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诗经》中的二十八星宿有哪些,你晓得吗?
发布时间:2025-07-07 04:32 浏览量:1
提到《诗经》,我们总会说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实不太准确。其实,它应该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史诗,是一部讲历史、谈情感、说人生,更是记录天象的伟大作品。
相传孔子删诗三百篇,这才有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305篇。这些诗歌作于周初至春秋中期(前1046−前541年),诗中不仅记载有从十五国采访的民歌和记载周人祖先业绩的内容,还涉及有民间熟悉的二十八星宿。
出自《诗经·风·七月》,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诗,更是一首著名的物候诗。
其中“火”指的是大火星,是说农历七月黄昏时分,大火星快得像流星似的向西方落下去。农历九月则要向戍边的良人送去过冬的寒衣。这里的大火星,就是二十八星宿里的心宿二,它是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也就是天蝎座α星。这里使用大火,是借用传统命名方式。注意,大火星并不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里的火星。
这种现象被称为“七月流火”,是古人用来判断季节变化的依据。
出自《诗经·召南·小星》,意思是微光闪闪暗淡的小星星,还有参星与昴星。
这里的“参”指的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七宿参宿,是猎户座的组成部分;而“昴”指的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昴宿,昴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昴星团,它由七颗恒星组成,其中六颗位于金牛座,故也叫“七姐妹星团”。
它们都是冬季夜晚出现的显著天象,参宿七一般出现在腊月上旬至三月上旬夜晚的正南方天空,随后缓缓滑向西南方。而昴宿则在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正是仲冬时节,表示冬至到了。
此诗通过星宿的孤冷暗弱,烘托小吏劳苦奔波、命运凄凉的境遇。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出自《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本义是紧密绑缚,后引申为“事先准备”,成语“未雨绸缪”就是这样来的。“束薪”是捆扎的柴草。将柴草紧密捆扎,比喻婚姻缔结,寓意夫妻同心。
东汉的毛亨和毛苌所著的《毛传》指出,绸缪即男女婚恋时缠绵的状态,“束薪”“束刍”和“束楚”,都是当时男子娶妻成家的三种礼仪形式。
这里的“三星”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参宿三星,实指参宿中腰的三颗星。“在天”是说农历十月黄昏时,三星从东方渐渐升起;“在隅”是指农历十一、十二月黄昏时,三星出现在东南方;“在户”本义是正对着大门,一般人家的大门都是朝南开的。所以“在户”即立春时节,在正南方夜空,参宿一、参宿二和参宿三,连成一条直线,民间将其称为“福星、禄星、寿星”。当夜晚看见三星高挂南天,多半正是春节到来之时。所以民间有谚语:“三星高照,新年来到。”
关于“三星”具体指哪三星,目前尚有争议。有的说应该是“心宿三星”,也有的说应该是“河鼓三星”(属于北方玄武七宿第二宿牛宿中的河鼓星官)。
揆(kuí)之以日,作于楚室。”
出自《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此诗意在歌功颂德,称颂卫文公营造宫室、规划卜吉、劝课农桑的情景。
诗中楚宫、楚室是一个意思,即在楚丘这个地方营造宫室。这里的“定”就是定星,定星就是北方玄武七宿第六宿室宿,室宿就是营室,“营造宫室”之意。春秋时期室宿在秋末冬初的傍晚出现于南方中天,此时正是农闲时节,人们利用这段时间建造房屋为冬天作准备,因此有营室之称。
室宿与壁宿在天空中离得很近,关系密不可分。所以古人将它们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秋季大四边形”,即著名的飞马座四边形,这就形成了天帝的离宫。
诗中的“揆”指测量方位,在这里指测量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时刻判定冬至季节。
出自《诗经·小雅·大东》,这首诗描写的是西周中晚期东方各国及各部族受西周统治者惨重盘剥的情形,反映了东方各国人民的不满情绪。
西周时代以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
这里的“毕”指的是西方白虎七宿第五宿毕宿,其核心毕宿五为金牛座α星,通常在农历十二月或一月下旬黄昏时分,出现在天空。而“捄(qiú)”,表示长而弯曲的样子。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天毕八星像一张捕兔的大网,正张开在路上,诗人借此讥讽西周统治者残酷压榨剥削东方各国,最终是徒劳无功的。
出自《诗经·小雅·渐渐(chán)之石》,此诗记述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
这里的“毕”也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毕宿,“离”通“丽”,表示依附、靠近之意,“俾”意为使得、致使。因此,这句诗是说月亮运行靠近毕宿时,可能导致连绵大雨。
那月亮什么时候会经过毕宿呢?月亮每月都会经过毕宿一次,这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决定的。据科学家推算,一般满月或新月时更易观测到靠近现象。
毕宿与昴宿相邻,《诗经》中将参、昴、毕并提,均表明二十八宿名字在当时已经出现。
“睆(huǎn)彼牵牛,不以服箱。”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xī)其舌。
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也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在同一首诗中,接连使用了四个星宿加以反复歌唱,而且其中的织女、牵牛、箕宿和斗宿是二十八星宿中四个连在一起的星宿,足以说明早在西周时期二十八星宿星名就已为诗人掌握并加以歌咏。同时也可证明,在二十八星宿形成的早期是以织女和牵牛作为二十八星宿星名的,以后才调整为更接近黄道德牛宿和女宿。
这里的“织女、牵牛”都属于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二宿牛宿,其中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岸,牵牛星即牛郎星(河鼓二)在银河的东岸,织女一(天琴座α)与牛郎星(天鹰座α)、女宿天津四(天鹅座α)共同构成“夏季大三角”,是夏季星空的重要标志。
而“箕宿”属于东方苍龙七宿第七宿,箕宿四星组成一个四边形,形状如簸箕,属于人马座。“斗宿”属于北方玄武七宿第一宿,斗宿六星形似斗勺,也属人马座。这就是有名的南斗六星,其与著名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
从这首诗中还可以看出,诗人对箕宿和斗宿的位置和形状是那么熟悉,描绘得那么形象。而在此之前,箕宿和斗宿均未出现过,这两个星宿并不很明亮,诗人如此反复歌咏,足见这两个星宿的重要地位。而只有当二十八星宿建立后,它们才能获得这样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证实,早在西周时期二十八星宿就已经建立,并且在民间已经普及,而它们的起源,可能比西周更早。
好啦,如果您也对天文天象感兴趣,不妨先从读《诗经》开始吧。欢迎各位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评论,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关注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