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吉林 辉南篇
发布时间:2025-08-28 09:30 浏览量:23
“辉南县山拥水抱,地形复杂。东境以龙岗山脉为天然屏障,其支脉蜿蜒西伸,层峦叠嶂,绵亘起伏。三通河、蛤蟆河、蛟河由西至东贯穿南北,辉发河横卧北境,尽收县内 诸水,东流直泻,汇入第二松花江(即西流松花江)。”
50年代美军航空测绘辉南境内地形图
与上图相对应的,辉南境内渤海回跋城、明代辉发城、清代辉南厅城、
辉南地界古为秽貊语族所居,魏晋后秽貊语族逐渐融入日渐强盛的扶余族,其地属扶余人所建立的高句丽国东北境。
南北朝时期,更北方的靺鞨族与扶余族开始对该区域的拉锯争夺,后因靺鞨族势弱,故而降隋内附,其中一支被唐王朝迁居营州(今辽宁朝阳)。
渤海国回跋城
唐灭高句丽后置安东都护府。至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契丹族反叛。迁居营州的靺鞨族在首领大祚荣带领下东走建国,即渤海国。渤海筑回跋城(今团林镇小城子村),属长岭府。其名出回跋水,即辉发河。
契丹灭渤海国后在其地设回跋部大王府,其部被划归为熟女真,编入辽籍,承担赋税兵役,其首领称大王。
明代辉发城
金初回跋部被编入猛安谋克,随着金对辽、宋的战争而逐步迁徙南下,又随着金王朝的逐渐汉化,回跋部成为历史。其遗留之民与后来自黑龙江流域南下的女真部族融合形成了辉发部。
1927年辉南县全图
明嘉靖年间,辉发部首领旺吉努(或写作“王机努”)于扈尔奇山(今辉发城镇辉兴村)修筑王城辉发城。王城依山临河共有内、中、外三道城垣,内城全部建在山巅,开两座城门,经北门可入外城,经东门可入中城。辉发城建立后,蒙古察哈尔部萨克图土门汗率部攻打,但因城防艰险而不能克。
1927年辉南县城全图
努尔哈赤起兵后,辉发部屡服屡叛,反复无常。最终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为努尔哈赤所灭。旋即以辉发部地置鲜围场。
辉南县城范围示意
清光绪六年(1880年)7月,设海龙抚民厅。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7月,海龙厅升为海龙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样子哨添设分防巡检衙门。
民国时期朝阳镇
宣统元年(1909年),东三省总督兼奉天巡抚徐世昌奏请将辉发河南海龙府东南八社划出,设置辉南直隶厅,厅治初设大肚川,次年迁设于谢家店。
伪满时期朝阳镇市街全图(伪满海龙县志)
迁治谢家店后,设治委员薛德履筑辉南土城,城方形广袤各一里有半(约900米),开城门六座:南门得胜、北门通远、大东门太昇、小东门治安、大西门永定、小西门阜康。
朝阳镇木栅范围示意
1913年,改厅为县。1915年于原样子哨分防巡检衙门设立金川设治局;1926年正式设立金川县,但该县1941年即被废。
民国时期朝阳镇,照片中可见镇子外侧设立的木栅
朝阳镇本为旧时海龙府东部重镇,清廷于光绪六年设朝阳镇旗官协领和翼长各一员,并设有木栅城。1943年,朝阳镇自海龙县划归辉南县,成为辉南的西大门。1949年因其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工商业基础,辉南县城搬迁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