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发现日军侵华新罪证,一本战时影集入藏党史馆
发布时间:2025-09-12 08:47 浏览量:2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一份承载着厚重历史的 “特殊藏品”—— 日军占领晋城期间拍摄的私人影集,正式入藏晋城市党史馆。这本凝结着侵略印记与抗争记忆的影集,不仅是日军攻占晋城的铁证,更藏着一段跨越国界、守护历史的动人故事。
故事的起点,要拉回2019年春节刚过。收藏家何斌杰痴迷历史收藏,其友人日常在海外平台搜寻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老物件。一天,友人在日本雅虎网站浏览时,一本标注着 “战时相册” 的拍品吸引了他的注意。点开详情页,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让友人心头一震:画面里清晰出现 “晋城县” 的地名标识,镜头记录的竟是日军在晋城地区活动的场景。
意识到这本相册的历史价值,友人第一时间联系何斌杰,将发现的情况细细告知。从照片中日军的军装样式、背景里的晋城街巷风貌,到部分标注的文字信息,都指向这段不该被遗忘的侵略历史。“这些是日军侵略晋城的直接影像,绝不能让它流落在海外。” 何斌杰听完友人描述,没有丝毫迟疑,当即决定拍下这本相册。
最终,何斌杰以8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下这本影集。此后的几个月里,他始终牵挂着这本远在异国的 “历史见证者”,从物流对接、清关查验到跨国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亲自跟进。2019年5月,当包裹跨越山海、辗转送达何斌杰手中时,他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指尖拂过相册封面的磨损痕迹,仿佛触碰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打开相册的那一刻,看到日军在‘晋城县’街头列队、在晋城城外构筑工事的照片,心里十分沉痛,这些不是模糊的史料,是实实在在的侵略证据。”拿回影集后,何斌杰没有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开启了长达数年的 “鉴真与溯源” 之路。他四处托人联系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并拜访不少深耕晋城地方史与抗战史的学者,恳请专家从多个维度对影集进行考证:一方面鉴别照片的真伪、底片的年代,排除后期伪造的可能;另一方面逐图梳理细节,解读照片中日军活动的背景、地点与历史语境。
随着专家考证的深入,这本影集的“身份” 逐渐清晰:它是侵华日军军官铃木益右卫门的私人影集,铃木益右卫门当时担任侵占晋城日军部队的中尉副官,属于日军低阶军官。影集内收录的240幅照片、3张战时剪报,拍摄时间集中在1940年至1945年之间,正是日军第5次占领晋城时期。照片涵盖日军侵占晋城的军事设施、作战训练、日常生活及伪政权统治等。
1938年至1945年,日军曾先后5次占领晋城县城,前4次占领均持续数月,第5次占领时长竟达5年,对晋城的经济、文化与民众生活造成深重创伤。而这本影集中的照片,恰恰还原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图景,其中既有日军在晋城县城外排兵布阵、架设武器准备进攻的实战场景,也有标注 “昭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联队本部铃木中尉作制” 的 “昭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宣川楼附近雪村少尉夺关状况图”,清晰记录下日军攻占晋城关键节点的作战部署。此外影集中还有晋城县治安维持会、晋城县公署、晋城县警察所、晋城县青年训练所、新民会泽州宣抚班等40余张日伪统治机构的照片,揭露了日军侵占晋城后,通过建立维持会强化殖民统治的阴谋。
日军对晋城民众实行文化殖民和奴化统治,影集中也有体现,不少照片中,街道、城墙上都有日军“大东亚共和”等宣传标语,还有新民小学的照片。影集中还有多张日军祭奠亡魂、联欢、慰问演出的照片。
由于是日军军官的私人家庭相册,所以影集中还有一些日军及其家眷在晋城的活动影像。同时也能看到大量晋城平民流离失所、受尽压迫等真实困境。此外还有客观记录晋城风貌的照片,为研究抗战时期晋城的地理人文提供了珍贵的影像参考。
“这本影集不是我的私人藏品,是属于所有晋城人、所有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何斌杰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这本影集无偿捐赠给市党史馆。他动情地说:“我只是暂时保管它的人,现在把它交给党史馆,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些照片,记住日军曾在晋城犯下的罪行,记住先辈们遭受的苦难。”
这本影集的入藏,不仅为市党史馆增添了一份重磅藏品,更让那段几乎被岁月尘封的历史再次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日军侵华永远无法抹去的罪证。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证人,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苦难与抗争,提醒着人们:胜利的荣光来之不易,历史的印记永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