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 “超级风口” 来袭,这六家企业或一飞冲天?
发布时间:2025-09-07 23:20 浏览量:30
在科技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当下的电池行业正处于变革的 “风暴眼”,固态电池技术作为这场变革的 “风暴核心”,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逐步加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电池时代即将来临。今天,咱们就深入剖析固态电池领域中极具潜力的六家企业,探寻它们在这场技术变革浪潮中的独特优势与发展前景。
第一家:欣旺达
欣旺达作为全球锂电池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可谓是步步为营。早在 2015 年,欣旺达就前瞻性地开启了固态电池的研发布局,并规划了 400Wh/kg 的第一代和 500Wh/kg 的第二代全固态电池。近期,欣旺达在固态电池研发上的成果十分亮眼: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进入中试试验阶段;第三代全固态电池更是完成了 400Wh/kg 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在产品开发策略上,欣旺达坚持 “聚焦 + 差异化”。其动力电池产品类型极为丰富,涵盖方形铝壳、动力大圆柱、软包电池等,能够契合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在系统集成方面,公司打造的融合 CTP、CTB 和 CTC 优势的方案,支持电芯正置与倒置设计,灵活性极高。在前沿技术研发上,公司积极投身硅负极高比能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项目,构建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通过机理模型和机器学习双驱动,全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不仅如此,欣旺达构建了完善的产品矩阵,涵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业务范围覆盖电芯、模组、系统到电池检测及回收的全产业链,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第二家:中钢天源
在固态电池产业链里,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要素,而中钢天源在这一领域堪称 “隐形冠军”。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级四氧化三锰生产商,市场占有率超过 50%,其生产的四氧化三锰纯度高达 99.99%。这一关键材料适配固态电池的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不仅能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5%-20%,成本相较于三元材料还能降低 10%-15%,在技术和成本上具备双重优势。
从产能布局来看,中钢天源不断扩张以巩固自身地位。2024 年,公司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产能扩至 4 万吨,位居全球首位;2025 年,规划新增 1 万吨产能,目前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扩建项目工程进度已达 78.40%。中钢天源还拥有 5 万吨四氧化三锰、1.5 万吨永磁器件和 1500 吨稀土永磁器件的生产能力,业务涵盖稀土永磁、军工、核电等多个领域,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撑点。
第三家:英联股份
英联股份原本在包装领域深耕,但近年来积极跨界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展现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虽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但英联股份凭借独特的策略和行动,在固态电池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公司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引入高端科研人才,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攻克固态电池关键技术难题。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英联股份注重从实际出发,围绕固态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环节进行优化创新。例如,在材料研发上,致力于开发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以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在工艺改进方面,探索更高效、更稳定的电池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市场拓展方面,英联股份积极与行业内的电池企业、整车厂商等建立合作关系,为自身产品寻找应用场景。尽管目前转型成果尚未大规模显现,但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和布局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一旦技术成熟并实现规模化生产,英联股份有望凭借前期积累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实现从传统包装企业向新能源领域的华丽转身。
第四家:上海洗霸
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上海洗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的固态电池先进材料创新实验室,联合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第一代高比能软包固态锂离子电池设计工作,并通过短期测试。该款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340Wh/kg,超预期完成设定目标 320Wh/kg。该电池预计将率先应用于 eVTOL 领域,电芯理论上可实现 2 吨级 eVTOL 单次飞行 250 - 300 公里。同时该电池理论上也满足目前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的电池性能需求。该电池基于公司先进的固态电池材料技术,负极采用均质硅碳材料,同时电池引入了固态电解质材料及相关安全技术,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能。上述均质硅碳、固态电解质等核心材料均采用上海洗霸相关子公司产品。该电池倍率和低温性能优异,支持 5C 大倍率放电,在 - 20℃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衰减<15%,满足 eVTOL 常规使用场景。同时电池 50% SOC 峰值放电功率超过 2KW/kg,支持 eVTOL 在较低电量下垂直起降。
上海洗霸在先进材料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尤其是在固态电池相关材料的研发上成果显著。公司还在积极布局第二代 360Wh/kg 以及第三代 400Wh/kg 高比能软包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在市场拓展方面,上海洗霸积极与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厂商沟通合作,推动其研发的固态电池材料进入实际应用环节。
第五家:大东南
大东南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实力不容小觑。公司主要从事塑料薄膜产品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看似与固态电池关联不大,实则不然。大东南拥有省级研究院 —— 锂电池隔膜研究院,以及两个实验室,为其在固态电池相关材料研发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固态电池产业链中,大东南的一些产品已经展现出应用潜力。例如,其研发的某些高性能塑料薄膜材料,在电池隔膜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公司还积极投入资源,研发适用于固态电池的新型材料,通过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探索更符合固态电池需求的解决方案。凭借多年在塑料薄膜市场积累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大东南积极向固态电池相关企业推广其产品和技术。
第六家: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作为中国最早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电池的企业之一,在固态电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拥有全产业链制造能力,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电池应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这为其在固态电池研发和生产上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在技术研发上,国轩高科的固态电池技术可实现传统电池翻倍的续航里程,极大地提升了电池性能。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吸引了大量行业顶尖人才,围绕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如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国轩高科的全球布局也十分完善,已在德国、美国、印尼、泰国、印度等国家实现本地化生产。其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国轩高科已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 2GWh 量产线的设计工作,随着量产线的逐步落地,公司将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如果觉得这篇内容有价值,欢迎点赞让更多人看到,也可以关注我获取更多更新。你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我挖掘行业信息的动力,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