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低调的古城火了,曾是金堂县、“新都城”旧址,免费开放
发布时间:2025-10-09 08:43 浏览量:1
不知不觉,国庆中秋“双节”大假就要过完了,也许很多人还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中,这个大假成都有一个古城火了,也让很多人记住了它,那就是城厢古城。
也许还有一些人不知道城厢古城在哪里,它就在青白江,一个低调但又值得一去的地方。在成都能称之为古城的地方不多,而城厢算得上是一个。
城厢古城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大东街与公安街交叉口东60米,免费对外开放。
城厢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迄今已有超过1600年的建制史和1400多年的县治史。
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因避沱江水患,金堂县治所迁至城厢。从此,城厢开始了它长达约900年作为县治所在地的辉煌岁月,直到1950年县人民政府迁往赵镇。
清代县令王宾主持砌筑的城墙虽已部分湮没,但金堂县衙遗址的三重院落格局依旧清晰,左右分列的吏户礼房与兵刑工房旧址,默默诉说着近九百年的县治历史。
今天,再次漫步在这座古城,仿佛还能找寻到往日的气息,古城完好保留了宋代“龟背制”县治格局,状同成都,因此素有“小成都”之称。
直到现在古城内还保留着东、西、南、北四大主街道,与32条小巷共同构成了古城的城市格局,护城河静静流淌,百年、千年,仿佛时间已经停留了下来。
让人更意外的是,2021年新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带有“新都城”字样的城墙砖,实证了这里作为汉代蜀郡三大名城之一的历史地位,想不到这座千年城郭竟是古蜀“新都城”所在地。
作为古县治,城厢古城保留着很多历史遗迹,绣川书院是四川省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级最高学府,始建于北宋;
文庙和武庙规模宏大,尤其是武庙高度甚至超过了文庙,这在全国都很罕见;
西街上金堂县衙遗址的大门尚存在;
位于西街的陈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城厢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
历史上城厢曾拥有福建、湖广、广东、江西等数十座会馆和祠堂。
古城内还有一座家珍公园,的彭大将军专祠,纪念的是辛亥革命志士彭家珍,是一座环境清幽的休闲之地。
走在古城之中,两旁是连排的骑楼式建筑,这便是当地人口中的“旧米市”。
可以想见,在当时,这里曾是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闹市。
米贩的吆喝、打算盘的噼啪声、空气中弥漫的新谷香气,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
如今,繁华虽已落幕,但那些层层叠叠的木质铺板、昔日悬挂匾额的铁钩,依然固执地保留着旧时的记忆。
老人们在千年古井边汲水洗衣,妇人们在自家门口择着青菜,孩童们追逐嬉闹着从古老的牌坊下跑过。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还有着这样的慢生活实属不易,这种“活着的古旧”,比任何精心修复的景观都更具生命力。
它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亲近。
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生活的温度,是一座“留得下原住民、唤得回归乡人、引得入外来客”的古城。对于这样的古城,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