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与美国联手

发布时间:2025-09-29 14:01  浏览量:5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曾一度在占领中国大片土地情况下,试图北上夺取辽阔的西伯利亚与苏联爆发诺门坎战役,被苏联击败转放弃北上,南下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供应数百万陆军持续攻取中国土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计划三个月逼使中国投降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日本伤亡4万兵力,无法逼使中国投降,1938年6月-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日本伤亡20多万兵力,已无法速战速决结束对中国战争,持久战无法避免。

陷入中国持久战,是国内资源匮乏的日本所不愿意的,日本军部高层深知一旦对中国战争陷入持久战,日本财力根本无法支撑下去。

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前夕,战略是速战速决,通过战略决战,一战歼灭中国主力,逼使中国投降,用蚕食战略,占领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武汉会战的20万伤亡,让日本陷入中国战争持久战,到1939年,日本外汇储备枯竭,日本必需要通过战争夺取资源,持续对中国战争,要日本军部高层放弃中国占领地,从中国撤军,这是日本军部高层所无法接受的。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诺门坎战役开战前夕,日本军部高层,就开始讨论应该北上夺取苏联西伯利亚,还是南下夺取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争论不休。

诺门坎战役开前前夕,日本军部高层对苏联认知,还停留在日俄战争阶段,认为苏联会像沙俄一样被他们日本战无不胜的天皇士兵击败,相反一旦南下夺取东南亚势必会与美国开战,这是日本军部高层所不愿意的。

1941年12月7日-1945年8月15日太平洋战争开战前夕,日本对外战争严重依赖美国支持,无论是战略资源,工业技术日本都离不开美国在背后支持,特别是石油,没有美国供应,日本对外战争不到一年时间,就要撤兵。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日本海军遭受限制,美国开始将日本作为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竞争对手,双方开始明争暗斗,美国太平洋战争开战前夕,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一直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压制的喘不过气。

华盛顿会议重新划分太平洋地区势力后,美国为了制衡苏联、英国、法国在太平洋地区势力,一直扶持实力较弱的日本,好制衡苏联、英国、法国这三大世界强国在太平洋地区势力,自己好在背后保持远东,太平洋地区利益,这种平衡关系直至日本兵败诺门坎战役结束。

日本兵败诺门坎战役,为了持续对中国战争,入侵法国在亚洲殖民地越南,美国所希望的远东、太平洋地区平衡被打破,美国开始经济制裁日本,美日矛盾激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为了夺取东南亚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偷袭美国停泊在珍珠港港口的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前夕,为什么不选择与美国结盟,要冒险偷袭工业强国美国?

1898年4月25日-1898年8月12日美国不到半年时间就击败西班牙,获得对方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海外殖民地,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内财阀集团对美国现有土地资源面积很满意,无意再支持美国军部对外开拓新的土地。

美国财阀集团在美西战争获胜后,对比通过战争获取新的土地,更倾开发、建设、加大美国国内工业建设,通过海外投资,获得财富,相反日本土地面积不足一百万平方公里,与土地面积达九百多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的美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资源匮乏的日本只能通过战争重新分配国际利益,这与倾向通过海外投资维持世界平衡的美国国策是不同战略思维,不同战略思维的美国、日本双方主定日后必然会为了各自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利益一战,太平洋战争的到来,无非是日美之间提前开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