渔民听说要到山东迎接共产党八路军队伍,争先恐后地为渡海船只当船工和向导。
几天时间,从王家岛、海洋岛、獐子岛、小长山岛及皮口、庄河等周边海域组织不同规模渔船近百只,并准备了大批粮食,安排了部队的食宿,配合胶东区党委日夜不停地往东北运送部队和干部。
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渡海部队缺乏大型船只,港口里到处都是汽艇,机帆船,这些大都是渔船,也有些货船。他们来往于山东和庄河之间,去时装一些货物,回来时满载八路军官兵。
先遣支队在庄河打拉腰码头上,组织了一只民工担架队随时等候待命。
帮助八路军挺进东北海上先遣支队渡海的吕其贵,随于克、柳运光到岫岩县受降,由于没谈通,先遣支队进驻洪家堡子南山。不久,于克副司令员找到吕其贵说:“吕司令让你赶紧回庄河接受新任务。”
吕其恩在庄河码头组织船只
吕其贵回忆:
1945年9月庄河县解放十余天后,我随于克、柳运光到岫岩县受降,率领二个连队,共200余人。由于没谈通,我军进驻洪家堡子南山。不久,于克付司令员要我回庄河接受新任务。回到庄河,政委邹大鹏,司令员吕其恩亲自找我谈话,大意是:根据延安总部的电示,我支队快速组织海运,把数万在山东的部队送进辽南。我的任务是同吕其宪共同负责带领从皮口调来的5只机轮和原挺进东北的两条机轮到山东解放区烟台市往东北运兵。
回到庄河,吕其恩见到吕其贵就说:“其贵啊,又要辛苦你了。”
吕其贵没明白,有点不解,问:“大哥,什么事?”
吕其恩告诉吕其贵:“延安总部来电,让我们支队快速组织海运,把数万在山东的部队送进辽南。你的任务是同吕其宪(吕其恩三弟)共同负责,带领从皮口调来的5只机轮和原挺进东北的2条机轮到山东解放区烟台往东北运兵。你们去时找烟台市长于谷莺联系。”
邹大鹏说:“你认识于谷莺吧?”
吕其贵回复:“是不是曾和你们一起到过王家岛,庄河解放后又回去的那个人?要是他我认识。”
邹大鹏说:“对,就是他。他现在在烟台任市长”。说完,给吕其贵开了一封介绍信,“你去交给于市长,他会安排的。”
吕其贵按照两位首长的旨意,船长和大车是原有的,找到一些岛里人配齐了船员,立即出发。小长山岛渔民王昭庆、王昭良、王德珠,小长山蚆蛸岛的孙洪海和核桃村的张生海、王新成、王德珍、王云海的老爹及其他几个叔辈兄弟,獐子岛的小耗子岛王秉昌,还有庄河打拉腰、海洋村等沿海的渔民也参加了输运山东八路军行列。
吕其贵同吕其宪带领5只机轮和2条机轮船抵达烟台后,找到于谷莺,呈上介绍信。于谷莺便安排他们到栾家口接兵。
在栾家口,吕其贵和吕其宪找到海上运输司令员许世友联系运兵的事。
许世友要求他们:
第一、要保证安全,风浪大时要即时靠岸,不要勉强航行。
第二、照顾好指战员们的生活,特别要照顾好首长。
许世友说的首长指的是万毅、吕明仁和张学思。
许世友又给吕其贵和吕其宪带领的船队增加了5只机动船,平均每船装60人,一个航程可装700余人。夜间同陆地的联络讯号是鸣笛两声。
吕其贵回忆:
当时,许世友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海上运输司令员。在栾家口我和吕其宪找到他联系运兵的事。他要求我们:第一,要保证安全,风浪大时要即时靠岸,不要勉强航行;第二,照顾好指战员们的生活。特别强调要照顾好首长,这指的是:万毅、吕明仁和张学思。并又给我们船队增加了5只机动船,平均每船装60人,一个航程可装700余人。夜间同陆地的联络讯号是鸣笛两声。启航时,安排一艘专船将三位首长送到锦州钓鱼台,其余船只在庄河登陆,兵员由支队司令部接收。我带的船队先后共运兵七趟,运送地点有锦州、皮口、庄河和大东沟等地。
带领先遣支队智取庄河的姜泽新也被吕其恩安排到山东装八路军,开始姜泽新不答应,但考虑有机会能找到青岛国民党军统地下组织,又答应了。姜泽新装模作样地把去山东的行动路线给吕其恩、邹大鹏讲了一下,说主要怕路中遇到国民党兵舰。吕其恩、邹大鹏同意了他的行动路线。
姜泽新领的这条船就是吕其恩从山东渡海到王家岛那条“巩华丸”日本机器船。深夜,在快要到达山东海面时,船就顺着各岛之间航行,在到蓬莱时姜泽新一看港口进不去,就往烟台跑,约八九点钟,在芝罘岛拐弯时看到美国军舰。美国军舰早就发现了接送部队的船只,但确定不了是什么船,就打信号灯。姜泽新一看不好,转过芝罘岛头就走,美国军舰就跟着他们船打信号灯,于是,姜泽新就让船上人在舵后晃灯,晃了三下,意思是代表三民主义,共晃了四个轮回,美国军舰以为是国民党船就不打信号灯了。
姜泽新共在烟台接送渡海八路军2次,第一次,船队共装了500多人,姜泽新领的船装了120人到达了庄河。约隔10多天后,姜泽新又第二次去接队伍,又装了120人,他第二次回庄河时,邹大鹏告诉他:“吕其恩去大孤山了。”这个时候吕其恩正在带领先遣支队往安东挺进。
当时,国民党海军舰艇盘踞在山东长山列岛,青岛是敌占区,故此,为了安全起见,上级要求运兵船必须避开敌人巡逻舰只,到烟台以西龙口、栾家口停靠。
姜泽新回忆说:
吕其恩让我去山东装八路军,开始我不答应,以后又答应了,当时主要考虑我想去青岛找地下组织。我把去山东的行动路线给吕其恩、邹大鹏讲了一下,主要怕路中遇到国民党兵舰,他们同意我的行动路线。……我们这次船队共装了500多人,我们船装了120人到达了庄河。时间约隔10多天,我们又第二次去接队伍,又装了120人,回庄河时邹大鹏告诉我吕其恩去大孤山了。第三次我没有去接队伍,别人去了。
姜泽新为什么第三次以后没有参加运送部队任务是有原因的,他的内心一直想去青岛找国民党地下组织。在二次接送八路军途中,姜泽新一直没有找到合适机会脱离。在第三次去接队伍时,姜泽新向船长提出将他乘坐的机轮脱离船队,到烟台以东的岛屿停泊。这一反常举动引起吕其恩的警卫员的警觉,当即命令船长返航,把姜装回庄河。由于姜泽新阴谋被识破,再也没有安排他去山东接送部队。
吕其贵回忆:
上级要求运兵船必须避开敌人巡逻舰只,到烟台以西龙口、栾家口停靠,而姜泽新却向船长提出将他乘坐的机轮脱离船队,到烟台以东的岛屿停泊。这一反常举动引起吕其恩警卫员的警觉,当即命令船长返航,又把姜装回庄河。
在胶东、辽东各海岸,一队队人马川流不息地向这里涌来,人喊马嘶,汽笛鸣叫,到处都是穿梭来往的人群。沿海能征集到的船只全来了,挤挤扎扎像开了锅似的。
正当罗荣桓等人为运兵东北而忙碌时,9月18日,中央军委电令胶东军区:
派人带小部队侦察长兴岛至营口及营口至葫芦岛一线之登陆场,并告庄河于克、吕其恩等侦察辽河、浑河、长兴岛、盖平、营口等地情形及辽河、浑河战船运输情形。
忙得团团转的林浩和整个胶东军区已难抽出部队了,正在庄河的吕其恩、于克他们正在兵分三路分头实施占领辽南、辽东计划,并且他们还要承担迎接山东八路军渡海任务,的确是分不开身。于是,准备北上的吴克华便担起这一任务。
9月19日,中央发来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的指示。
9月20日,罗荣桓又接连收到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致山东分局并罗荣桓、黎玉转林彪的两封急电。一封是关于第一步出冀东兵力的部署,另一封是催促出兵命令。电报说:
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除去各地派去之部队和干部外,中央是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以山东全部力量去完成这个任务,其他各地加以帮助。要在两个半月之内,以非八路军共产党面目在东北组织二十万至三十万能够作战的军队,要在冀东屯集五万至十万军队,阻绝蒋介石,不能进入满洲。因此,时间非常紧迫,望你们迅速动作,越快越好。
一日两电!罗荣桓感到形势之急迫已非同寻常,通知万毅立即出发。
同万毅他们一起渡海的还有胶东地委级干部吕明仁、抗大一分校教员孙光等。
吕其恩的弟弟吕明仁当时是胶东区西海地委书记兼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委。在北上过程中担任北上干部大队的大队长,他的任务是迅速率领19名老根据地的干部从胶东出发,随万毅部队跨海赶赴东北。
吕明仁接到去东北的通知时,正逢爱人丁修去山东分局开会。分局驻地与胶东相距数百里,吕明仁为了抓紧时间,争取早日踏上新的征程,他来不及和正在开会的丁修商量,毫不犹豫地将出生不到百天的孩子花花委托通讯员送往区党委机关在农村办的托儿所(实际上是将孩子寄养在农村老乡家里,每月补贴一部分公粮),便立刻启程。直到吕明仁牺牲,他再也未能与孩子见上一面。
据谢谦在《建国前公安工作回忆》中记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胶东公安局长于克同志命令我和张本万速去青岛作日伪军的工作,为我军接收青岛作内应。当我和张本万赶到青岛时,那里已被国民党抢占了。后来,我重返胶东公安局,同张战东(胶东公安局一科科长)、丛振东一道,跟随吴克华司令员、林一山政委率领的部队,一起到蓬莱县栾家口乘船北上。北海(应为西海)地委书记吕明仁同志是我们北上干部大队的大队长。
吕明仁等支援东北的干部出发前合影
辽吉功臣-吕明仁烈士
万毅在其回忆录里也提到了吕明仁:
随我行动的是2大队第4连。侦察参谋杨仲民,两位侦察员和电台报务人员、管理员、翻译等数人,组成了指挥机构。同我们一起渡海的还有胶东地委级干部吕明仁、抗大一分校教员孙光。他们和我们同乘一艘装有摩托的机动渔船。后边拖了一只大木船,上面载着一整套地区各级党政干部约百余人,他们是根据中央的指示由山东支援东北的干部。
9月22日早晨,万毅带一个连及支援东北的党政干部100余人,乘船先行,由黄县栾家口起航横渡渤海。
万毅乘坐的船为吕其贵驾驶。吕其贵的船是机动渔船,另一只大木船为吕其宪驾驶,上面载着一整套地区各级党政干部约百余人,他们是根据中央的指示由山东支援东北的干部。
在赴东北的船上,吕明仁与离别十多年的弟弟吕其贤见面,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吕其贤向二哥吕明仁简单地叙述了家乡王家岛情况,非常希望吕明仁能回家去看望一下朝思夜盼的母亲。然而,由于任务十分紧急,吕明仁尽管归心似箭,但不能丢下同志去探家。他含着热泪请吕其宪代他向母亲请安,向乡亲们问好,表示东北解放了,一定早日回家。同时吕明仁得知,在哥哥吕其恩率部回到王家岛后,弟弟吕其贤就经常驾船往来于烟台庄河之间,接迎渡海北上的大军。
这次见面是他们兄弟在人间相见的最后一面。到达东北锦州后,吕明仁任中共阜新工委(后改为热辽边地委)书记、卫戍司令部司令兼政委,1947年4月12日晨,时任中共辽吉省委第一地委书记兼蒙汉联军政委的吕明仁,为了执行紧急军事任务,途经内蒙古通辽西辽河时不幸牺牲,时年31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辽吉地区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军政领导干部。吕其宪于1949年秋,在为部队运输物资,从烟台至安东的归途中遇上大风浪不幸遇难,被追认为烈士。同时遇难的有其叔父吕俊昌和吕其恩的岳母等。在解放战争中,吕其恩共有5名亲人成为革命烈士(包括在安东牺牲的大女儿吕子兰)。
万毅渡海的船只航行之初还算顺利,不料下午太阳将要沉落的时候,海上刮起了大风,浪涛汹涌,船身颠簸。恰在这时,船的副机出了毛病,行进速度放慢。吕其贵只好把船舶停靠在附近一个叫小龙岛的礁石旁进行检修。为了避免在强风下发生危险,决定解开拖绳,让后面吕其宪驾驶的那只木船自行操纵向北海岸行驶。到夜里12点多钟,副机已经修好,船重新启动起来。先是去寻找吕其宪驾驶的那只大木船,木船已走远,没有找到,又怕油料不多,驶不到北岸码头,所以决定不找,继续向登陆地点行进。后来万毅他们得知,那只本船开到了旅顺,被苏军收容上岸,他们同大连市委取得了联系。
9月25日天亮后,远远地望见了菊花岛,吕其贵告诉万毅,离兴城县城不远有个登陆点,可以上岸。11时左右,他们在兴城县钓鱼台上岸。侦察参谋杨仲民上岸察看了一番,回来报告说,那里除有少数苏军外,就是冀东第16军分区的部队了。据此情况,万毅命今架起电台,与后续部队沟通联络,关靖寰参谋长、王振乾主任接电后,立即组织1支队行动。9月28日,全纵队3500渡海人员安全低达兴城,赴锦州。
吴克华率领两个连先头探路。主力部队在彭嘉庆和第六师政委李丙令带领下,于9月底分批在龙口、栾家口登船,至10月20日左右,全部到达庄河、貔子窝(今普兰店皮口)一带。
万毅部队起程后,胶东海运即进入紧张、繁忙的主力部队抢运。只要不是赶上狂风暴雨天气,一条条满载部队和干部的船只就乘风破浪踏上征程。
9月29日,换了便衣的肖华和刘居英、吕麟、赵杰、吴瑞林、刘西元等人带着部分干部开始从栾家口乘船起程。临行前的28日,肖华发出了给万毅、王振乾、吴克华和已在辽东的吕其恩、邹大鹏等人并报中央、罗荣桓、黎玉的电报。
电报说:
我已抵胶东明日北渡,关于部队北运问题提出下列几点:
一、……目前除在胶东、渤海继续搜集船只外,万、吴在营口以西,邹、于在庄河一带应派人搜集一批船只南来。
为统一船运管理,除在兴城、庄河各派人负责登陆事宜外,胶东应在蓬莱设立船运指挥部,指定袁仲贤、欧阳文统一负责指挥,管理船只,筹划粮食,便利加强海运东北。
二、为争取时间,加速运输减少目标,可同时经两条航运路线北渡(一经岵山列岛以西到兴城附近登陆,一经岵山列岛以东到庄河附近登陆)。为保障运输安全,胶东派精干小部队,控制岵山列岛,并在长山岛设立海上观察哨,北进部队应彻底化装难民、商人,消灭八路军痕迹,放下武器。目前有些部队张扬暴露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主要干部应亲自负责指导……
10月初,肖华与吕麟、刘居英等以及吴瑞林、刘西元、赵杰等分别在皮口、庄河登陆。吕其恩派烧木炭的汽车等候迎接,将这些陆续到达的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供应部、卫生部的机关人员约1千余人,接到安东。
与肖华等人一起渡海赴东北的赵杰回忆道:
船在砣矶岛避风以后,我们顺利地在庄河登陆。安东市地方党的负责人吕其恩同志已派汽车来接我们。这下大家高兴了,不用怕发晕呕吐了。哪儿知道,接我们的汽车不烧汽油烧木炭!车速很慢,晕车的滋味也不是好受的,好在汽车是在路上走,没有船在海浪中那么危险。
10月中旬,胶东军区田松支队又在庄河打拉腰港口登陆。
抵达安东的肖华根据东北局站稳脚跟,控制海口,迎接大部队登陆的指示,任命刚刚抵达的李丙令为海北海运指挥部指挥,在庄河组织海北海运指挥部,负责过海部队和船只的组织联系。指挥部工作人员主要有第六师后勤部长张特、作战参谋刘云亭等人。
海北海运指挥部任务是,在部队登陆之后,即抓紧给木船补充粮水,给汽船补充油料,然后再有组织地派遣船只返回,并发放登陆部队一周用的生活费。发给登陆部队的生活费,主要是伪满币。这些伪钞是在已被先遣支队解放的庄河、新金、瓦房店、岫岩等几个县筹集的。
随着大批部队和干部的到来,庄河一带沿海出现繁忙的景象。先遣队指战员们分工负责,筹集船只、准备车辆、安排食宿等等,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
追随先遣支队在王家岛参军的吕其恩堂妹吕敏回忆:
县政府大院里那时候真是喜气洋洋的热热闹闹的,每天都有从山东到东北的部队,每天都有。
此时的庄河县城内、城郊各村,都驻满了整装待发的部队,能居住的场所都满了,只能把一些指战员分散住到老百姓家中。已经被安排作为八路军临时居住地的老百姓家里,早早把炕烧的热乎乎,开水也提前准备好,东北人的热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安排渡海过来战士们伙食上,庄河极尽所能,确保战士们吃得饱、吃得好。当然,肚子空空的战士们到达东北后岸上后,也闹了不少笑话。
时在抗大一分校某班任军事教练的徐国通他们在渡海中不仅战胜了海浪,躲过了美国的大舰队,也惊跑了鲸鱼群,在经历四夜三天航程,终于凌晨到达庄河县城西二十里的海边停船。由于没有码头,船不能直接靠到岸上,所以大家只好下船趟着齐腰深的海水,摸着黑一个跟着一个地上了岸。全部登陆完毕后,东方才开始发白。登陆后,他们在庄河沿海附近村庄吃了早饭,早饭很丰盛,大米饭、带鱼和小菜尽管吃。大家敞开肚皮海吃,谁知“物极必反”,许多战士因吃得过多,腹胀难忍都呕吐了。
吃罢早饭,徐国通他们背起行囊继续行军,上午十时到达庄河县城。到了庄河县城,徐国通与战友们列队举行了“入城式”,列为四条纵队在大街上行进。由于经过了学校的正规化训练,他们的队形和步伐整齐有序,唯有穿的衣服是五花八门的便装,不像军队的样子,左臂都佩带“辽东人民自卫军”的徽章。当他们高喊着一、二、三、四齐步走时,大街两侧观看的群众中,有人捂着嘴暗暗地发笑。由于徐国通的穿戴特别突出,穿红条条女衣,头上戴老头毡帽,身扛着长枪,所以非常引人注目,总觉得人们好像都在看着他,感到很不好意思。
庄河县城驻扎着苏联红军,他们穿戴整齐,武器先进,所有战士是背着自动转盘步枪,即使两个人走在大街上,也是列队齐步行走,这给了徐国通与战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天中午他们吃的是大米饭和炖带鱼,大家都饱餐了一顿,徐国通一连吃了三碗大米饭,一大碗带鱼,结果肚子胀得要命,按照医生的指导,将手指头伸到喉咙里搅和,把饭都吐了出来肚子好了些。其他战士也一样,因为吃得多,都在涨肚子,原因是在饥饿后暴食所致。
徐国通他们在庄河县城住了两夜,并与苏联红军一起庆祝了十月革命(11月7日),然后就继续步行前进,经大孤山、大东沟到达安东(今丹东)。
时在“抗大”山东一分校(当时名称为山东军区教导第一团)连排干部学习的崔永进乘坐的船,是晚上七八点钟在庄河县登陆。他回忆道:
与我们一起出发的另一条船,由于海上航行迷了路,飘到旅大去了。结果被苏联红军扣留。但后来人还是被放了回来,到了庄河。由于白天在海上没有好好吃饭,我们那晚到庄河县后,晚上12点多炊事员立即烧饭,我们都是第一次吃大米,炊事员之前也没见过烧过米饭,没有淘米就直接烧了,所以里面好多沙子。后来就知道怎么烧米饭了,烧得也好吃了,米饭又黏又香。过去,这个米叫‘朝鲜米’,是日本人仓库里的。
时任栖霞县十二区妇救会会长的马惠文等是支援东北的干部,在进入东北后在庄河打拉腰下岸,在庄河休息一晚,第二天便被汽车拉到安东。她在《挺进东北的回忆》文中记述:
下了船我们就被苏联红军的大卡车拉到庄河县旅馆,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又被苏联的卡车送到安东市。晚上还未进人市内,远远的就看到华灯闪烁;送到市内一看,处处流光溢彩,所到之处是一片灯的海样。这对于一个从山沟里出未的入未说真是眼花缭乱妙不可言。在华灯灿烂的海样里,汽车绕未绕去,不知绕了多久,终于在省委招待所的楼前停下了。这里从四面八方来了许多干部,整个招特所都住满了。省委组织部对新来的干部非常热情,安排一律休息三天。三天中除看电影、看戏,餐餐以丰盛的酒菜宴请。三天之后每人填写了一张履历表,然后根据经历及情况分配工作。
马惠文到安东后,被分配到庄河县委任秘书(当时因党还未公开,所以县委以各联会名义开展工作)。因为那时大批从山东及新四军中往东北调干部,大部分是从皮口、打拉腰港口登陆,路过庄河。所以无论工作怎么忙,马惠文每天总要抽时间到招待处看望新未的干部,她想从熟人中多留些干部以便加强庄河县的力量。
马惠文回忆:
当时庄河县外来干部只有六个人,即县委书记、县长王德真,各联会主任陶林柏,公安局长姜耀东,联中指导员赵鉴,加上我和刘华。刘华分配在区上工作,我留在县委作秘书。因党还未公开,所以县委以各联会名义开展工作。因缺干部,我在县委兼四项工作:秘书、机关总支书记、县妇联主任、联中指导员(赵鉴调区里工作后),工作异常繁忙。因为那时大批从山东及新四军中往东北调干部,大部分是从皮口、打拉腰港口登陆,路过庄河。所以无论工作怎么忙,每天我总要抽时间到招待处看望新来的干部。一是和胶东来的干部有天然的亲情关系,二是也想从熟人中多留些干部以便加强庄河县的力量。但因都是有组织的调动,大批干部都向城市进军,想多留较困难。尽管收获不大,但也留下一些,如从招远、掖县、黄县、蓬莱、栖霞都留下几个,其中有李香婷、史春英(后光荣牺牲)等二十名,大大加强了庄河县的力量。
被马惠文留在庄河的史春英,是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杨树泊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她积极加入支援东北干部大队,1945年10月9日从胶东渡海在庄河下岸后,被马惠文留在庄河任土改工作队队员。先在辽宁省庄河县太平岭区组织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斗争,后到仙人洞区担任妇救会主任。1946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辽南围捕革命力量,11月,史春英同另外3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于二道河,在英勇抵抗中,她毅然舍身牵敌掩护战友撤退,因左臂负伤摔倒在地不幸被捕。被俘后,面对敌人的诱降和严刑折磨,她至死不渝,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21岁。1947年6月,庄河二次解放后,庄河县委在县城召开3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隆重追悼史春英等革命烈士。1956年5月,庄河县委把她的坟墓移到庄河北部的鸡冠山下革命烈士墓地,并将该墓地命名为史春英烈士陵园。2013年,史春英烈士陵园被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辽宁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在庄河忙于接兵时,10月1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罗荣桓、黎玉、许世友、林浩电,要求先遣支队的邹大鹏立即带电台到庄河、貔子窝一带与胶东联络,收集船只,到胶东接运部队,并筹集粮食。并要求邹大鹏与万毅、吴克华、肖华密取联络,全力组织渡海。其实这个时候的庄河、貔子窝一带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运兵、接兵任务。电报全文:
(一)望令万毅、吴克华立即带电台及工作人员到海岸附近去与胶东密取联络,接引部队和干部过海。邹大鹏立即带电台到庄河、貔子窝一带与胶东联络,收集船只,到胶东接运部队,并筹集粮食。肖华应立即过海,以便指挥全军渡海及渡海后之部署。伍修权立即到旅大与某方言明我军行动,并与万毅、吴克华、肖华联络,以免误会。上述各人非至渡海任务全部完成,不派其他任务,并不得擅自离开。
(二)胶东指挥机关立即迁至海岸附近,与万(毅)、吴(克华)、邹(大鹏)、肖(华)密取联络,全力组织渡海,胶东渡海部队和干部立即向海岸进发,哪个部队先到即先渡,必须迅速渡过三万至四万人,才能打开与支持东北局面。
(三)美军今日在天津一带登陆,我军渡海行动不能因此停止,应利用晚上分散上船,一晚到达旅顺口外苏联防线内(但不要在苏军驻地靠岸),再沿辽东海岸东行或北行至适当地点登陆。
(四)渡海行动如此迟缓,已是大错,如不立即补救,将逃不了历史的惩罚,望坚决完成此任务。
此时在庄河、皮口等沿海一带的先遣支队干部战士们,正在忙于迎接部队登陆、开进,筹集粮食,并组织船只往返胶东。同时,胶东各港口渡海北上的各解放区的主力部队以及地方干部,乘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接踵而至,陆续不断的在庄河、皮口等口岸登陆。
如何指挥部队登陆、开进,筹集粮食,并组织船只返回胶东,已成当务之急。
张树汉、徐仁清在《挺进东北,解放庄河》文中回忆:
根据延安总部的电示,我支队快速地组织庄河、皮口等沿海岛屿的大小渔船数百只,前往山东烟台、龙口、栾家门等港口,配合由胶东区党委组织的胶东半岛沿海岛屿的船只,于9月中旬,把整编后的我胶东主力部队3个团的兵力运到庄河。
此前,在庄河、貔子窝一带与胶东联络、接引部队过海的,是吕其恩、邹大鹏带领的少数人,随着大批部队和干部的陆续起运,已感接应不暇。
眼下,安排好已到庄河的上万部队食宿,是先遣支队指战员们此时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接兵重要,但东进安东,开拓稳固根据地也很重要。进军安东本来就是先遣支队“兵分三路”的计划,吕其恩安排好庄河接兵任务后,于1945年9月18日,带领100多人队伍向安东进发。
临走前,吕其恩做出二项决定:一是将巩固和发展庄河红色政权的任务交给了秘书王德真,让他担任庄河县长;二是前面提到的派先遣支队副司令员于克和政治部主任柳运光,率两个连继续坚守在岫岩。
吕其恩反复叮嘱王德真:“你在这里的任务,一是加强庄河沿海口岸的安全保卫,在关键地方建好兵站;二是你要备足粮米肉菜,让后续从港口登陆的八路军和干部能吃上第一顿可口的饭菜。一定要做绿豆粥,吃了可以缓解晕船之苦。”
根据东北军区后来的统计,经海路到达东北的山东部队有:
万毅率领的滨海支队,约3500人,从海路到辽东半鸟,10月中旬到达盘石、海龙地区。
肖华率山东军区机关人员及部队1000余人,从海路到庄河海岸登陆,于10月下旬到达安东(今丹东市)。
9月23日晚,吴克华率领两个连,先头探路。主力部队在彭嘉庆和第六师政委李丙令带领下,约8000人,于9月底分批在龙口、栾家口登船,至10月20日左右,全部到达庄河、貔子窝一带。10月24日到达营口地区。
10月21日,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奉命挺进东北,25日乘坐10只大木帆船和3艘海轮从龙口起程,27日晨抵达庄河海岸登陆。
八路军从山东乘船,横渡渤海,挺进东北
10月30日,由胶东渡海的还有由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机关及军区部队编成的第二师,辖第四、第五、第六团,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该师于10月底、11月初到达龙口、栾家口,起航后不久,遇逆风行船,在砣矶岛停留两天,再经6昼夜航行,先后在庄河一带登陆。全师8000人,实际到东北7500人。11月上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
山东田松支队约1000人,从海路到辽东,11月中旬到达牡丹江地区。
11月5日,罗荣桓率山东军区机关直属部队和几个独立营,约4000多人抵达龙口。随后,罗荣桓一行乘坐6艘汽船驶出龙口湾,向东北进发。期间因风大浪急,船曾开到砣矶岛避风。当行至旅顺海域时,由于苏军要求船不能在旅顺、大连登陆,遂朝濒临黄海的貔子窝驶去。经一夜航行,罗荣桓一行于11月6日顺利在貔子窝(皮口)港登陆。所带部队而后到达安东、沈阳地区。
最后一批从胶东渡海的是鲁中军区部队编成的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部队由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领,于11月中下旬从邹县、莱芜一带出发,半个月后到达龙口。此时,胶东军区对渡海的指挥已越来越有经验,组织得井然有序,几天之内就把1.1万部队运到了辽东。
海运期间,除山东军区第七师参谋处长石潇江等三十多人所乘的木船中途触礁遇难外,均安全到达。
此次胶东渡海行动历时2个月零10天,经海路登陆的地方干部、主力部队,合计47000人左右。1945年12月9日,舒同、陈士榘致电中央军委:自9月22日至12月2日,由龙口及栾家口海运,计干部7177名(内有少数家眷及杂务人员),部队39347名,共46526名。舒同、陈士榘致电中央军委这个数据,应该说是准确的数据。
这些登陆东北的部队与地方干部,经过短暂休整后迅速挺进辽东山区和辽南大地,一部分开赴北满。进驻辽东和辽南的部队与同期抵达的曾克林、李运昌、唐凯等率领的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分区的部队合编为东满人民自治军。
在没有气象预报,没有导航设备,缺乏通讯联络工具的情况下,庄河派去迎兵的吕其贵和吕其宪,凭借着经验丰富航海经验,带领船队先后共运兵七趟,运送地点有锦州、皮口、庄河和大东沟等地,顺利地完成了先遣支队交给的任务。
李丙令在《吕其恩的早期斗争生活》一文中回忆:
中央根据吕其恩他们所提供的情况,决定山东军区渡海到东北的部队,在东北的庄河县着陆。我们六师部队去攻克平度县城,全歼伪治安军一个集团后,迅速到蓬莱县西部的滦家口集中乘船渡海,待我到庄河后,奉命任海北海运指挥。到1945年12月初,共接待5万5千余人渡海,均抢在国民党军由美国军舰护送去东北登陆之前到达,这其中凝聚着其恩同志的心血。
在迎接渡海大军到达东北的过程中,吕其恩率领的八路军先遣支队在庄河一带,按照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为实现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再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