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沈阳:百年前的奉天古城,崇寿塔,清昭陵,皇姑屯事件现场
发布时间:2025-06-03 02:30 浏览量:9
1912年,沈阳北城墙下的街道景象被记录下来。北城墙偏西的位置有一座城门,名为地载门,人们通常称其为小北门。这张照片由阿尔伯特·卡恩拍摄。
1912年沈阳北城墙下的街道景象,与小北门相对的是天佑门,它也被称作小南门,寓意上承接上天庇佑、下感应大地承载,此照片由阿尔伯特·卡恩拍摄。
1912年,在沈阳有一座崇寿寺白塔。这座塔坐落于盛京古城地载门外约百米远的崇寿寺前(也就是如今大东区白塔小学院内),它是一座八角形状的佛塔,塔身为十一层,名字叫做“释迦佛生天舍利塔”,大家通常称其为“白塔”。此照片由阿尔伯特·卡恩拍摄。
1924年沈阳的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它处于盛京(也就是沈阳)的北部,所以也被叫做北陵。资料来源于《亚东印画辑》。
▲1925年,沈阳清昭陵的山门前,树木郁郁葱葱,杂草肆意生长。北陵不仅埋葬着帝后,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众后妃佳丽同样长眠于此。资料来源于《亚东印画辑》。
1924年,地处和平区胜利大街的沈阳火车站,彼时名为奉天驿。其满语译音是“谟克敦”,寓意着兴盛。该站曾是南满铁路的重要枢纽,1945年抗战胜利后归人民所有,1946年更名为沈阳南站,1950年定名为沈阳站。资料来源于《亚东印画辑》。
在1925年的沈阳,有一位年轻女子慵懒地坐在沙发上。图片注释显示拍摄地点是青楼场所,无法确定她是服务人员还是风尘女子。
▲1925年的沈阳四平街,皇太极在对沈阳城进行改建时,于皇宫后方建造了一条商业街,命名为四平街,寓意四季平安。彼时,这里是供贵族们采购物品的地方。起初,街道十分狭窄,有“隔街借火”的说法,意思是伸手就能向街道对面的人借火点烟。光绪三十二年(1906),这条街被拓宽成三丈五尺宽的石子马路。资料来源:《亚东印画辑》。
1928年6月4日,在距离沈阳旧城西边十华里处,这里曾是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照片呈现的是被炸塌的桥梁。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现场,遭受日本关东军袭击后还在燃烧的专列车厢格外醒目。在这起事件里,张作霖身负重伤,被送回沈阳后,当天便因伤势过重离世。
- 上一篇:萃华珠宝上涨7.75%,报12.65元/股
- 下一篇:南二环,不是尬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