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改造土匪“牛三奎”部

发布时间:2025-08-02 23:24  浏览量:16

活动在绥东地区(今内蒙古中南部)的一股较大的土匪——牛三奎派人去军区联系,要求我军收编他们。1948年中秋节后的一天,被选中的丰镇一区小队政治干部梁育秀和绥蒙军区第2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崔树仁来到军区报到。

临行前,绥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雷宜之、第2支队长兼政委张文卿,在军区驻地丰镇城内专门向他们作了布置。雷副主任说:“牛三奎虽然过去与我们联系过,但其真实意图我们不清楚。你们去了,就是要摸清他的底数。”雷副主任还详细介绍了一些土匪出尔反尔的事例,要求二人提高警惕,但不能带武器,又说:“中秋节已过,但为了表示礼貌,你们还是带些礼品去为好。”随后,联络科的同志给他们送来一些早已准备好的烟、酒等礼物。两个人接受了任务,带上礼品,便离开了军区机关。

牛三奎股匪的驻地在兴和县大东沟,距丰镇城五六十里。次日清晨,梁育秀和崔树仁乘马出发,路过丰镇五区政府黑土台吃了口饭,继续前进。中午时分,二人来到大东沟西南方向四五里的一个路口。事先接到通知的牛三奎已派了五六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那里等候。这些人穿戴比较整齐,也注意礼节,显然牛三奎是作了准备的。梁育秀和崔树仁心头原有对土匪的厌恶感和紧张感,顿时减少了许多。

到了大东沟,见到了牛三奎。牛三奎的态度更是客气,赶紧上前握手,脸上堆着笑容:“欢迎!欢迎!”随后吩咐人为他俩喂马遛马,并很快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他们。据说从不轻易露面的牛三奎的妻子也出来陪他们吃饭。席间,她不时为梁育秀、崔树仁夹菜斟酒,显得十分高兴。她在谈话中透露,她弟弟也是解放军的“官儿”,这就增加了几分“亲近”感,宴会的气氛也比较活跃了。

牛三奎自称酒量不大,但为了表示对解放军代表欢迎,愿“舍命陪君子”。他连连举怀,不一会儿脸就红了。牛三奎说:“今天,我特别高兴。共产党、解放军看得起我,还给我送来了礼品,这是我拉起山头10年以来的第一次。我知道共产党讲信用,说话算数,所以愿意投靠共产党。”随后,他主动介绍了自己队伍的情况:他直接指挥的人、枪各200多,马300余匹,另有100来人不怎么听话,时来时走,属“间接指挥”。从他坦率地向梁育秀、崔树仁“亮底”看来,他要求收编的愿望是比较真诚的。

不过,梁育秀和崔树仁也很快发现,他思想上有矛盾,甚至有疑虑和担心。牛三奎识字不多,但对二人带去的绥蒙军区政治部的信函是能够看得懂的。谈话间,他拿着这封信出出进进好几次,还当着两人的面,捧着信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多次问:“你们俩能把我的事情办成吗?”

为了打消牛三奎的疑虑,梁育秀和崔树仁耐心地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二人从东北全境解放讲到西北、华东、华中、华北战局及发展形势,指出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希望牛三奎本人及其部下早日下决心投奔解放军,从现在起洗手不干坏事,解放军一定会既往不咎。

在一个多小时内,牛三奎听得十分专心,不时点头称是。最后,他长叹一声,用手连连拍着自己的大腿,感慨地说:“我牛三奎也是苦出身,只是因生活所迫冒险走了这条路。开始时是小打小闹抢点小东西,日子久了,怕被人收拾,收罗了几个人。后来队伍大了,日本人也拉,国民党也拉,不听他们话就挨打,有时还受其他队伍的欺负,不得已又继续扩大队伍。可是人马多了,就管不了了,有的人在外头打着我的旗号干坏事我也不知道,老百姓都记在我的头上,总有一天要跟我算账!想起这,我后怕呀!请二位将我们的意思告给解放军的大长官,收编我的队伍,越快越好。”

这是牛三奎的心里话。梁育秀和崔树仁答应一定如实转告。牛三奎高兴地连连致谢。二人返回部队的第二天,牛三奎派人回赠给张文卿支队长自己心爱的大马一匹、小手枪两支,以表达自己对解放军的崇敬和要求被收编的诚心。

经过与牛三奎的初步接触,对牛三奎的真实想法有了了解和掌握,为以后继续开展工作和正式收编打下了基础。

梁育秀和崔树仁回来后,向军区政治部领导做了详细汇报。他们谈到牛三奎内弟在我军的情况,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事后,领导对此进行了了解。

牛三奎的内弟叫王瑞,是绥蒙军区驻卓资县步兵第22师一位年轻有为的排长、共产党员。军区政治部首长得知他与牛三奎的这层关系后,立即将他调了回来,让他参加对牛三奎的收编工作。王瑞到军区后,开始想不通。他说:“他是土匪,我是解放军,我不承认他是我姐夫!叫我做他的工作,不去!”首长亲自和他谈话,给他讲道理,他想通了,同意参加这项工作。

大约距第一次与牛三奎联系一个星期后,梁育秀和崔树仁,又加上王瑞,去找牛三奎。在那里,王瑞见到了他的姐姐。战乱年代,姐弟相见,格外亲热。

因有了上次工作的基础,加上又有王瑞与他姐姐的关系,这次再去就随便多了。王瑞见到牛三奎,畅谈自己离家几年当解放军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既谈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又谈将来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后国家的美好前景,劝姐夫下决心弃恶从善,跟共产党走光明大道。他还不客气地“数落”了一顿牛三奎,说:“像你这样整天东游西转,做山大王,有甚出息?总有一天会被打死。”

见牛三奎的思想有了进步,梁育秀便代表军区向他正式地提出了3条要求:

一、如实告知人员马匹、装备情况,接受收编;

二、从现在起不能做任何坏事(土匪有个不成文的习惯,被收编或队伍散伙前要大抢3天);

三、思想不能变卦,否则,后果自负。

由于牛三奎不识字,提出的这些要求由崔树仁记录在纸上,正式交给他,问他记住了没有?

牛三奎拿着纸,大声肯定地回答:“记住了,记住了!我保证,就是国民党今天进了丰镇城,我也不变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上级首长认为收编牛三奎匪的条件已经成熟。10月23日,绥蒙军区政治部联络科小组成员,带着绥蒙军区的介绍信,直奔牛三奎股匪“司令部”所在的丰镇与兴和交界处的小山庄——四道沟。

尽管这个季节绥东地区的气候已经很凉了,但牛三奎事先接到解放军的通知,带着十余人,冒着萧瑟的秋风,来到离驻地5里远的一个小山包上迎候联络科小组。梁育秀将赵科长介绍给牛三奎。牛三奎见解放军派来个“大官”,并且未带一枪一弹,认为这是对他的信任,非常高兴。

路上,梁育秀向牛三奎提出,拟召开一个全体人员大会,将解放军收编的事正式通知大家。但牛三奎沉默不语,半天,吞吞吐吐地说:“这个会不能开。”

梁育秀以为他要变卦,急忙追问:“为什么?”

牛三奎压低声音说:“等到了家再说吧!”

到了四道沟,大家进了屋,牛三奎才告诉实情:为了迎接先遣小组的到来,他昨天已正式召开了一次中队长会,一是要求保证解放军代表的人身安全;二是通知各中队准备解放军代表到达后,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会议表示欢迎,并请解放军讲话。而3中队中队长马玉却在会上说:“我们中队有很多人反对共产党来收编。如果强行收编,我们就要另立山头!”

听了牛三奎的这些话,梁育秀等同志深深感到,收编工作看来不会很顺利,说不定还有凶险,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赵科长和梁育秀、崔树仁等人商量:既然大会开不成了,就立即分头到各中队开展工作。

会后,赵科长和崔树仁到1中队,王瑞到2中队,梁育秀由牛三奎陪同到3中队。

牛三奎的3个中队分别住在相距几公里的村庄,其中3中队最远。1中队是牛三奎一手发展起来的“嫡系”,士兵们对牛三奎唯命是从。赵科长去后,很顺利地召开了全中队会议,宣布了收编后的各项具体政策。王瑞到了2中队,也勉强地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而梁育秀所在的3中队,却遇到了麻烦。

梁育秀和牛三奎是第2天去了3中队驻地榆树洼的,见到了马玉。当了7年土匪、年近30岁的马玉长得又瘦又小,很不起眼,态度却十分傲慢。特别是见到梁育秀如此年轻,他的目光中露出几分轻蔑。牛三奎要他召开全体人员大会。

马玉冷冷地说:“这会不能开,我们中队的人都不愿接受解放军收编。”并威胁说:“如果牛司令强行开会,出了事,我不负任何责任。”

马玉的态度,梁育秀来前已有预料。既然他公开“摊牌”,梁育秀也就不客气了,针锋相对地说:“我和牛司令到了你们中队,无论开不开会,出了事你都要负责。你管不了部下的行动,还当个什么队长?我们来到你们中队,吃、住都在这里,枪打刀杀由你定!死,吓不倒我们!”

马玉听了梁育秀这番话,傲气顿减,一时竟说不出话来。牛三奎当即训斥了马玉几句,又说了些和稀泥的话,紧张的气氛才有所缓和。

这时,牛三奎的大烟瘾上来了,呵欠连天,无精打采。马玉一边在炕上摆开了烟具,准备陪他抽大烟,一边吩咐手下对梁育秀给予关照。梁育秀趁马玉陪牛三奎抽大烟的机会,出了屋。

梁育秀信步来到离中队部不远的4班。他刚推门进去,全屋人都紧张地站了起来。这时,梁育秀很和气地请大家坐下,并说:“牛司令、马中队长正在抽烟。我们等着做饭吃,顺便来看看弟兄们。”说着,他随便地坐到了炕沿上,也让他们都坐下,接着,问这问那,与他们拉起家常。气氛变得融洽了。

说话间,又有其他班的人好奇地来到4班。小小的两间房子,地下炕上挤了二十几个人,相当于3中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交谈中梁育秀了解到,他们中约有一半人同意早日让共产党、解放军收编,好解决吃穿问题,也有个落脚点。另有一半人反对收编,认为共产党、解放军自己的供给也很困难,哪有好事轮到我们?还有的人怕共产党同他们“算老账”,等等。这样,梁育秀对他们的基本思想倾向做到了心中有数。闲谈中,有个人突然问道:“你一个人来我们这儿,害怕不害怕?”

梁育秀当即回答说:“我是你们牛司令请来的,怕什么?”接着,又故意反问道:“为什么我一个人来,还有你们牛司令陪同,你们全中队就如临大敌,加派了好几道岗哨?”

他的话,又引出了一些话题,满屋人叽叽喳喳,议论起来。又有个人说:“你们解放军到绥远多次了,有时边打边退,有时是不打也退。今年2月绥远被你们占了7天,你们就退了。这一次,解放军来得猛,撤退得快,谁知你们能否站得住脚呀?我们被收编后,还不知道弄到什么地方去呢?”

这个人的话刚说完,其他人就要求梁育秀快给他们讲一讲形势。梁育秀知道,这个问题,正是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不同意被解放军收编的症结所在。于是,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给他们讲起来。他首先概括地讲了解放战争的总形势,接着详细讲了解放军第3兵团东调的理由,说明第3兵团东调是战略的需要,是为了夺取更大的胜利,而不是失败。

他们听了梁育秀说的话,有的信服得连连点头。梁育秀继而联系他们的身世,严肃地指出:现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当土匪为非作歹,与广大人民为敌;二是早日接受解放军的收编,重新做人,走上光明大道,而第一条路是走不通的。

看到他们连连点头,梁育秀针对他们对解放军收编有一定思想顾虑的情况,进一步向他们交代了收编后的具体政策:只要尽早改邪归正,解放军既往不咎,并可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家庭情况和个人志愿,分别处理,使其各得其所。最后,梁育秀郑重地说:“我是代表解放军、代表这次前来收编的先遣小组的同志讲的。我说的话是算数的,希望你们认真思考,千万不要执迷不悟,错过这次收编的大好时机。”

在梁育秀讲话结束时,听讲人数已增加到30人,屋内挤不下,有些人就站在门外、窗前听,其专心致志的态度大大出乎梁育秀的预料。当梁育秀离开4班回中队部时,他们中不少人对梁育秀点头示意,表现出了友好、亲近的态度,已经与刚见面时的态度大不一样了。

由于马玉的阻挠,3中队的全体人员会议没有开成。梁育秀想,开会只是个形式,既然条件不成熟,我们也不能勉强。下午,梁育秀便和牛三奎离开了3中队。路上,牛三奎告诉梁育秀:“上午,马玉几次想看看你干什么去了。我硬是有意拖延时间,不让他离开,只说不要管他,没有事。”听了这些话,梁育秀更加感到,对马玉这个人不能掉以轻心,须认真对待。

果然,梁育秀离开3中队以后,马玉听说梁育秀在4班给许多人讲话,大为恼火,

10月24日清晨,赵科长、梁育秀、崔树仁、王瑞正同牛三奎研究商讨如何做好3中队工作,特别是怎样做马玉的思想工作时,马玉突然带几个人骑马跑来了。他一进屋便气势汹汹地对牛三奎大喊大叫:“我马玉跟你牛司令快七八年了,中队从来没有现在这么乱。昨天你们走后,我那里就炸了,出了事我可不管!”

梁育秀心里清楚,马玉表面上是对牛三奎发脾气,实际上火是冲着解放军代表来的。他的举动使几个解放军代表非常气愤。但为了大局,大家硬是忍着没有发作。

牛三奎明确表示不同意马玉的看法,劝他别急,好好商量。4个解放军代表则心平气和地介绍了1、2中队召开大会以后全队人员思想稳定的情况,同时指出:你们中队之所以思想混乱,是由于一部分人对我党我军的政策不了解的缘故。我们去3中队只是给大家讲了我党我军的政策,听的人又都是自动来的,有什么错呢?你马玉作为中队长,不让我们去听讲政策,这才是错误的。

马玉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是怕你们讲政策,所以不同意开会。”

梁育秀严肃地说:“你们要接受解放军收编,不让大家知道解放军政策怎么能行!这说明你思想上根本不同意收编,这是很危险的。你要好好想一想,不接受收编,继续当土匪,下场只有一个——被彻底消灭!”

经过大家耐心、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开导,马玉表面上已软了下来,表示同意接受收编,然后,就起身告辞了。

马玉走后,4位代表同牛三奎商量,继续下工夫做好3中队的工作,同时将情况向军区汇报,争取尽早收编。

两天后,赵科长、梁育秀等向绥蒙军区副司令员杨叶澎,军区政治部主任裴周玉、副主任雷宜之和张文卿支队长等首长作了汇报。首长们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同时研究决定:立即对牛三奎部进行收编,授予其番号为“绥蒙军区第2支队骑兵大队”,驻防于丰镇隆盛庄。从收编移防之日起,供给粮食和一切费用。同时,向骑兵大队派政治教导员,向各中队派政治指导员,将绥蒙军区原2支队骑兵中队合编于骑兵大队,统一领导和指挥。

11月初,绥蒙军区首长又召开了一次收编牛三奎部队实施工作会议,决定雷宜之副主任参加收编工作,张文卿支队长和赵家声科长负责具体实施。

这次会议后,梁育秀和王瑞先到牛三奎的大队部,传达了军区收编决定及即将前来收编的解放军人员,请他们安排有关事宜。

1948年11月12日,绥东兴和县岱青山脚下,天气阴冷,呼呼的西北风夹着雪花满天飞舞。在四道沟村外一片比较避风的洼地里,一溜摆了几张老百姓常用的八仙桌,桌子后面竖立着两块从老乡家卸下来的门板,上面端端正正地贴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画像下方是收编大会议程。这就是收编大会会场,看来有些简陋,但受条件所限,只能这样了。

上午10点整,牛三奎的1、2中队按规定时间,整队从驻地分别来到了会场。他们今天仿佛是遇上了喜事,个个精神焕发,比以往神气多了。见此情景,来收编的同志和牛三奎都喜上眉梢,格外高兴。然而,3中队退迟不到却又给大家的心头罩上了一层阴影。

半小时过去了……40分钟过去了,3中队还没来,大家都焦急不安,不断地朝3中队驻地方向眺望。牛三奎觉得自己失了面子,着急地连连跺脚。过了快1个小时,马玉所带的3中队在远处的山头上出现了。张文卿支队长拿起望远镜望,见马玉躬腰缩脖,骑马不慌不忙地带队伍向会场走来。他严厉地命令:“叫他们跑步赶来!”我军一位同志当即乘马朝3中队奔去,向马玉传达命令。几分钟后,3中队来到了会场,在指定的位置上站好了。收编大会终于按原定议程开始了。

大会由梁育秀主持。与会人员一起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肖像致军礼后,赵家声科长宣读了军区关于第2支队骑兵大队成立的命令,以及任命牛三奎为骑兵大队大队长,丁向前为骑兵大队政治教导员的命令。梁育秀宣读了支队首长对各中队长和政治指导员的任命。接着是牛大队长、丁教导员讲话。然后全体人员宣誓。最后,由张文卿支队长讲话。

他站到讲台前,严厉地看了一眼队伍,喊道:“马玉,出列!”3中队长马玉愣了一下,缩头缩脑地走出队列一步。张文卿支队长问:“为什么迟到了那么长时间?”马玉吭吭哧哧:“这、这……”他嘟嚷着,谁也听不明白他说的什么。张支队长严厉地批评说:“你这是第一次迟到,以后再不听指挥决不客气。”马玉吓得浑身哆嗦:“今后.......定服从命令,听指挥……”

11月20日,第2支队骑兵大队正式进驻丰镇县隆盛庄,军政教育训练工作也全面展开。1个月之后,在第一阶段稳定情绪和学习、了解解放军的建军宗旨、组织纪律的基础上,教育又深入了一步,即进行自我改造。这一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战士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军事训练、军容风纪等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

1949年春节,第2支队召开了一次全体人员大会,支队首长对骑兵大队进步明显的战士进行了表扬。在这次教育的基础上,骑兵大队又进行了一次整编工作,根据本人的申请,经领导批准,将一部分老弱病残者遣返原籍。至此,骑兵大队更为精悍了。

就在这次整编后不久,隆盛庄连续发生了几起夜间抢劫案件。更为严重的是发生了一起强奸民女案,发案地点距离支队部仅有百余米远。这几起案件的影响极为恶劣。支队党委十分重视,抽调力量配合丰镇县公安局进行侦破,最后终于查清强奸案的3名罪犯是骑兵大队3中队人员。支队立即将人犯予以关押审查。

经初步调查,这起抢劫案的策划者不是别人,正是一直反对收编的3中队中队长马玉。对于强奸案的案犯,他一直竭力包庇。就在支队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的时候,马玉着慌了。他急忙给自己的心腹进行秘密部署,策划逃跑。1949年2月22日深夜,马玉指挥反动分子将3中队王指导员五花大绑吊在房梁上,嘴里塞上毛巾,抢去了他的毛毯、手枪,带全中队60余人叛逃上山,继续为匪。

这一事件的发生虽然使人感到突然,却并不奇怪。为彻底消灭叛匪,张文卿支队长亲自带领第2支队进行追剿。牛三奎随同前往,一路上他非常着急。

经侦察,得知叛匪已逃往兴和县贾村一带。部队紧紧追击,追到距隆盛庄40余里的十字路口时,发现马蹄印乱了。随同追剿的牛大队长指着地上纷乱的马蹄印说:“这是马玉摆的迷魂阵!马玉带一部分人向北上了岱青山,这是他的主力,也是中路,估计还有两路向东西方向跑了。他这样做是为了指挥左右两股活动。”

指挥小组同意牛大队长的分析,遂将部队重新编组,继续追击。这一天,追剿部队跑了180余里,人困马乏,毫无所获。

2月25日晚间,指挥小组接到支队部留守人员送来的急信。信上说:据被马玉胁迫逃跑后又归队的16人提供的情报,叛匪现正分散隐蔽在兴和县岱青山脚下,马玉带6人躲藏在岱青山半山腰的四十二号村,打算数日后再集中人马行动。事实果然和指挥小组的分析相同!根据这一确切情报,指挥小组立即命令王瑞率1个骑兵排向岱青山进发,抓捕马玉。

26日深夜,支队骑兵排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四十二号小山村。27日清晨,由群众带路,将熟睡中的马玉等7名逃匪全部抓获。

3月6日,绥蒙军区在支队驻地丰镇县隆盛庄召开了大会,公开宣判了马玉组织抢劫、强奸案和胁迫部队叛逃的罪行,对马玉等3名严重犯罪分子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罪恶较轻的6人判处有期徒刑;另有10人遣返农村劳动监督改造。

1949年3月下旬,骑兵大队奉军区命令参加围困大同的战役,主要任务是追击、围歼由城内外逃之敌。这是骑兵大队被收编人员第一次参加战斗。

他们感到无比光荣。为了圆满完成任务,骑兵大队根据作战方案,进行了多次演练。驻大同之敌看到围城部队部署严密,不敢顽抗,于4月29日起义。大同解放后,骑兵大队参加了庄严的入城仪式。200多名骑兵军容严整,威武精悍,以10华里的时速通过大同东西大街,受到围困大同指挥部首长的表扬和大同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这次围困大同的战斗中,骑兵大队有20多位同志立功受奖。不久,骑兵大队编入步兵第22师,参加绥西地区战斗,直到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接着,他们又随同大部队参加了剿匪战斗,在1950年绥远军区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受到军区党委的表扬。1951年,骑兵大队的同志奉命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