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开学“追星潮”,王楚钦上课引围拍,少年意气撞进校园烟火气

发布时间:2025-09-04 20:05  浏览量:33

9月的燕园,梧桐叶刚染上新的绿意,就被一场特殊的“热闹”点燃了。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北大开学日从不缺看点,今年不一样——当奥运冠军王楚钦背着书包、穿着北大标志性的红色校服出现在校园里时,平日里安静的教学楼前,瞬间变成了堪比明星见面会的现场。

早上8点刚过,北大东门的人流还带着开学报到的匆忙,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教学楼前却突然热闹起来。有同学先是小声惊呼“那不是王楚钦吗”,紧接着,越来越多路过的学生停下脚步,纷纷掏出手机对准那个穿着红校服的身影。阳光下,王楚钦的红色校服格外显眼,和周围同学的日常穿搭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妙地融入了校园的青春氛围里。

不同于赛场上挥拍时的果断利落,面对镜头的包围,这位世界冠军明显有些“露怯”。有现场同学拍下的视频显示,王楚钦双手攥着书包带,指节微微用力,耳根悄悄泛红,偶尔抬头跟身边的老师点头问好时,眼神会快速避开镜头,还下意识地拿起手里的矿泉水喝了两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紧张时的“小习惯”。“没想到赛场上那么飒的人,在校园里这么腼腆,反差感也太萌了。”一位全程见证的同学笑着说,大家虽然激动,但都默契地保持着距离,没人往前挤,也没人大声喧哗,只是举着手机记录这难得的瞬间,镜头里的王楚钦,更像个刚入学的普通新生,带着对新环境的些许局促。

这场“小骚动”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藏在热情里的“分寸感”。有提前知道王楚钦会来上课的同学,悄悄把乒乓球拍和签名笔放进了书包,但直到王楚钦跟着老师走进教学楼,也没人上前递笔求签名;还有同学举着手机拍照时,特意调整了角度,避免拍到他的正脸,“毕竟他现在是学生,不想打扰他上课”。这种“热烈但不越界”的氛围,让不少人看完现场视频后点赞:“这才是校园追星该有的样子,尊重比喜欢更重要。”

王楚钦与北大的缘分早有铺垫。作为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多次斩获世界乒联巡回赛冠军的运动员,他去年就通过“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的方式,被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录取。当时消息公布时,就有人调侃“体育生里最会设计的,设计生里最会打球的”,而王楚钦也在采访中提到,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平时训练之余喜欢看建筑相关的纪录片,对空间设计很感兴趣”,这次开学上课,算是正式开启了“运动员+学生”的双重生活。

对北大来说,“冠军学生”并不少见。从姚明、刘翔到孙杨、全红婵,不少顶尖运动员都曾在北大度过校园时光。不同于以往“明星运动员入学”多引发媒体聚焦,这次王楚钦上课引发的关注,更多来自学生群体的“自发共鸣”。“他不是来‘镀金’的,是真的来上课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一位老师透露,王楚钦入学前就和学院沟通过课程安排,考虑到他需要兼顾训练和比赛,老师会为他调整课后作业的提交时间,课堂考勤、课程考核和其他同学一样,不会有特殊待遇。从开学首日的状态来看,王楚钦也确实在努力适应学生身份——背着和同学同款的书包,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课程表,跟在老师身后时,会认真听老师讲解教学楼的布局,偶尔还会低头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些什么。

这场小小的“追星潮”,更像一次“少年意气”与“校园烟火”的美好碰撞。王楚钦身上,有赛场上为国争光的热血,也有面对新身份的谦逊;北大学子的反应,既有对“偶像”的喜欢,更有对他人边界的尊重。有同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看到他攥着书包带紧张的样子,突然觉得冠军也是普通人,只是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极致。”还有同学调侃:“以后上专业课,说不定能和世界冠军一起讨论设计方案,想想就很神奇。”

不过,也有人担心,过多的关注会不会影响王楚钦的校园生活。对此,北大相关负责人回应,学校会为所有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运动员学生,都能在校园里平等地享受学习资源。王楚钦的团队也表示,接下来他会尽量平衡训练、比赛和学习,希望大家能多关注他在赛场上的表现和学业上的进步,而非过度聚焦于校园里的日常。

上午10点,第一节课下课铃响起,王楚钦跟着人流走出教室,这次周围的同学已经没了早上的“新鲜感”,只有几个相熟的同学跟他笑着打招呼,他也放松了不少,抬手跟大家挥了挥。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窗户洒在他身上,红色校服的衣角轻轻晃动,那一刻,他不再是聚光灯下的世界冠军,只是北大校园里一个普通的新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从赛场到课堂,王楚钦的身份转变,是个人的成长,更让我们看到了“偶像”的另一种可能——不是遥不可及的明星,是用努力在不同领域发光的普通人。北大学子的“理性追星”,也给整个社会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喜欢一个人,不是要占有他的生活,而是尊重他的选择,见证他的成长。或许未来某天,我们会看到王楚钦在赛场上继续为国争光,也会看到他交出优秀的设计作业,这些,才是“冠军学生”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