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横扫400亿订单!
发布时间:2025-09-21 17:19 浏览量:15
“通威集团是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这是通威股份官网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2023年,通威股份首登世界500强,不仅是四川制造业首家,也是全球水产、光伏两大行业唯一上榜企业。
2025年,通威股份以914.94亿的营收第三次入榜,保持着这个“唯一”。
要知道,过去一年半,整个光伏产业链供需失衡,产品价格持续探底。2024年以来,光国内已经有超150家光伏企业破产清算。
也就是说,在寒冬之下,通威股份不仅没有出局,反而保持了行业领先的地位。
那么,通威股份的持续领先,依靠怎样的战略规划?又是否预示着光伏行业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
左手止损50亿,右手收获50亿
2025年以来,公司对业务板块进行了深度梳理与优化。
通威股份是光伏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从硅料到组件”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生产端,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通威股份的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150GW,组件年产能超90GW。
应用端,通威股份与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都有合资公司。2024年,通威股份还与隆基绿能签订了近400亿的订单。
不过,2025年2月,通威股份却战略“放弃”了电池片。
通威股份在电池片行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截至2024年底,通威股份电池片出货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是行业内首家出货量累计超过300GW的企业。
而润阳股份的地位虽然不及通威股份,但2022年前后出货量一直排在全球前五。2023年申报IPO上市的时候,估值一度达到400亿。
因此,2024年8月,通威股份计划用约50亿收购润阳股份约51%的股权。如果交易达成,通威股份的电池片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但现实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
一方面,2024年以来,润阳股份与天合光能的在美专利纠纷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润阳股份的核心资产泰国、越南两大东南亚工厂,也陷入停产风波。所以,2025年2月,通威股份终止了对润阳股份的收购。
换句话说,通威股份所谓的“战略放弃”,并不是真的放弃电池片业务,而是放弃进一步扩张,更甚者是“及时止损”。
再加上光伏寒冬下,通威股份的全产业链布局,反而更易受到影响。
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已经合计亏损了约119.94亿,亏损幅度要大于TCL中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同行。
在整个产业链中,对通威股份“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硅料。
硅料处在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能力。以往公司的光伏布局中,最赚钱就是硅料中的多晶硅。
2022年,通威股份生产硅料的子公司——四川永祥实现净利润343亿。同期,通威股份实现净利润257亿,四川永祥占比为133%,其他业务多为亏损。
然而,周期下多晶硅也是产业链上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的产品之一。2024年以来,其下降幅度约为35%-40%。所以,亏损最多的也是四川永祥。2025年上半年,仅四川永祥就亏了29.53亿,占到通威股份同期总亏损的60%。
于是7月,通威股份舍弃股权,为四川永祥进行了约49.16亿的融资,来缓解亏损导致的现金流压力。
左手止损50亿,右手融资50亿,2025年,通威股份账上资金一下多留存了近100亿,不仅实现产业链深化,更维持了现金流的稳定性。
而稳定的现金状况,也是通威股份穿越光伏周期,交出的答卷。
通威和协鑫,现金和成本之战
即便遭遇行业“最大亏损”,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过332亿,比2024年年底还多出39亿。
随着行业产能出清加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积极进行资产调整的通威股份,穿越周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最直接决定硅料企业未来的,还是得是价格。
即使7月以来,多晶硅成交均价提升明显,但下游采购硅料的积极性依旧不高。短期内硅料价格反弹的可能性较小。这就意味着,各家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制胜关键。
通威股份也在不断优化费用结构。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仅为14.5亿,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37.33%。但和最大的竞争对手协鑫科技比起来,通威股份的成本控制能力并不强。
通威股份的多晶硅,大多为棒状硅,虽然从应用场景来看,范围要大于协鑫科技切入的颗粒硅,但颗粒硅生产成本明显要低于多晶硅。
2025年第二季度,协鑫科技的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为25.31元/kg,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下降。而根据统计,通威股份的成本仍然处在26~29元/kg的区间。
通威股份也在尝试粒状硅技术。旗下孙公司永祥新能源,2025年2月公开表示,将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最终形成10.1万吨的多晶硅产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比于协鑫科技,通威股份在成本端的优势并不明显。
结语
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时代的幸存者。
通威股份成功渗透了整个光伏产业链,无论从规模还是现金流来看,已经走在多数企业的前面。
聚焦到光伏淘汰赛上,通威股份紧抓现金的“稳”和协鑫科技技术降本的“狠”,本质上是对当前周期两种不同解法,具体成果如何,还要时间给出答案。
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从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