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第一次!石破茂决定打破惯例,日方还是不知悔改,中国等不到日本迟来的道歉了?

发布时间:2025-08-05 09:52  浏览量:1

一、引言:历史节点上的政治沉默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日本战败80周年之际,首相石破茂作出标志性决定——取消发表“战后80周年谈话”,成为30年来首位在重大历史节点保持沉默的日本首相。这一行为不仅打破了自1995年“村山谈话”建立的政治惯例,更被视为日本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的重大倒退,引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受害国的强烈关注。当全球期待日本以诚恳态度面对历史时,石破茂的“沉默外交”却让正义呼声再次落空,揭开了日本右翼势力主导下历史修正主义的新篇章。

石破茂(资料图)

二、三十年惯例的崩塌:从“深刻反省”到“彻底沉默”

(一)村山谈话:战后反省的里程碑

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在“战后50周年谈话”中首次以官方身份承认“日本的殖民统治与侵略”,并向亚洲受害国表达“深刻反省与由衷歉意”。这一表态被视为日本面对历史责任的转折点,确立了每逢十年节点发表战后谈话的政治传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观察日本历史态度的重要窗口。尽管村山政府面临国内保守派压力,但其勇气赢得国际好评,成为战后日本重塑国家形象的关键一步。

(二)安倍时代的“反省缩水”与惯例松动

2015年,安倍晋三在“战后70周年谈话”中提出“后代无需一再道歉”,将反省重点从“承认侵略”转向“缅怀和平”,删除具体历史责任表述,为后续首相淡化历史责任开辟先例。此后,日本战后谈话内容持续“缩水”,从“表达遗憾”到回避关键词,逐渐沦为形式化外交辞令,暴露日本政界对历史问题的投机心态。安倍的“历史断代论”为石破茂的沉默埋下伏笔,形成自民党内共识。

(三)石破茂的“沉默决定”:惯例彻底终结

2025年8月,石破茂政府宣布取消战后80周年谈话,连草案中“道歉”等字眼均被删除。这是1995年以来日本首次在十年节点放弃官方表态,标志着形式上的历史反省框架彻底崩塌。消息人士透露,内阁曾拟就淡化版声明,但因保守派反对最终搁置,石破茂以“避免党内分裂”为由选择彻底沉默,将日本历史认知推向倒退深渊。

三、政治算计与现实压力:石破茂沉默的背后逻辑

(一)国内政治博弈:保守派施压下的自保选择

2025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遭遇惨败,保守派将失利归咎于石破茂“立场软弱”,要求其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以麻生太郎、高市早苗为首的右翼势力视历史反省为“自虐史观”,威胁若发表谈话将发起倒阁。石破茂政权基础薄弱,面对“朝小野大”困局,选择以“不碰地雷”的沉默策略换取保守派支持,暴露其将政治生存凌驾于历史责任之上的投机本质。

(二)战略转向:借历史模糊化推进军事扩张

石破茂政府一面大幅提升防卫费至GDP的2%,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一面通过取消反省谈话为军事松绑扫清道德障碍。其“能战才能和”的逻辑与安倍时代“摆脱和平宪法”的路线一脉相承,试图利用中美地缘矛盾,以历史问题的暧昧态度换取美国对其扩军的默许。这种“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附美国”的矛盾策略,实质是牺牲历史正义追求现实利益的短视行为。

(三)社会情绪变迁:“道歉疲劳”与代际认知断层

NHK民调显示,52%的日本民众支持首相沉默,其中20-30岁年轻人占比达61%,反映出年轻一代对历史话题的疏离与“道歉疲劳”。右翼势力通过篡改教科书、美化“大东亚战争”等叙事,成功灌输“战争责任与己无关”的认知,导致社会对历史反省的共识瓦解。石破茂的决定不仅是政治选择,更折射出日本社会在历史教育缺失下的集体心态变迁。

石破茂(资料图)

四、国际震动与区域反应:沉默引发的外交风暴

(一)中韩的严正立场:从期待到行动反制

中国外交部多次敦促日方“停止美化侵略历史、停止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停止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并通过延长抗战纪念馆开放时间、举办胜利阅兵等活动强化历史记忆。韩国民众包围日本大使馆抗议,国会提出强化殖民史教育提案,取消《韩日慰安妇协议》后续协商,以实际行动表明对日本历史倒退的零容忍。两国态度从过往的“期待道歉”转向“以实力捍卫记忆”。

石破茂(资料图)

无论什么借口,都掩盖不了日方不愿反省历史以及不想承担历史责任的丑恶一面。日媒推测称,石破茂可能绕过内阁,通过个人名义发表一份非正式谈话。说实话,如果石破茂进行个人名义的谈话,基本上失去了过去谈话的所表达的政治和历史意义,原本日本政府官方发表的谈话,已经有摆脱历史罪责的成分在其中,现在连官方权威都去掉了,如此一来,谈话已沦为食之无味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