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兴教惠民生 砥砺奋进向未来——吉林市“十四五”教育发展全景展
发布时间:2025-08-25 14:45 浏览量:27
聚力兴教惠民生
砥砺奋进向未来
吉林市“十四五”教育发展全景展
全景篇:
从基础到卓越的五年跃升
“十四五”以来,全市教育系统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坐标,以建设教育强市为战略支点,在守正创新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攻坚克难中勇攀质量高峰。从夯实根基到提质增效,从均衡布局到特色突围,江城教育人以实干笃行全力助推吉林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在这片山川灵秀的土地上,奋力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雄浑交响,绘就了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壮阔图景。
这五年,是教育初心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的五年——从课程教学改革到育人模式创新,从资源普惠供给到精准服务升级,每一步跨越都紧扣民生期盼。这五年,更是蓄力跃升与未来奠基交相辉映的五年,江城教育以一组组坚实的数据、一个个突破性成果,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教育强市”赋能“大东腾飞”的愿景在实践中愈发清晰,用“强教之基”托举“强国之梦”。
党建引领篇:
培根铸魂,以思想之光照亮教育征程
举旗帜重引领,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战略高位。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中小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中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承办全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工作会,373所中小学校率先完成改革任务,实现100%全覆盖。创新实施局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双向挂职”,分层举办新提拔校级领导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树名优书记、校长60名,培育出一批立得住、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深入推进党建品牌创建,打造36个“样板党支部”,立足本地特色深化“一校一案”建设,形成“一区域一特色”“一校一品”的生动格局。依托“1+1+N”模式,建成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共同体”14个,168所学校参与其中,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协同共进。思政课经验在《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推广。落实市委“才聚江城”部署,成立北京、深圳校友人才促进会,全市校友“青苗”储备超万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劲智力动能。
五育融合篇:
启智润心,用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栋梁
抓传承创特色,深入实施五育融合实践工程。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推动“行走的思政课”走深走实,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筑牢思想道德根基。扎实开展“每月一主题”特色德育活动,打造“一校一特色”的德育品牌。
立足地域禀赋,深耕“冰雪运动进校园”,全市75所学校跻身“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128所获评“省级冰雪特色学校”。年均组织25万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普及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打造活力操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创新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培育国家级、省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合计407所,涌现出苏翊鸣、王楚钦等奥运冠军,彰显体育育人实效。
以美育浸润校园,连年举办学生艺术节、器乐节、合唱节、舞蹈节等品牌活动,培育出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3所、省级美育特色学校74所、省优秀美育社团70个,吉林市优秀美育社团447个,构建起大美育课程“多维体系”。
强化实践育人,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学实践基地10个、市级研学实践基地77个,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增强劳动教育实践性。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遴选了5个市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和37个实验校,家校协同育人经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深化“双减”落地,486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推进“大学区”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开展集团交流共建活动300余次,发挥优质校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促进集团内各校深度融合。
惠民服务篇:
资源共享,以均衡发展托举千万梦想
聚人心强保障,推动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累计投入3.87亿元,实施学前项目823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园29所,增加普惠性保教学位4975个。共接收移交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3所,增加普惠性学位3560个,创新出台《吉林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产权移交办法》,在省内得到应用和推广,持续深化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长效治理机制,持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群众关切得到回应。截至目前,我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较“十三五”末提升25%,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持续提升,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3个县(市、区)已率先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复检。
固根基提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扩建、转公义务教育学校17所,新增学位2.4万个、校舍面积18.7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5.89亿元,用于实施299个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实施1996个设备购置项目,为薄弱学校配备“三个课堂”、智慧黑板、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等装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建设46个学前教育大园区、77个义务教育大学区、5个教育集团以及教育信息化网络结对帮扶共同体、努力缩小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领跑全省各市州,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复检,其中永吉县率先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明导向强监管,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公参民”改革,推动7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增加公办学位约12000个。实施阳光招生、阳光分班,高效办成“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
产教融合篇:
校企同频,靠协同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筑匠心汇资源,构建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加强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市级职教园区,成立首个市属高职院校——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率先开设“职普融通”试点。中职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分两批完成对4所中职学校的整合,全市“小、散、弱”中职学校基本消除,专业重复率明显下降,中职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并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累计获得金牌9块、银牌31块、铜牌73块的佳绩。率先推行“职普融通”改革,在3所中职学校设立“综合高中班”,职业教育多样化,办学再次开辟新方向。成立职教集团14个,组建专业集群32个,与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现无缝对接,合作企业超过650余家,85%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充沛。积极推进科教融合结硕果,建设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机器人换人等多项“卡脖子”问题。组建低空经济、碳纤维、化工等6个产教联合体。联合技术攻关,目前,我市累计获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成果转化应用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在产教融合工作的驱动下,我市呈现经济效益显著、科技成果丰硕的局面,并以全省第一位次入选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队伍建设篇:
强基固本,凭师者匠心筑牢教育根基
持恒心激活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科研兴教”,切实提升全市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累计组织科研培训101次,覆盖二十余万人次;以打造教育科研名家为抓手,举办公益讲座53场,打造由103名科研名校长、名教师组成的专家讲师团,同步开展“十四五”吉林市教育智库专家评选,遴选入库251名教育智库专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力动能。以教育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载体,落实“名优教师培养建设工程”,逐步搭建起我市名优教师梯队,有力促进了我市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五年来评选杏坛长青奖、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2100余人,涌现出金七仙等全国先进典型,马闻泽等11名教师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以榜样力量涵养师者初心。着力打造卓越教师队伍,目前已拥有教育部及国家级名校长名教师37人,省级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1200余人。实施“教师成长关爱工程”,从身心关怀等四个方面推出16条举措,落地“惠师加油”“惠师保险”“惠师优诊”等项目,惠及全市教师4万余人。创新开展“优师专招行动”,用足用好人才招引政策,累计补充教师2000余人。落实教师“励耕计划”,资助困难教师每人每年1—3万元,全方位筑牢教师发展保障基石。
协同保障篇:
凝心聚力,以众志同心护航培育征程
强保障固根本,全力护航教育行稳致远。安全防线持续筑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扎实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和安全业务培训。紧盯学校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和重要时间节点,针对消防、燃气燃油、校园校舍和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全系统、全链条统筹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成长环境。依法治教成效显著。围绕省市法治建设部署,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推动依法治教工作迈向新高度,让教育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前行。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吉林市第五中学、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学校和永吉县实验小学3所学校获得“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荣誉称号。创新审批服务,实现省内首家市级教师资格认定全程网办,2023年以来,每年认定教师资格1800余人,网办率超过95%,荣获“全市政务服务文明窗口”称号。督导效能显著提升。紧扣“双减”落地、优质均衡发展等核心任务,深化督政督学联动,强化问题整改闭环,五年间累计完成国家、省级专项督导30余次,形成“查问题-促整改-提质量”的闭环机制,建立“县级申报-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阶梯式推进机制。2024年永吉县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财政支撑持续加力。坚守教育优先投入底线,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连续三年增加,实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进一步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全面跟踪专项资金支付、使用、核算,确保规范、高效实用资金。加大义务教育保障、教师待遇落实、办学条件改善等投入力度,以充足财力夯实发展根基。
回望篇:“十四五”回响与未来序章
这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个个掷地有声的成果,是江城教育人踔厉奋发的生动注脚,更是吉林市教育从夯实根基到迈向卓越的五年跨越的有力见证。勇立潮头的江城教育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昂扬斗志、全新风貌,聚力构建更高质量教育体系,加速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他们将以矢志不渝的担当,为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倾注全部智慧与力量。他们以“十四五”积淀的坚实根基为阶,向着“十五五”教育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勇毅前行,在深化改革中破解新课题,在守正创新中开拓新路径,让教育的“强基之石”更牢、“惠民之光”更暖、“赋能之效”更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