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野战部队战史4 绥远战役(二)
发布时间:2025-07-11 04:02 浏览量:1
围困归绥,回击傅作义反扑
傅作义部在绥东受到严重打击后,继续收缩兵力。至10月26日, 除第67军、伪蒙骑兵第5师等残部撤至萨拉齐、包头外,其主力6个师 由三道营、旗下营、白塔等地撤至归绥城内及其外围,积极加修工事, 组织防御。
归绥,为绥远省省会,有新、旧两城。新城东西约2.5公里,四周 城墙高12米,旧城有土围墙高约1.3米。为了凭城固守,傅作义在新、 旧城及周围构筑了大量工事、掩体,城内街口两侧均筑有巷战工事,城 防前沿挖有外壕,设置铁丝网、鹿寨、电网等障碍物。归绥城四周,东 面为河滩,南面为湿地,西面及北面地势开阔。傅作义在归绥城布防为: 以骑兵挺进第2、第4、第5纵队担任外围及城周50余个村庄之防守, 暂编第3军暂编第11、第17师分守新、旧城,第35军新编第31、第32 师和第101师及新编骑兵第4师为机动部队。城防及外围兵力共6个师2.4 万余人,由傅作义亲自指挥。鉴于新、旧城的工事及地形条件,傅作义 判定旧城城北必为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主要突击方向,故将防御重点 置于城北,以主力防守旧城,机动部队控制新城,以地方杂牌武装在外 围武川、托克托等地进行袭扰、破坏活动。
中共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对绥远战役作战极为关注,晋察冀第1野战 军收复集宁后,毛泽东就指示聂荣臻、萧克:要“乘胜长驱,直至五原、 临河,歼灭傅部及 一 切参战杂牌”。10月27日,又电令聂荣臻、贺龙: 部队抵达后,“应在卓资山附近休息数天,完成一切进攻准备,然后集中 全力歼灭傅顽,夺取归绥”。“此次作战,必须达成歼灭傅顽主力之目的”, 在进攻方向上,应将“主力运动到傅顽阵地背后去,由西向东打,方可聚歼, 并须准备血战多天”①。当得知蒋介石将山炮第1团于3日内由重庆空运 归绥时,毛泽东再次指示聂、贺:要迅速进攻归绥并占领之,迟则恐难 占领。
形势紧迫,事关大局。晋察冀、晋绥两区野战军主力在卓资山一带 胜利会师后,聂荣臻与贺龙、李井泉立即着手研究下一步作战行动。两 区商定,第二期作战以收复归绥、聚歼归绥至陶卜齐一线之傅顽为目的, 先肃清外围,合围归绥,再行攻城;并派 一 部兵力,西出包头切断傅作 义部后路,孤立归绥守军,以利于在其动摇恐慌时予以歼灭。30日,聂荣臻、贺龙、李井泉、张经武、耿飚向两区部队下达攻取归绥的作战命令。 具体部署是:晋绥野战军第358旅和独立第1、第2、第3旅等部,在平 绥铁路以南、大黑河以北地区从东向西肃清什兰岱、后不塔气、范家营 等各点之国民党军,向归绥旧城以南逼近。晋察冀第1野战军以冀察纵 队肃清铁路以北自古楼板、哈拉沁、红山口、坝口子及讨速号、鹤心营 子等地区之国民党军,占领坝口子;冀晋纵队以第3旅(附第4旅第6团) 配属冀察纵队执行任务,其余部队担任对大同国民党军之警戒;冀中纵队 集结于陶卜齐地区为总预备队,并以一部进占归绥城以东阵地,配合晋 绥部队和冀察纵队完成对归绥之合围,控制绥远城西南及西北地区。完成对归绥合围后,晋绥野战军独立第1旅、绥蒙军区骑兵旅、冀察纵队 骑兵旅第2团等部沿绥包路向西挺进,以截断傅作义部归绥与包头之联系; 冀察纵队及晋绥独立第3旅逼近沿绥以西铁路,做攻城或打援准备。
30日黄昏,归绥外围作战全面展开。31日,晋绥野战军部队占领前 后不塔气、陶号板、大小台石、范家营、后八里庄等地;晋察冀野战军 部队占领鹤心营子、红山口、坝口子、西孔家营子、乌素图等地,迫近 并从外围形成对归绥的包围。11月1日,两区部队继续扫荡归绥外围残 存据点及城周据点,与反扑之守军展开激战。
晋察冀和晋绥野战军的攻势行动和归绥被围的严重局面,使傅作义 深感死守城池不是万全之策,必须“以攻为守”,方能挫败“共军”的攻势。 于是他亲临前线,坐镇指挥,指令负责城防的暂编第3军袁庆荣军长寻 找战机,主动出击。
11月1日下午,国民党军出动飞机2架,3次对白塔南北之乔家营、 五路及右力半乌素之间各村实施轰炸,并低空扫射陶卜齐车站。与此同时, 国民党军归绥新城机动部队新编第32师全部3000余人从北面向坝口子、 红山口、哈拉沁方向突击,企图夺回失守阵地。经6小时激战,被冀察 纵队击溃,傅部死伤400余人,副团长以下180余人被俘。2日8时,傅 作义又以第35军新编第31、第32师3个步兵团3000余人,在3门山炮、 2门野炮支援下,向西孔家营子、后八里庄一线出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2旅第27团冒着炮火坚守阵地,激战至黄昏,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 将该部击溃,傅部遗尸300余具,伤700余人。
面对傅作义部的疯狂反扑,3日、4日,贺龙、李井泉、张经武提出 了推迟数日攻城的作战方案,并对歼灭城外据点的部署进行调整。决定 首先肃清外围攻占旧城,消灭出击的国民党军;占领旧城与车站后,以 坑道爆破或强行攻占新城,并消灭可能突围的守军。具体行动方案是: 冀察纵队首先歼灭上下石头沁营子守军,以3个团控制红山口、坝口子、 乌素图一线阵地,3个团在归绥西北角攻城,5个团控制旧城西北地区, 消灭反扑的国民党军;独立第2旅以4个团在归绥西南角攻城,初期控制 2个团打击出城的国民党军;第358旅首先歼灭太平庄守军,控制旧城西 南地区,为突击队,并歼灭由西南方向出动的国民党军;冀中纵队首先 歼灭前后乔尔包守军,以3个团控制归绥东面大小石台一线地区,2个团 控制归绥北面曹家营子一带地区策应南北两面,主力在归绥东南面攻城。 为了求得在围城夜战中削弱傅部有生力量,减少其火力杀伤作用,各部 队均于5日黄昏后开始攻击。
6日,中央军委就围攻归绥的战法问题,指示聂荣臻、贺龙可采取 以下办法:一是兵力、士气、技术如均占优势,最好以强攻方式速取归绥; 二是隐蔽主力,以一部兵力佯攻,诱其出击歼灭之;三是围坚攻弱,以 小部弹性的围困归绥,主力西进,攻克萨拉齐、包头、五原后,回头再攻; 四是发动群众,久困重围,主力集结机动位置,待其粮尽弃城,实施歼灭。 特别强调,具体采取何种办法,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接到军委上述指 示后,聂荣臻、贺龙指挥部队对归绥守军的情况又进行具体侦察,考虑 两区部队在归绥、包头虽略占优势,但劳师远征,供应困难,再要增兵 难度很大,且严冬将至,久拖不决会带来更多不便。于是决定仍按已经 展开的作战部署实施攻城。由于归绥城防设施坚固,两区攻城部队多次 强攻未能奏效,双方形成僵持局面。
8日、9日两天,傅部均各以1个团1000余人向东出击,并有飞机 4架助阵,遭冀中纵队打击,被毙伤100余人。10日拂晓,傅部以两个师2500余人,分三路向城东南、西南及以西出击,自早到晚,发射山炮、 野炮炮弹数千发,晋绥野战军第358旅与独立第2、第3旅和冀中纵队顽 强抗击,将该部击溃,毙伤其100余人。12日,傅作义亲自率领第35军 新编第31、第32师和第101师,向西八里庄、水磨、瓦窑、孔家营子一 线出击,冀察纵队和晋绥野战军部队与傅部激战至黄昏,晋察冀第1野 战军调集3个团,配合扼守阵地之部队进行反击,毙伤傅部1000余人, 将傅部击溃。
此间,冀晋纵队第3旅一部还攻入归绥破坏了飞机场,迫使傅部不 得不在新、旧两城之间原跑马场旧址重新修筑机场。从11月1日至12日, 傅作义所组织的各次反扑均被击溃,共伤亡3000余人,被迫转入凭坚 固守。
转攻包头,孤立归绥傅作义主力
包头,位于平绥铁路西端,是通向黄河后套的门户和傅作义设在后 方的重要补给基地。相对归绥,其守军力量薄弱。为了孤立归绥傅部主力, 11月初,聂荣臻、贺龙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如傅部固守归绥,则先将包 头、五原、固阳占领,使傅部绝粮突围,然后歼灭之"①的电示精神和绥 远战役统一部署,指令晋绥野战军独立第1旅、绥蒙军区骑兵旅和晋察 冀第1野战军冀察纵队骑兵旅第2团,组成西进部队,统由独立第1旅 旅长王尚荣、绥蒙军区副政治委员张达志指挥,迅速西进,攻击包头。
11月1日,西进部队沿绥包铁路向包头推进。当天攻克兵州亥,歼 灭国民党暂编骑兵第4师1个团。2日占领毕克齐,并在黄尼善旦击溃国 民党暂编骑兵第6师。3日攻克察素齐,歼国民党骑兵挺进第3纵队4个 团1300余人。4日占领陶思浩。7日又占领萨拉齐、沙尔沁,逼近了包头。 同时,晋察冀野战军部队还先后攻占和林格尔、武川及忽洞兔等地,共 歼灭国民党骑兵挺进第5纵队和暂编骑兵第4师1000余人,巩固了大部队的后方。
包头是一座坚城,城墙高近7米,厚2-3米,城周长约10公里, 有大东门、小北门、大西门、西北门、大南门5个城门。城外有深宽各2.5 米的外壕,城下及部分墙角有水泥浇筑的明暗碉堡,外壕内侧险要地带 设有电网,布满地雷,城外各据点与城内有明壕沟通。特别是城东面及 东北角转龙藏高地、玉皇庙高地有原日军修筑的钢筋水泥碉堡,地势高、 火力强;城南电灯公司及火车站一带,筑有各种野战工事。城内囤有大 量物资,设有各种仓库,补给方便。
包头原有国民党守军第101师补训团、新编第31师补训团、新编第 32师补训团、暂编第17师1个步兵团、第12战区别动队(该队有800余人, 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等部,加上由绥东西撤而至的第67军军部、特 务营及新编第26师残部和李守信骑兵第4、第5、第6师残部等,总兵 力约1.2万人。该守军正规战斗部队少,新兵多,建制混乱。为统一组 织防御,11月7日,傅作义急令战区政治部主任董其武兼任包头城防总 指挥,第67军军长何文鼎为包头城防司令,暂编第3军副军长王雷震为 副司令,包头县长马秉仁为警备司令,并于当日下午派专机把董其武从 归绥城送到包头。
董其武上任第二天,立即对城市防御作出部署。具体为:第101师 补训团担任西北门以东至大东门城墙地段的防守,并派1个营担任大南 门外面粉厂、发电厂的防守;新编第31师补训团、新编第32师补训团、 暂编第17师1个步兵团、第12战区别动队担任大东门至大南门城墙地 段的防守,并派1个团担任大南门外靠近城墙院落的防守;第67军军部 及特务营和李守信骑兵第4、第5、第6师残部担任西大门至小北门城墙 地段的防守;新编第26师担任东城外水源地、水库的防守,并派一部分 兵力担任火车站的防守;达拉特旗保安队森盖部,担任转龙藏高地南端 的防守。
针对上述情况,西进部队决心先扫清包头外围据点,然后实施攻城。 8日晚,西进部队直插包头城西北之庙圪堵、二道河村一带,与守军安恩达骑兵旅一部发生遭遇战,毙伤其近百人,安旅不支,退回城内。西 进部队遂进至陈户窑子、河东村、邓家营子等地区。当日,攻击部队分 多路对包头外围据点发起进攻。激战3个昼夜,相继攻占了转龙藏制高 点、原日本小学、包头火车站等据点及附近地域,迫使守军纷纷放弃阵地, 逃入城内。为加强进攻包头的兵力,贺龙令第358旅主力由归绥地区西 援包头。11日晚,第358旅第8团加入战斗,向玉皇庙发起攻击。至12日, 除电厂、玉皇庙两个据点外,城北、城东、城南的外围据点基本被扫除, 从而对包头形成了半包围态势。由于玉皇庙可以瞰视全城,发电厂是包 头唯一的电源,董其武严令部队死守这两处要点,并以城内炮火进行有 力的支援,因而攻包部队久攻不下。同时,城内守军加固城门,凭坚死守, 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12日深夜,攻城部队集中力量对包头城发起第一次攻击。第358旅 第8团继续攻击玉皇庙守军;独立第1旅第4团继续攻击发电厂;骑兵旅 于城西担任警戒。独立第1旅第2团和第358旅第715团担任主攻,在 迫击炮火掩护下,向包头城西北门发起猛烈攻击, 一举登上城墙,突入 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接连攻下了西营盘等重要阵地,控制了城内约 1/3的街区。13日,守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连续进行反冲击。突入城内 的部队与守军展开白刃战,但终因众寡悬殊,弹药耗尽,又加不善巷战, 被迫撤出战斗,第一次攻包失利。16日夜,攻包部队除以部分兵力继续 对玉皇庙、发电厂两处据点实施牵制性攻击外,以绝大部分主力从东、南、 西、北四面再次向城内守军发起了猛烈攻击。战至17日下午,第二次攻 城也没有成功。
由于包头不能迅速攻克,两区部队在绥远战场面临东西扯制、两面作 战的形势。在包头,除双方在地面对峙以外,北平国民党军每日派3—6 架飞机前来侦察、轰炸,对民众和房舍摧毁甚大;在归绥,晋察冀、晋 绥部队围城近半月,没有明显进展,守军除原有的6个师外,又空运加 强1个重炮团,兵力达到2.4万人,火力进一步加强。
据此,聂荣臻、贺龙、李井泉作出分兵两面作战的部署:贺龙、李井泉率晋绥部队全力西援,进占包头,并打击由五原、临河、陕坝向包 头增援的马鸿逵部。晋察冀部队则继续围困归绥,主力集结麻西八,策 应晋绥部队的攻包行动。中央军委接到聂贺改变部署的报告后,于16日 午时下达了以主力全力西进的指示,指出:绥远战役在突破丰镇时,主 力未及时猛烈西进,截断傅顽归路,以致失去野战歼灭敌主力机会。目 前改变部署,贺李率所部先取包头是好的,但为确保胜利,须集中力量, 准备消灭东西可能增援包头之敌,故聂应率晋察冀主力与贺李一同西进, 留部分适当兵力控制归绥城周围要点,弹性围困,封锁袭扰,如包头能 迅速攻下,应即攻占,否则贺李全力西进,消灭马鸿逵援兵,夺取五原、 临河、陕坝,聂主力控制包头、萨拉齐地区,隔断绥包傅顽联系,相机 攻取包头,引敌出击,求得野战,贺李完成任务后, 一部控制五原、陕坝、 临河,主力回师与聂合力再攻取归绥城,夺取东胜。17日,贺龙、李井 泉率领的晋绥野战军主力和冀晋纵队第3旅(欠1个团)并第4旅第6 团全部进到包头附近。
对于中共中央军委以野战军主力全力西进的指示,晋察冀、晋绥两 区领导人分别进行了讨论研究。聂荣臻司令员认为:“这基本上是一个置 归绥于不顾,而倾全力取包头的方案,这显然是不妥的。”17日20时, 聂荣臻就目前困难情况及部署经过,向中央军委陈述了三点意见:“第一, 如果晋察冀部队主力西进,围城部队即转为劣势,而敌人必然乘机反击, 全部战局有恶化的危险。第二,如以全部主力西进,去夺取五原、临河、 陕坝,这样,就分为归绥、包头、河套三个战场,相距800余里,势必 兵力分散,三处力量皆弱,难以相互策应。第三,绥远地区并非根据地, 没有巩固的后方补给线,粮食、弹药无法迅速前运,伤员后送也是个大 问题。”①因而他主张仍按原部署进行,视情况发展,必要时考虑结束战役。 19日,贺龙、李井泉致电中央军委表示“同意军委十六日电示”,坚持首 先夺取包头、五原、临河,孤立绥远傅作义部。并提议晋察冀部队再抽出3个团,协助攻包,配合打马家援军和加强攻城突击力量,这样攻下 包头的兵力更优,把握更大。同日23时,聂荣臻、萧克、耿飚得知宁夏 马其良率骑兵师3000余人已经五原东进,新骑第4师又由归绥西援的情 况,为确保攻包突击力量,解除贺李部攻包的东西顾虑,遂令围困归绥 的冀晋纵队第3旅(3个团)由马龙、傅崇碧率领全部西上,以两日行程 进抵萨县,归贺李指挥。
中央军委在接到聂荣臻、贺龙、李井泉报告后,于22日复电,再次 阐明中央战略意图和发动绥远战役的意义,并提出打破僵持局面的3个 办法:一是按照聂荣臻的意见执行,以晋察冀部队围困归绥,贺李全力 攻取包头,但短期内不会获得结果,天气渐冷,不是上策。二是放弃围 困归绥,聂、贺两部主力集中攻取包头,并打击可能增援部队,但后方 可能被傅部截断。三是围困归绥与攻取包头两个任务均放弃,战役暂告 结束,部队撤退到机动位置整理,等候机会再打,但战略任务未能完成, 傅部仍为大患。以上办法,中央倾向执行第二种,即集中力量攻取包头。 23日,中央军委又致电指出,如果在短期内没有把握攻下包头、归绥, 可以考虑将部队撤退到机动位置进行整训,相机再计划以后的行动。
24日,聂荣臻分别致电中央军委和贺龙、李井泉,如果攻包头确实 有把握,即按原计划行动,否则,为避免与敌僵持,撤至机动位置。贺龙、 李井泉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攻占包头是战役转变的关键,决心再次攻包。
根据傅作义派兵从归绥突围西援和马其良部从宁夏东援的情况,贺 龙、李井泉决定先打援,后攻城。第一步围城打援,首先阻击和消灭东、 西援军;第二步阻援攻城,以少部兵力阻击援军残部,集中大部兵力攻 打包头。截至29日,担负阻击西援任务的独立第2、第3旅在二十四顷 地以南地区将傅部新编骑兵第4师和骑兵挺进第4纵队击溃,歼援军2 个连,其余逃向托克托;担负阻击东援任务的绥蒙军区骑兵旅、独立第1 旅、冀晋纵队第4旅第6团等部,分多路向马其良部骑兵第10师两翼东 圪堵、背锅窑子发起攻击,将援军阻于打拉亥、公庙子一带。之后,东、 西阻援部队除留部分兵力分别控制磴口和达拉亥、沙坝子等地,继续担负阻援任务外,其余均立即回师包头,参加攻城。
12月3日黄昏,攻包部队集中力量,对包头城发起攻击。晋绥军区 第358旅、独立第2、第3旅向包头城西北面实施突击;冀晋纵队第3旅 一部在东南、东北两面助攻;独立第1旅为预备队。由于守军已加强了西 北面的防御,加上天气寒冷,虽然连续发起多次猛攻,但均未奏效。基 于这种情况,贺龙、李井泉考虑到已进入塞外严冬季节,各种补给十分 困难,士兵服装单薄,病员日增,战斗力下降,而守军则御寒物资齐备, 弹药粮秣充足,战役持续下去对攻城部队十分不利,遂决定停止进攻。4 日夜,攻包部队撤出战斗。
董其武在当时的战地日记中写道:“包头地处塞上高寒地区,现已进 入隆冬季节,朔风呼啸,冰雪皑皑,平均气温在零下10多摄氏度。为了 增加共军攻城难度,每天夜间,我令部队往城墙外侧浇水,水随浇随冻, 包头四周城墙变成冰雕雪铸的一般”,“加上包头东北地势偏高,西南地 形平坦开阔,濒临黄河,多为沼泽地带,使共军行动困难,虽然数次突 破城防,并一次攻入城厢,但却功败垂成”,“即使如此,连日以来每到入夜, 共军仍然攻城不止,双方激战甚酣,共军有一次还用烈性炸药炸开一处 豁口,但是当即被我军堵住。20多天来,我军先后击退共军数十次进攻, 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幸赖天助我等,总算城池未失,不然真是无颜向 傅将军交代”。12月13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参 谋长耿飚下达了关于结束绥远战役的命令。第二天,参加绥远战役的各 部队均先后撤出了对包头、归绥的包围,集结主力控制绥东、绥南地区, 准备新的机动。绥远战役遂告结束。
绥远战役经过近两个月的作战,晋察冀、晋绥两支野战军紧密合作, 以伤亡约7000人的代价,先后歼灭傅作义2个师、4个团的大部,共1.2 万余人,收复了丰镇、集宁、卓资山、陶林、和林格尔、凉城、武川、 萨拉齐等城镇,解放了绥东、绥南6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绥远战役把猖 狂进犯解放区的傅作义部队,由集宁、丰镇一直打回归绥、包头,割断 了绥远、山西国民党军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军进攻张家口、夺取察绥两省的企图,给了傅作义部以沉重的打击,对于保卫以张家口为中心的 战略基地,巩固和扩大解放区,争取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使部队在大兵团运动战方面得到了锻炼。
194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在给晋察冀、晋绥军区主要领导人 的电报中指出:绥远战役虽未消灭傅顽主力,未全部完成战役任务,但 由于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已给了傅顽以严重打击,消灭了最反动的26 师主力,解放了绥东6县,孤立了大同敌顽,减轻了西面对张家口的威胁, 创造了发动绥东、雁北新解放区近百万群众的有利条件,在战役中取得 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将成为下次战役胜利的基础。
绥远战役是在抗日民族战争向国内革命战争、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 的初始阶段展开的一次大兵团正规作战。晋察冀、晋绥两区部队刚编成 野战兵团,各级指挥机构很不健全,特别是作战思想、战役指导、组织 指挥等方面,大多还停留在游击战争的阶段,不能够适应打运动战、歼 灭战等要求,缺乏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和必要的思想、物资准备。致 使在战役筹划、力量使用、组织协调、作战保障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难于达成在运动中歼灭傅部主力的战役目标。
绥远战役是在平绥铁路沿线广大地区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机动作战。 参战部队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不是集中主力及时西进, 一举楔入傅 部纵深,割裂其部署,在运动中创造和捕捉战机,实施各个歼灭,而是 采取全线正面平推的战法,击溃战多、歼灭战少,使傅部迅速西撤,集 结于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负隅顽抗,使参战主力失去野战歼敌的有 利战机,被迫转入攻坚。在攻城中,由于装备技术条件差,攻坚火力严 重不足,难于有效摧毁守军坚固的设防工事,加之部队缺乏攻坚经验, 尤其是攻城主力分兵绥、包,两面作战,相互掣肘,致使绥、包两城攻 击部队均兵力不足,久攻不下,形成对峙局面。
绥远战役是在远离解放区、深入傅部纵深地带展开的一次长时间攻 势作战。参战部队对傅作义长期经营绥远,具有完整的设防体系,及其 部队地形熟悉、流窜性大等特点,缺乏充分的估计;参战部队大多来自县区武装,有的团70%以上都是未经过任何训练的新兵,且部队又脱离后方, 长途远征,相当一部分人员存有思想问题,特别是深入国民党占领区后, 补给困难,地形不熟,又缺乏群众基础,思想和物资准备均明显不足, 遇到实际困难难以解决;绥远地区地处塞外高原,进入冬季,气候恶劣, 给战役持续作战带来巨大影响,也制约了作战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