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抗战未能取胜,主张抗战的人是历史罪人吗?

发布时间:2025-09-04 19:30  浏览量:33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正如我昨天说的,如果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仅靠我们一国之力是无法战胜日本的。即便我们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实事求是地说,这也是一场“惨胜”。这就可以让我们不妨进行一个假设性的思考:如果中国抗战没有胜利,那些主张抵抗日本侵略的人是否就成了牺牲国家利益的罪人?

为什么会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前几天去欧洲旅行看到了不同国家对于外敌入侵的不同态度。比如捷克这个国家在外敌入侵时,一般都选择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这也使得捷克的古城等文化遗产保护得最好。而有的国家则选择了抵抗到底,结果使国家元气大伤,很多文物估计毁于一旦。这就让我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对外敌尤其是你靠自己的力量绝对无法战胜的强敌,“不抵抗”(或者直白点说就是投降)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完全抛开民族情感,仅仅从“理性的算计”来看,面对强敌抵抗与不抵抗都有各自的道理。从道德角度出发,抵抗毫无疑问是绝对正确的。但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政治角度来看,似乎不抵抗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那么,就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下,面对强敌为什么要抵抗乃至于要做“战至最后一人”的“拼死抵抗”。

我想,这里的原因就在于,民族情感是道德中占据权重最高的一部分,面对强敌入侵,一个国家中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不先从民族情感和民族大义这个道德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如果从一开始就抛弃这个道德角度而是一味从胜败得失的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一定是一种政治自杀行为,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是不会考虑你的那种所谓“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考量的,更何况,呢的这种“政治考量”当中是否夹带自己的“私货”,除了你自己谁也不知道。因此,一个明智的政治人物都会做出抵抗的表态并付诸行动,而且,一定是直到确实被打得走投无路时才会签城下之盟,这样尽管仍然会让其在历史上蒙羞,但即使是放下武器也能得到他人的一丝谅解。

抵抗的价值还不仅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弱国对强国的抵抗还会带来其他重要的“历史收益”。这里,我们就以抗日战争为例吧。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抗日战争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种抵抗会带来怎样的“历史收益”。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逐步侵占中国东北,随后不断向华北、华东等地扩张。日本的侵略手段极其残忍,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在占领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无数村庄被摧毁,人民流离失所。日本的野心不仅仅是掠夺中国的资源,更是要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奴化中国人民,以实现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霸权梦想。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国内涌现出了众多主张抵抗日本侵略的声音。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从抗战伊始就坚决主张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是对中国国家主权、民族生存的严重威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日寇。国民党内部也有一部分爱国将领和有识之士,如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他们的行动也是基于对日本侵略的抵抗意识。这些抵抗主张的产生,是基于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对国家尊严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如果抗战未能胜利,抵抗者的积极意义依然不可磨灭。这种积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抵抗彰显了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可以体现为:第一,抵抗者的英勇无畏。即使抗战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在抵抗过程中,中国军民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是不可忽视的。从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军顽强周旋,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到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钢铁洪流,无数士兵为了保卫祖国的大上海,前赴后继。这些抵抗者的英勇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的脊梁,即使在失败的阴影下,也依然闪耀着光芒。第二,民族意识的觉醒。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也是中国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的过程。在抵抗者的号召和带动下,全国各族人民逐渐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华民族的身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百姓,都开始团结起来。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一步,它为未来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即使抗战没有胜利,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也不会消失,它将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作用,激励中国人民不断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

其次,这种抵抗构成了对日本侵略的遏制。这种遏制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军事上的牵制。中国军民的抵抗对日本侵略者形成了有效的军事牵制。在抗战期间,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如果中国没有抵抗,日本可以将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其他战场,如太平洋战场。中国军队的抵抗使得日本侵略者无法轻易地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打乱了日本的侵略计划。即使最终没有取得胜利,这种军事牵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对其他国家侵略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第二,资源的消耗。中国抵抗者的存在消耗了日本大量的资源。日本为了维持在中国战场的侵略战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战争物资的生产到军队的运输和补给,都给日本的战争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步伐,即使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的战争潜力乃至整个国力。

第三,这种抵抗在国际上带来正面的影响。可以说,在国际范围的普遍认知中,这种抵抗是正义的象征。中国抵抗者的抗战行为在国际上代表了正义的力量。尽管当时国际形势复杂,但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性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的抵抗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和同情,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如白求恩大夫等。即使抗战没有胜利,中国抵抗者的正义形象也将永远铭刻在国际历史上,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种抵抗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动。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即使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的抗战也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促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亚洲战场的战略意义,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发展。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投降或妥协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果一,国家主权丧失殆尽。如果中国没有抵抗,而是选择投降或妥协,日本将完全占领中国。中国将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国家主权将丧失殆尽。日本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中国人民将成为日本的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可言。中国的领土将被日本随意瓜分和掠夺,中华民族将面临灭顶之灾。后果二,民族文化的毁灭。投降或妥协将导致中国民族文化的毁灭。日本侵略者一直试图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从根本上消灭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抵抗,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都将被日本文化所取代。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将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将被迫中断,这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巨大打击。后果三,中国人民将遭受更加悲惨的命运。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人民将面临饥饿、疾病、压迫和屠杀。日本侵略者将把中国变成其资源掠夺地和劳动力供应地,中国人民将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艰难求生。与抵抗过程中虽然遭受苦难但依然保持民族尊严和希望相比,投降或妥协将使中国人民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原因,一个国家即使是一个小国或弱国,面对强大的外敌入侵,奋起抵抗几乎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是如此,现在U国抗击R国的侵略也是如此。网上有那么一批披着中国皮的“精神R国人”,毫无廉耻地嘲笑U国只是大国博弈的棋子,抵抗强大的R国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还要白白搭进去国力和人民生命财产,未来也会失去元气,就应该从一开始就答应R国的要求。这种论调和当年汪精卫等人“低调俱乐部”的言辞如出一辙,这些人如果在日本侵华时发出这类言论,那妥妥地是板上钉钉的汉奸。

不错,相比于R国,U国是小国、弱国,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让人像猪羊一样宰割。如果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治人物,演员弗拉基米尔完全可以直接一逃了之,流亡海外,而且当时不少国家也觉得U国无力抵抗,直接向演员伸出了手,但是演员却留下来领导本国人民抵抗,即使面对R国无视现代战争规则进行无差别轰炸的野蛮暴行,U国人民在演员的领导下,仍然不屈不挠地进行抵抗。仅凭这一点,U国人民就应当得到全世界的尊重,而演员弗拉基米尔也会成为U国能够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写上一笔的民族英雄。

反观R国,特工弗拉基米尔一手发动的对邻国的侵略,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已经得不到支持,仅以联合国投票为证,对其投票表示支持的只有两个国家,其余都是反对和弃权票,这足以说明一切。

R国对U国对侵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U国不能取胜,但就如同我在前文所说的那样,领导抵抗的演员弗拉基米尔仍然不是历史的罪人。而特工弗拉基米尔领导的R国经此一役,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国运。这里我们也不妨做一点分析。

从彼得大帝以来,R国始终明确的国策就是:1.向西:自觉认同归属欧洲文明。2.扩张:不断向四方扩张,重点夺取3个方向出海口:西方、东方、南方。3.争霸:欧洲争霸、世界争霸,R国从不缺席。4.强国:争做强国,是R国人永不放弃的梦。

经历这场战争后,上述传统国策会改变吗?怎么改变?

这场战争R国的所得:1.领土所得(大概率会得到)。2.压制U国(这一点大概率也会实现)。3.阻止北约东扩。

至于R国的所失,可以集中在几个方面:1.战损:打赢了战争,但战争损失严重。2.孤立:R国将被空前孤立,外部政治、军事、贸易、金融等环境严重恶化。3.国力:R国国力被严重削弱。4.国运:R国国运被彻底打断。

具体而言,R国的最突出的损失在于:

(一)扩张。300多年来,R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向四周扩张。但这场战争,对G国的打击,不是“伤筋动骨”级的,而是打断“国运”级的。未来10年至20年间,R国将失去了对外扩张的国力。这会带来另一个新危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出去后,R国依然用“独联体”“集安会”组织拴住这些国家。现在这些国家见G国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将会纷纷借西方力量,摆脱R国控制,进一步挤压其“势力范围”。

(二)争霸。争霸是R国300年来不变的民族性格,这场战争之后,R国争霸意识不会改变,但争霸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三)强国。强国也是R国300年来不变的民族梦想、国家理想。但这场战争使得R国的国运被打断,将很难成为强国。世界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时代,即人工智能、新能源为核心。而R国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危机不断,10年来,R国无力关注新科技革命,造成在这轮新科技浪潮中严重落后,突出表现在:新科技专利少;新科技人才少;新科技产业极少;新科技产业链更少;新科技商品市场更少;新科技对国力贡献极弱。没有新科技=没有新科技商品=没有新科技商品市场=没有新收入。所以,未来20到30年,R国将处于世界经济分工体系底层,被剥削、被边缘化。

其实,这就是抵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