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副师长齐学启被俘:日军捧和服劝降他夺刀自杀

发布时间:2025-09-11 21:58  浏览量:26

远征军副师长齐学启被俘:日军捧和服劝降他夺刀自杀,战俘营硬撑到最后一口气

1942年5月,缅甸孟养附近的丛林里,齐学启捂着流血的左臂躲在树后。刚打完仁安羌战役的他,撤退时被日军伏击,子弹打穿了小臂。

日军士兵围上来时,他想掏腰间的手枪,却被一脚踹倒。领头的军官盯着他的军衔肩章,用生硬的中文喊:“副师长,跟我们走!”

战俘营建在一片沼泽边,齐学启被推进一间只有半截墙的牢房。烂泥从墙缝渗进来,没过脚背,晚上蚊虫成团往脸上扑,他只能用破军装裹住头。

第二天一早,两个日军军官走进来,手里捧着叠得整齐的和服。“齐先生,只要答应指挥缅甸自卫军,这就是您的,还有大房子住。”

齐学启瞥了眼和服,突然起身夺过旁边卫兵的军刀。“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他举刀就往脖子上划,日军军官反应快,一把抱住他的胳膊,刀“哐当”掉在泥里。

之后日军换了法子,每天送来米饭和鱼。之前战俘们吃的都是发了霉的杂粮,可齐学启从没动过那些好菜。“想让我当汉奸?门都没有!”他把鱼扔回盘子里,照样啃自己的霉饭团。

有次日军找来个会说中文的翻译,坐下来跟他聊“大东亚共荣”。齐学启听得火大,抬手掀翻桌子,碗碟碎了一地。“你们侵占中国领土,还敢说共荣?别做梦了!”

牢房里的战俘大多是普通士兵,一开始有人唉声叹气。齐学启就每天给他们讲国内的抗战消息,教大家唱《松花江上》。“只要咱们不投降,总有回家的一天!”

日军见软的硬的都没用,就把他的牢房调得更偏,还断了他的水。大热天里,齐学启渴得嘴唇开裂,战俘们偷偷从衣服上拧出汗水给他喝,他又分给年纪小的士兵。

1944年的一天,一个叫蔡宗夫的战俘突然闯进牢房。这人早前被日军收买,手里攥着根铁棍。“齐学启,你再不投降,我就打死你!”

齐学启靠在墙上,盯着蔡宗夫冷笑:“我从参军那天就没想过当叛徒,要杀就杀,别废话!”蔡宗夫红着眼冲上来,铁棍砸在他的头上,鲜血一下子流满了脸。

日军听到动静赶来时,齐学启已经倒在泥里,却还在喊:“别向日本人低头……”军医来检查,说他头骨裂了,没救了。可他硬是撑了三天,直到最后一口气,眼睛还盯着北方——那是祖国的方向。

齐学启牺牲后,战俘们偷偷把他的尸体埋在牢房后面,还在土里插了根木牌,上面刻着“中国军人齐学启之墓”。后来日军发现,想挖出来毁了,战俘们拼死护住,木牌才没被抢走。

1946年,国民政府派人去缅甸接齐学启的遗骨,战俘们带着来人找到墓地。打开棺材时,他的军装早就烂了,可胸前还别着枚褪色的青天白日勋章——那是他当年打日军时得的,一直没摘下来过。

齐学启的遗骨运回国内后,在南京举行了追悼会。很多参加过远征军的老兵都来了,有人哭着说:“齐副师长是硬骨头,没给中国军人丢脸!”

齐学启用生命守住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他在战俘营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像一盏灯,照亮了其他战俘的心。就算被关在最脏最破的牢房,就算面对死亡,他也没弯过腰,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不是所有英雄都能活着看到胜利,但他们的骨气,会永远刻在中国人的心里,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