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牢笼:清廷不得远离令与护航需求下的战略困局

发布时间:2025-07-30 06:22  浏览量:1

现在网上讨论甲午战争的海战时,时常有人问北洋水师能不能主动出击,在东海或者日本海袭扰攻击日本本土。

然而,即使不考虑当时北洋水师实力已弱于日本海军,且日本情报工作完全掌握其动向,使得主动攻击日本本土风险极大这一因素,单从战略角度来看,清政府也绝不会允许北洋水师采取这种行动。

清政府创办北洋水师的定位,就是建立一支近海防御舰队,配合海防炮台,击退敌国从海上对京畿地区发起的攻击。因此,甲午战争爆发不久,针对日本海军大举进犯威海以及对渤海湾的几次侦察行动,清政府即命令北洋水师务必加强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的巡视,不得擅自远离,明确指出:“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为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数处来回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

此外,由于当时国内基础设施落后,部队陆上调动基本依靠步行,速度极慢,因此战争期间,调动部队经常依赖海运。例如:

战争前,叶志超、聂士成部就是分三批在塘沽等地乘船前往牙山。

驻守平壤的四大军中,原驻天津小站的盛军由塘沽等地乘船至大东沟,再转赴前线。原驻旅顺口的毅军则直接从旅顺乘船至大东沟登陆,再赶赴前线。

著名的黄海海战,正是北洋水师主力护送运载铭军四千人的新裕、图南、镇东、利运、海定五艘运兵船前往大东沟(以加强前线各军后路防御)所引发的。

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水师为了保证完成护航、运送陆军的核心任务,显然也不可能远出东海、日本海,长期脱离威海、旅顺基地。

综合来看,北洋水师当时的活动范围,已被严格局限在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因此,双方海军主力的对决,也必然会在这一区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