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硝烟

发布时间:2025-09-14 09:26  浏览量:18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百乐门”静安艺文志推出“峥嵘岁月”专栏。回望抗战岁月,缅怀先烈,凝聚奋起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回望岁月,历史如镜,抗战的烽火年代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静静流淌的上海苏州河亦见证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大时代。其中,1941年12月日军侵占上海国际租界正式拉开了上海全面沦陷时期。

本期,让我们将思绪回溯至1941年12月。1941年12月日军侵占上海租界不仅是抗战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上海现代史上的“至暗时刻”。

文丨江文君

越过苏州河的“至暗时刻”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外滩和平女神雕像旁的硝烟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同时,日军武装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也名存实亡,上海彻底沦陷,“孤岛”时期宣告结束。整个上海沦入日本军国主义者最黑暗统治之下。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到了上海的每个角落,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强化对上海人民的统治。

日本对上海租界的觊觎早有预谋。1938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了“建设大东亚秩序”的声明,早有排斥美、英势力,称霸亚洲的意图。1940年12月,日本方面开始认真研究“上海租界问题”。第13军司令部发起成立租界对策部委员会。1941年7月3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制定《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明确制定了日军对美、英开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对包括上海租界在内的外国在华租界提出了以下处理原则:“对于租界,就按照以上各项工作(即指对英美开战准备)的需要,力图消除其敌性行为及撤退交战国军队,同时引导中国(汪伪政权)方面逐步收回租界。”“在与英国作战时,以实力收回英国租界,对于其它国家的租界,尽可能采取友好的办法收回之。”

须加说明的是,日军在这一纲要中为何仅特别强调了对英国的开战?其原因是它虽有“对美作战的准备”,但仍持“注视美国动向,尽量避免同美国发生摩擦”的想法。对于法国则又属于另一种情况了。1941年9月起,与租界有关系的陆军、海军、外务省、兴亚院等四方经多次协议,于开战前的12月7日,形成以上海总领事馆曾祢益领事策划的“上海租界进驻计划案”。

1941年12月8日清晨5时刚过,得到开战命令的日本舰队司令部向停泊在上海港的美国炮舰韦克号、英国炮舰贝特列尔号发出投降的劝告,韦克号被诱降,遭拒的贝特列尔号被击沉。6时30分,上海总领事堀内干城由海陆军代表陪同访问工部局,会见公共租界市参事会议长李德尔,当面递交《进驻公共租界的通牒》,通告日本军队进驻租界。上海总领事堀内干城将会见李德尔议长的情况,向外务省报告如下:“工部局首脑部均表示,从个人立场上都非常乐意配合,因英国总领事要求‘日本军的进驻只要没有军事占领的事实发生,工部局首脑的活动应当继续’。”至此,日军完全侵占了上海租界。

日军占领下的外滩

8日上午10时,日本海陆军开始进驻,至中午占领了公共租界全部地域,并完成了治安维持以及敌产的冻结工作。同时,还对英、美、荷等国的汇丰、麦加利、沙逊、有利、大通、花旗等数十家在沪银行、公司、报社、会团等实行军事管制。侵华日军命令上述单位须降下原悬挂的本国国旗,升起日本太阳旗。又宣布,上述各家银行每日营业时间限于两小时。英、美、荷兰等国侨民在这些银行提取存款,限于每户每天只能提法币20元。在日军进驻的同时,日本总领事馆派遣官员到英国大使馆和领事馆以及美国领事馆,停止并关闭各馆的职务,停止无线电设备的使用。

日军进入公共租界,图为行进在南京西路上的日军

英、美领事馆人员分别被软禁在自己的领事馆内,容纳不下的英国领事馆馆员被软禁在沙逊大厦,美国领事馆馆员被软禁在都城饭店。被软禁的外交官实行外出许可制度,对一般“敌国人”发行通行证,保证其在自宅、商店的居住、就业自由。自12月16日起,银行重新开始营业,但对外侨支取费用限制在每月2000元。存款少的侨民依靠美国居留民协会和英国居留民会、红十字会的救济。其后,英、美外交官与家族一起迁移到法租界沙逊公寓,直到外交官交换船到达上海时为止。

随后,日军便制造假象迷惑租界居民。于8日午后撤除了苏州河上各桥梁的封锁,除规定日本及英、美等国侨民须向军部申请领取通行证方可过桥外,中国人允许自由往来。当晚,日本上海宪兵队军官国口大佐又在国际饭店召集周作民、唐寿民、吴震修等上海银行界人士谈话。此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公共交通全部陷入瘫痪。租界内的中国商业银行、钱庄等,也因重庆政府和英、美银行被军管,一同关门停业。这些银行界人士也以上海银行业、钱业两公会名义,向日陆海军上海最高指挥官递上了呈文,要求允许中国、交通二行上海分行一同恢复营业。日军当场答复不予考虑。自12月9日起,在日本军方操纵下,公共租界工部局以傀儡的姿态颁发了一系列强化日本统治的布告。9日,工部局总办菲利浦布告,即日起市民不准储存1个月以上消费粮食和煤炭,超过该数量者必须自行呈报。否则一经查明,违者当受罚没充库处分。10日,工部局又张贴出一份更为奴才相的布告。布告全名为《取缔政治恐怖事件的八项办法》,进一步充当日军威吓上海人民的走卒与喉舌。

1941年12月8日凌晨,把守上海租界的日本海军

而法租界最初是进驻对象以外的。这与1940年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其后法租界公董局向日本方面投降退让的态度是有关系的。由于维希政府投降了德国,此刻法国名义上是“盟友”,因此法租界名义上还是维希政府控制。12月10日,日本上海陆海军最高指挥官正式宣布,不论公共租界或法租界地区都在日军警戒线内。这就对法租界所谓的“中立”有了明确的限制。接着,日登集团军就派出新沪机关等特务机构以商行等名义进驻法租界,占据了亚尔培路等原英、美机构的驻所。同时,日本上海宪兵队也派出法租界派遣宪兵队,进驻原贝当路法军营房。原营房内的法军则移往别处。按照日本上海陆海军最高指挥官的命令,他们在法租界进行搜捕抗日人员、查封美英等国财产等一系列活动。法租界公董局表示一切遵照日军占领当局旨意行事。因此,之后马杰礼虽以法国驻沪总领事兼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名义发表通告,实际纯由日军在幕后操纵,和公共租界工部局一样都是充当了日军的傀儡。

需要特别指出,日军对租界的接管呈现“表面维持、实质控制”的特点:一方面保留工部局等行政机构以稳定秩序,另一方面通过特务机构(如新沪机关)渗透租界,查封英、美等国财产、搜捕抗日分子。日军进驻租界后,上海宪兵队在跑马场内设立敌产处理委员会,开始接收管理英、美等国敌产建筑物,登记财产物资,日本从英、美等国银行所攫取的财产数额极其巨大。日军当局于1942年1月7日发出布告,要求清算英国6家银行、美国6家银行、荷兰2家银行、比利时一家银行,委托日本方面银行管理其事务,并于翌日实施。此次接收清算也费时较长,从1942年1月7日起至次年2月1日方告结束。据日军调查统计,列为英、美等国“敌性”银行的共有11家,截至1942年8月,经清算被定为法币状态实有资产的为现金569932000元,含军票1910000元,按日军当日宣布的与法币比例折算在内,减去应付同业预备金差额202121000元,余额为367810000元。加上一般预备金490507000元和法币债权总额205791400元,这三项就达1064108400元。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上海租界不仅是抗战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上海现代史上的“至暗时刻”。日军的“以战养战”策略导致上海经济体系彻底瓦解,而民众在极端困境中的挣扎求生,则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严峻考验。这一历史教训警示我们: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保障民生安全与社会稳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所在。

和平·百合(中国画)张迪平

作者介绍

江文君,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副主任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江文君

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来源上海中国画院

资料来源: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

编辑: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