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抗战记忆|浙大西迁在上饶的12个日夜
发布时间:2025-07-29 22:54 浏览量:1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江西档案:jxarchives@jxdag.gov.cn于2025年7月18日发布了《江西抗战记忆|浙大西迁在上饶的12个日夜》一文,精彩地重现了从1937年12月29日~1938年1月8日的十二天上饶城人民的全城总动员,成功的救援中华民族精英的全部过程。作者通过走遍上饶每一个角落,访问了各行各业的知情人士,翻遍各种各样的报刋书籍,不辞辛劳地搜集历史材料,以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带大家穿越时空,重新让我们体验那惊心动魄的十二天。深深地感到了上饶民众保护民族精英的所做出的努力,而精英们后来为国家繁荣昌盛所作出的贡献,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浙大西迁上饶,老表护栋粱
浙大师生的西迁,引起了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的严重关注,他亲自下达追杀令,一定要堵住浙大师生进入江西腹地。
当时杭州的筧桥机场已被日军控制,而日军又在昼夜不停地从筧桥机场派遣飞机轰炸金华,旨在夺下临近江西上饶的龙游机场,从而打开进军江南腹地之路,截住西迁的浙大师生......
1937年年底及次年初,局势非常紧张,竺可桢校长率浙江大学1000人的师生、眷屬队伍陆续西迁入赣过上饶,首站在玉山。在饶期间,林家及上饶人民,为竺可桢等浙大师生提供了诸多方便......
1937年12月10日在上饶玉山,林关祥赠借给竺可桢一箱汽油,于是,“十一点由玉山出发,行五十里至沙溪。”(竺可桢日记;时浙赣铁路总局运输处驻扎在沙溪林宅)
12月15日,“十一点勉强开至玉山林家弄浙赣路总局前......12月29日,由于竺可桢妻儿及浙大师生等被困在浙江常山,竺可桢向玉山的林关旺求援,从其广丰知县的亲家俞应麓处借得卡车两部。
12月30日,经浙赣铁路总局吴镜清副局长出面,浙大出公函向林关旺处友情商购一桶50加仑柴油急用。是时,战时柴油十分紧俏,提货点为林和顺商号的上饶林家巷仓库。
同时,杀猪宰羊,迎来送往;兼以携灯送蜡以照明,捐衣募资以御寒,还奉送柴米油盐酱醋茶以炊事(仅吃了花生油就10大桶);下雪时,赠与美酒暖身;病急时,供之中药西药。据林家后人回忆,当时安排近千人的食宿和在林家进行私塾教学模式,使浙大在逃难时不停教学...
浙大师生在上饶
1937年12月29日~1938年1月8日
这一切,几乎达到了全城人民总动员的程度。一同努力于此事的还有本地乡绅王万友等人。
林家最为重要的事情除了安排近千人的食宿外,就是千方百计地协同解决西进的火车......
使浙大师生及家属在上饶安然度过西迁途中危机四伏的十一天......
正当浙大师生在林和顺的鼎力相助下乘专列离开上饶西迁时,日军已夺下临近的龙游等机场,他们得知浙大师生安全“西逃”,恼羞成怒,于1月8日清晨不断派出三十余架飞机开始报复,对上饶,玉山进行轮番轰炸。据史料记载,上饶水南街蚊虫坑被炸死300余人,皂头小学炸死100余人,玉山四股桥炸死100余人。(竺可桢日记)上饶的不幸换来了浙大西迁的万幸,从上饶出发护送师生西行的专列把他们安全送到江西贵溪,樟树,成功脱险。烽火岁月已然过去,往事也随着一代人的离开而慢慢淡出时间。今时今日依据林家后代的口述和《竺可桢日记》的记载还原了一段浙大与玉山的故事。也许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在《竺可桢日记》中并没有找到关于林和顺和其他百姓的姓名,但是可以找到关于林家弄、浙赣铁路局、铁路宿舍、火车站、常玉公司、大东旅社、凌云医院等相关地名。这殚精竭虑又温暖无比的十一天,竺可桢和苏步青一直铭记于心,1938年夏,苏步青为感谢林和顺的相助送上了前文所述的那把茶壶。在1946年浙大师生返回杭州之后,林和顺之子林关旺(子秉之)收到竺可桢校长亲赠的“祝古稀年”的匾额。浙大师生上饶惊魂十一天,只是这场“文军长征”的一个小片段,却展现了一场战争年代不一样的人情冷暖。没有人生而勇敢,只是他们选择了把家国情怀放在心中,商人虽富甲一方却知民族大义胜于天,百姓未曾受过教育却知只要国家的希望还在,只要心存信念那么战火纷飞的年岁终会结束,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未来亦会到来。
抗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历史资料必须详实可靠,继《江西上饶玉山抗战记忆|浙大西迁在上饶的12个日夜》发表,我们正在整理有关当年的历史资料,引经据典。尽量保证件件均有出处,作为续集,将陆续在公众号里发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