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样板”
发布时间:2025-05-20 10:27 浏览量:2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针对云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使命,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战略全局的关键问题,为云南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云南要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路径,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样板”。
打造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动能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AI+”“科创+”“绿色+”等行动为抓手,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首先,要积极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云南水能、光伏、风能资源丰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0%,但绿色能源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要以水电为基础,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低碳产业,延伸绿色能源产业链,打造“清洁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全链条产业链;在滇中、滇西布局绿色低碳园区,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推广“绿电+碳捕捉”技术应用。
其次,要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云南气候条件适宜数据中心建设,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足,因此,要积极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夯实数字基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算力枢纽。实施“数实融合”行动,在农业、旅游、物流等领域推广“数字孪生+区块链”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等。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最后,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茶叶、咖啡、花卉等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但品牌溢价不足,需推动“农业+科技+电商”模式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打造“云品”国际品牌矩阵。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云南区位条件独特,要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设,使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拓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
云南是中国陆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枢纽,但口岸经济“通道化”问题突出,需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升级。首先,要深化跨境产业链合作。依托中老铁路,布局跨境农业合作区、国际物流枢纽、跨境产业链,推动“云南造”光伏组件等出口东南亚,建设中老铁路经济带,打造RCEP先行示范区。在昆明、红河等地试点“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模式,吸引新加坡、马来西亚企业共建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项目。其次,要提升口岸经济能级。在瑞丽、磨憨等口岸推广“一站式”通关系统,推进智慧口岸建设,试行“数字边民互市”平台,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依托自贸试验区发展“保税+新兴业态”模式,探索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国际医疗旅游等新模式。最后,要强化人文交流纽带。加强区域国际教育合作,扩大东南亚留学生规模,推动滇越、滇泰职业教育合作,建设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依托“澜湄合作”机制,举办民族文化、影视、电竞等领域的国际展会,构建澜湄文化贸易平台,促进民心相通。
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重点湖泊环境治理。
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要积极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云南发展新模式。首先,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横向补偿机制,推动广东、上海等地购买云南碳汇指标;发展生态产业化项目,推广“森林碳汇+生态旅游”“光伏+生态修复”模式,培育林下经济、康养产业等新业态。其次,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高原湖泊治理,以滇池、洱海为重点,实施“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智慧监管”的综合治理模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设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最后,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统筹保护与利用,加快高黎贡山、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发展自然教育、科考旅游等低干扰业态。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AI识别技术,建立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机制。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云南边境线长,多民族聚居,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协同推进智慧边防与兴边富民建设。在边境县推广智能监控、无人机巡查技术,建立“边民+网格员+数字平台”联防机制,打造“数字边防”体系;扶持边民合作社发展中药材、跨境旅游等产业,打造“一县一业”富民工程,发展边境特色产业。其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石榴籽”工程,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推广“双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优先在边疆地区布局教育、医疗资源,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提升跨境安全合作水平。与缅甸、老挝等国建立打击跨境犯罪联合行动机制,完善国际执法协作;构建跨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非传统安全治理。
总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样板”,需以“四轮驱动”战略(产业升级、开放引领、生态优先、边疆善治)为核心,通过设立省级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技术攻关;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推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建立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联动机制,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云南路径;制定边疆治理现代化专项规划,强化组织保障与财政投入。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力,云南有望成为西部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示范标杆,为全国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云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