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节前如何选择:不惧调整,逢跌持股过节!
发布时间:2025-09-28 23:13 浏览量:12
大多数投资者还想着节前领个大红包好去消费,结果周五反倒被掏腰包了,所以比较郁闷,但依旧是心存侥幸,节前还有两个交易日,万一市场真的发一个大红包呢。所以大家还是很期待的。从周末消息面来看,依旧多空交织,但当牛市氛围形成时,几个利空真算不了什么的,我们真正观察的还是大资金真正动向了,明天是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市场又会怎么走呢?持股还是持币,必须做一个了断,提前做好计划,不要计划跟着变化走, 而应该是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为节后做好准备。
第一,主力资金近一直在出货,这已经是明牌了。
下周只有两个交易日就进入8天的十一长假了,按A股的规则,想把股票兑现成钞票派上用场的投资者明天就必须卖出了,当然如果只是想降低仓位来避险的,在最后一天卖出也可以,只是从预期来讲,大家觉得明天会出现较大的震荡或者抛压,一旦市场现下跌也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当然对于像我这样仓位轻的投资者,我更愿意趁着节前很可能出现的杀跌而低吸进场,如果这样的进场力量很强的话,明天市场未必就会下跌。
其实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告诉大家这个位置需要一段时间的震荡调整,我们的策略是敢于在大涨中锁定利润,敢于在大跌中积极进场,我一直鼓励大家把追涨的勇气拿来抄底,大涨后是不能追的,大跌后是不能跑的,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操作,你的日子肯定会美滋滋的。我看调整理由无非就是资金面了问题。
一、主力资金近期抛压不断加大,如果单独从一些软件数据来看,近五日主力净流出2612亿,近20日净流出1.17万亿,这个数据令人怀疑,我们也无法考证,但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出是不争的事实。
二、国家队资金开始不断的压盘,银行等国家队控盘的品种不断下跌,这个也很好理解,国家队就是不想让市场涨的过快。需要十年慢牛,而不是一年快牛。
三、银行资金搬家的速度在降低,7月非银存款在2万多亿,8月只有1万多亿,整体还在搬家,但搬家速度放缓。
四、大股东疯狂的减持套现,从我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周都有至少150家到200家左右的减持公告,当然这里边大多数是公告要减持的,已公告减持完毕的不是很多,按刘纪鹏的测算,未来大股东减持规模在15万亿人民币,这就说明大股的减持是非常猛的。大股东之所以不断减持,就是因为不少股票涨的让人后怕,大股东恐怕自己也没想到会涨这么高,像CPO第一股中际旭创大东大幅减持。一旦大股东没完没了的减持,这个市场能有多少增量资金经得起减持呢。
当然大资金在不断撤退,但目前超两万亿的资金量依旧很大,市场的承接力是很强的,而资金又通过拉一些大市值股票,维系了指数的光鲜亮丽,像深成指和创业板近期还不断的创新高,仅一个宁王上涨就能撬动深成指,指数稳定或上涨的背后是不少个股整体在下跌的,实际上近期投资者对牛市的体感是很差的,已经意识到慢牛节奏下市场的钱不好赚,稍一追高就得花好一阵子来想办法解套了。
第二,本轮牛市上涨的逻辑本就是资金面推动而非基本面推动。
我们都知道这一两年来各种利好满天飞,而最终导致量变到质变。一个利好市场没反应,十个利好也没反应,而一百个利好时市场就会有所反应,市场就是靠着利好的累积才产生了质的变化,最终出现了较大的上涨,牛市的味道越来越浓,但我们知道,靠利好驱动下的市场能走多远关键还得靠业绩兑现才行,像许多股票反复大涨之后,市场就得考虑未来的业绩能不能支撑高股价呢,否则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而这个时候又迎来大股东的集中减持,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公司也没有信心,哪里还来业绩兑现呢?
基本面的变化往往是比较慢的,今年至少需要三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包括各种经济数据来验证,如果数据还没多大的变化,那么资金入场的情绪会受到影响,市场必然会慢下来,不过好在周末有一个重磅数据让人看到希望,很可能成为节前小幅反弹的导火索,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从 7月份下降 1.5%到8月的大涨20.4%,这个增速是非常大,数据非常亮丽,为什么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增速呢,主要是反内卷行业的价格上涨带动的,很难说是企业扩产带来的利润大幅增长,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好现象。如果9月的CPI和PPI及PMI数据能好转,就会更加强化的牛市的预期,有了这个基本判断之后,短期即便出现较大的回撤,我们就不用担心,反而有更大的信心去低吸。
由于这波行情主要是机构资金抱团高价大市值科技股,导致结构牛非常明显,选对方向就是牛市,选不对的话是很难赚钱,当然你只要不乱折腾也不会亏钱的。但大多数股民账户还是停留在3600点以下,明显与指数是背离的,所以导致大量散户入市的情绪并不高,数据显示本轮反弹中散户大多数还没有进场,至少说明场外还有许多潜在的资金是一下波行情的推动力,所以大方向我们不要动摇。
当前A股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确实令人深思。以资金行为为主导的博弈型市场机制,或许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当前局面:
一,市场结构的自我强化与反身性风险。当前的割裂本质上是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预期差形成的马太效应。当多数资金锚定于确定性更高的"景气赛道"时,资金正向反馈机制会不断加强头部效应。数据显示,科技板块近三季度的交易量贡献率已超38%,而同期低价股群体的日均换手率却持续低于中证500平均水平,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流动性分层机制的显性化。
二,技术面与资金流的异动值得警惕。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在3800点上方已连续出现五次MACD指标与价格走势的离散现象,这种非典型的顶背离往往暗示着筹码交换质量的下滑。
三,资金面上呈现明显的日历效应异化。不同于往年的季末维稳特征,当前隔夜回购利率的波动中枢已提前抬升,反映出在资产荒背景下,市场对高股息权重的配置需求正在边际递减。特别需要留意的是,本轮银行股反复下跌间期间,两市融资余额出现了连续缩水,表明场外杠杆资金的参与意愿正在弱化。
第三,由于大市值股票绑架了指数,使得指数失真,看几大股指很难准确的反应出市场的走势,但市场明显上涨无力,透露出短期的隐忧。
一、沪指在3850点上方,出现了四个顶部。属于复合顶,总体在不断的缩量,每一次攻击的力度在减少。
二、顶背离。既有量价背离,也有指标背离,当然不是说有背离就一定有问题,但背离不能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如果还是不能尽快的化解背离,必然会导致市场缓慢回落。
三、A股大盘指数,已经跌破了8月4日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当然并非长期趋势线,只是一个短期的趋势线。
通过上面的判断,主要告诉大家近一段时间维持震荡的概率较大,但量能依旧很大,我们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多的大调整,一旦向下回落,可分批加仓, 而对于短线大涨的品种则要落袋为安。节前A股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不用为周五的突然杀跌而烦恼。
对于后续走势,需重点观察三个关键节点:一若三个交易日内无法收复3850点平台,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的连锁反应;二是科创50能否保持月线级别的量能支撑,作为新兴经济的表征指数,其破位可能引发市场风格的二次切换;三是观察季末时段机构资金的调仓路径,从近期大宗交易数据来看,食品饮料板块的折价率出现显著收窄,这可能预示部分防御性资金开始布局。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结构性矛盾恰恰是成熟市场常见的常态。数据显示,当前A股成交额前20%个股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6%,与标普500的成分股集中度趋于接近。未来的破局可能不会依赖简单的风格切换,而是需要等待新的产业周期形成足够强的资本虹吸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震荡整理可能成为构建新平衡的必要阶段。
- 上一篇:延后一天!
- 下一篇:最新罪证曝光:731部队竟用孕妇做活体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