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陈云收到林彪女儿的加急信,信中提出了两个请求
发布时间:2025-07-30 16:07 浏览量:1
文:博览
1994年1月,早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陈云,竟然收到了林彪女儿林晓霖的加急信。
林晓霖在信里拜托陈云帮她办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希望能够尽快编写第四野战军的战史,第二件事,是希望建立平津战役纪念馆。
原来,当时中央正着手编写野战军战史,可是第二野战军战史都已经在1990年出书了,其他的野战军战史也正处于着手编写中,只有第四野军战史迟迟没有开始编写。
解放军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纪念馆在1959年建成,淮海战役纪念馆在1965年建成,只有平津战役纪念馆迟迟没有开建。
那么,为什么这两件事一直都没有开办?陈云又将怎样帮助办理这两件事呢?
林晓霖在1941年出生于苏联,是林彪和张梅的女儿。
可惜的是,她出生的时候,林彪和张梅正处于冷战中,她出生后4个月,父亲就单独回到了国内,并在不久之后娶了另外一个妻子。
张梅
林晓霖和张梅一直在苏联生活,直到1948年,才回到了中国。
张梅也在多年后嫁给了徐介潘,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徐介藩是个老实可靠的男人,对待林晓霖像是自己女儿一样。
在国内,林晓霖也和林彪、叶群生活过一段时间,可是叶群对她很不好,林彪对她的父爱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道光。
林晓霖是一个低调而内敛的人,上学工作期间从来不会利用父亲的权势为自己争取些什么。
而且,她还曾经因为反对父亲的一些主张和做法,而写了一封断绝父女关系的信,而那时候正是她父亲如日中天的日子。
后来,一切都恢复了正轨,她父亲的名字也从报纸中消失了,这时候,林晓霖反而开始想要为父亲做些什么了。
她先是替父亲向别人“谢罪”,后来,又希望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父亲的功绩和晚年的所作所为。
她认为,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特别是由于父亲的因素,导致第四野战军的战史还没有编写这一点,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做法。
第四野战军的其他将领和战士都是无辜的,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冲锋陷阵,打下了大大小小的许多胜仗,倘若没有载入史册,对于我国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另外,平津战役其历史意义巨大,应该建立纪念馆,让后人学习和纪念,了解当初的真实历史知识。
因此,林晓霖打算动笔写一封信,来催一催这两件事的进展,那么,林晓霖为什么选择给陈云写信呢?
一方面是因为陈云是老一辈的革命家,是党内的重要领导人,虽然在1994年时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已经退居二线了,但是他在国家内的影响力还在。
另一方面是因为陈云重视学习和教育,也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他作为最初的一批东北局的委员。
在四年的时间内,陈云不仅为东北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确定了东北工作的重点是做群众工作,还建立了北满根据地,为后勤补给做准备。
也曾经参加和领导过“四保临江”等战役、提出和领导了沈阳的接收工作,后来又主管东北财经工作,大力发展东北的经济。
而且1983年7月,陈云在为《辽沈决战》这本书提名的时候,曾经较为客观公正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部分敏感历史问题的一些看法,说明他并不避讳这些事情。
因此,林晓霖便将这封信寄给了陈云。
陈云在收到这封信后,眉头紧锁,很显然,他认为这两件事很重要。
这些年由于工作太忙和身体不好的原因,完全忽略了这两件事情,其实,陈云一直都认为,四野应该和林彪分开来看待。
在林彪得势的时候,四野的将领们出门都是仰头挺胸的,可是,在林彪出事后,这些将领们都灰头土脸地。
在当初陈云编写《辽沈决战》时,就提出过这个问题,认为历史应当客观对待,没成想因为林彪的原因,四野竟然会受到这般轻视。
陈云思索了一下,连忙给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打了个电话,希望他能够和自己见一面。
洪学智接到陈云的电话后,立即动身从北京出发,到达上海后,马不停蹄地到了陈云的身边。
陈云把林晓霖的信给洪学智看过后,洪学智也满脸沉重地叹了一口气,随后,陈云便把这两件事情交给洪学智去办了。
第四野战军的功绩以及洪学智的经历
想要编写第四野战军的战史,就需要知道第四野战军名字的由来以及成员的组成。
关于四个野战军名字的由来:1945年8月,罗荣桓首先提出,将八路军的番号改为“人民解放军”,随后,中央逐步只正式文件中用“解放军”这种称法。
在解放战争期间,八路军、东北民主联军和新四军在数次战争中,逐渐形成了5大野战军。
在1948年11月,中央军委统一下发文件,将野战军按照地区分为四大野战军。
其中东北野战军是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成员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的八路军以及新四军部分主力。
关于第四野战军的组成由来:在1945年8月8日,共产党派了冀热辽军区的八路军进入东北,和东北抗日联军共同打击日寇。
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开始大举进攻东北,想要独占东北。
为了应对国民党,中央又从关内各个解放区,调出了一部分士兵和干部出来,和东北原有的部队共同御敌。
1945年10月,这些在东北的部队被统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是林彪。
一个月后,又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并开始在东北各处偏远的城市和农村建立根据地。
在1948年1月,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并被分成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分,截止到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共有70多万人,仍旧是林彪是司令员。
第四野战军在清剿土匪、清除剩余伪军、解放战争歼灭国民党中做出了很多贡献。
1946年3月,清除了7万多个土匪,并清除了很多伪军,在东北的部队进行了系统的整编,同时进行地方武装。
一个月后,进行了四平保卫战,虽然因为国民党的持续增兵,而最终撤离了四平,却为东北解放军的建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又进行了土地改革、维护铁路交通、兴办东北军政大学等各类专科院校,为部队和国家的发展输送人才。
1946年10月,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勇猛作战,歼灭了很多国民党军队。
在1947年的5月和8月,分别开展了东北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分别歼灭了8万多个敌军和6.9万多个敌军,更加有利于掌握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在1947年底到1948年9月之间,进一步收复城市,扩大东北解放区的面积,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力,教育和改造俘虏。
随后又进行了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在1949年3月开始,南下参加渡江战役,解放武汉以及后来参加解放海南,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直到1955年番号撤销,部队也统一归属于广州军区。
那么,陈云为什么选择洪学智来办这两件事呢?洪学智又和第四野战军有什么联系?
洪学智在1913年出生于安徽省,家里贫穷,小学毕业后就去当学徒了。
在1929年加入了共产党,先是在红1军任职,后来在红4军当副连长。
因为在反“围剿”和长征中表现出色,而逐渐升职为红4军政治部主任,在这期间,洪学智主要从事筹集粮草和军需物资的工作。
1941年,洪学智在抗大第五分校担任副校长,专心教育,培养了很多新四军的人才。
在抗日战争期间,洪学智参加了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歼灭了很多的日军和伪军。
在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在东北战场中,从组织东北革命根据地,修建铁路,为东北输送大量的干部和兵力,到后来参与了四平保卫战等战役,攻克国民党部队,获得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嘉奖。
在1948年11月,洪学智又率领了部队封锁了敌人想要从海上逃跑之路,为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来又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的副司令员。
可以说,洪学智在解放战争期间,和第四野战军关系匪浅。
即便是后来他被调到了西藏、北京等地区做后勤工作,也是曾经和第四野战军的战士们共同浴血奋战过的。
而且洪学智经常做后勤工作,将每一件小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细心和耐心,是足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所以让他来主持编写第四野战军战史,以及负责处理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是非常合适的。
陈云和洪学智当初都在东北工作过,陈云还是洪学智的领导,洪学智对他的高瞻远瞩非常敬佩,对于老首长交办的事情自然不会拒绝。
洪学智接受了这两项任务后,立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了承办这两件事的申请。
中央军委在1994年2月28日,成立了《第四野战军战史》的编写小组。
其中,洪学智担任组长,广州军区等负责具体的编写工作,吕正操等在第四野战军工作过的26个老干部成为了顾问,陈云作为总顾问。
关于编写的要求,陈云告诉洪学智,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种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的态度,表达着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第四野战军的尊重。
关于编写的时间,初步确定是在3年内完成,最终在1998年10月完成,2007年出版,内容非常系统全面。
对于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工作,最引人争议的是修建的地点,由于平津战役的影响巨大,有人认为应当建在北京。
但是陈云认为,北京的纪念馆已经够多了,建在天津会更平衡一点,而且就解放的经历相比,天津是战士们用生命拼杀出来的,北京却是和平解放的。
而洪学智经过实地考察,最终选择建在天津,那么平津战役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呢?
原本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我方和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方原有兵力120万人,变为了300万人,敌方原有兵力430万人,变为了290万人。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对胜利信心满满,认为不出一年就可以打败国民党。
而蒋介石认为自己大概率会失败,便想要放弃北平和天津这片地区,以保障长江等地为目的,希望傅作义南撤。
可是傅作义又害怕真的南撤后,自己的部队被蒋介石的嫡系所吞并,便没有动身,这也便有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9日,这场仗打了64天。
我方参战部队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伤亡3.9万人,敌方的参战部队是傅作义部队,伤亡27万人,还有25万敌军被改编。
其中,傅作义和蒋介石各怀心思,傅作义又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使得天津被解放后,他既无法向南撤退,西北也被解放军堵住了,北平被围困,25万士兵和平接受改编。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在1995年11月开始奠基,北京和天津市共同完成修建工作,在1997年建成并开馆。
可惜的是,陈云是在1995年4月去世的,这时候,两件大事都尚未完成。
听说了陈云去世的消息后,洪学智擦了擦泪水,告诉负责编写工作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努力将陈云同志交代的事情办好,让他老人家放心。
洪学智为了完成这两项工作,东奔西跑,多次参加各种会议,还要四处协调,最终不负陈云所托。
平津战役纪念馆主要由纪念广场、战役决策厅、胜利花园组成,里面展示了装甲车等兵器、各种历史文物和照片。
在洪学智的建议下,平津战役纪念馆最终免费对外开放,他认为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和士兵们来观看、来学习,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当年的历史,所以不应当收门票。
而1998年第四野战军的战史编写完,洪学智特地将它带去了陈云的墓前。
参考文献:
北方网:《文摘:林彪长女林晓霖》
中国文明网:《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
- 上一篇:比亚迪8月5日惊爆黑科技?光伏车要来了?太绝啦!
- 下一篇:潘龙:庄河沿海迎兵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