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用爱与行动为沈阳增添一份温暖!”

发布时间:2025-08-25 05:04  浏览量:21

转自:沈阳日报

8月24日,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负责人黄玉平像往常一样,八点之前走出家门,从大东区东站街道国瑞社区附近乘公交、坐地铁,辗转赶到位于北市场的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为在这里举办活动的团队分配场地、维持秩序、提供服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是从广西远嫁到沈阳的。住之所至即为家,我愿意用爱与行动为沈阳增添一份温暖!”说起20多年投身志愿服务的经历,黄玉平的声音与眼神里流露出暖意。

相扶相伴

情系老人开展公益服务

黄玉平出生于1971年,年轻时从老家广西柳州来到沈阳做生意,遇见了朴实善良的沈阳小伙鲁江,嫁为沈阳媳妇。“父母年迈患病离世,而我年轻时因忙于生计未能悉心照料他们,深感亏欠父母太多。”黄玉平说,见到身边的老人,那种亲切感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父母。

自2004年起,黄玉平就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前往沈阳周边的一些敬老院,为老人剪指甲、理发、量血压,陪老人聊天。她说:“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了解到苏家屯团山寺敬老院里许多老人没有退休金且无儿无女,黄玉平就发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志愿者为敬老院捐赠米面油,每年小年都给老人们送去糖果、点心等爱心食品,还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表演文艺节目。敬老院的陈院长被感动得流下眼泪说:“没有你的带动和影响,就不会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关爱我们这里的老人。我代表老人们感谢你。”

这些年,黄玉平的足迹遍及大东区中捷敬老院、幸福老年敬老院,浑南区爱军敬老院,以及铁西区、苏家屯区的一些敬老院,为生活在那里的老人增添了无限的慰藉和亲人般的温暖。

不离不弃

用行动关爱困难人群

常年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让黄玉平对困难人群越发牵挂与同情。平时,遇到身边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她都会主动帮忙,用行动传递温暖。得知苏家屯区的几名学生生活困难,她就送去学习用品;法库的赵辉长年患病,行动不便,她就带领志愿者送去衣服和慰问品,并为他理发。

十几年来,黄玉平带领志愿者,每月固定一周前往大东区荣乐社区阳光之家残疾学校,陪伴在这里生活、学习的“星星的孩子”。她招募教师及大学生志愿者为智障学员授课,教他们学习、画画、做手工,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鼓励他们自强不息,勇敢地面对生活,让他们不再孤单。

与黄玉平同住一个社区的肖女士,儿子患有精神障碍,她一时接受不了,患上了抑郁症。黄玉平就经常陪老人唠嗑,帮助老人买菜、打扫卫生。后来,黄玉平干脆自己买好菜、做好饭给老人送过去。8月7日立秋那天,黄玉平带领志愿者来到独居老人石先生家里,为老人包饺子,与老人一起分享民俗乐趣。她说:“我最见不得身边的人生活不开心。”

无怨无悔

为沈城送上一份温暖

用一种低调而又高尚的方式表达情感,用实际行动为沈城送上一份温暖,是黄玉平二十年来无怨无悔的追求。铁西区劳动公园游人众多,乱扔垃圾、烟头、纸屑的现象较为普遍,黄玉平经常带领志愿者来到公园参与环保活动,捡拾垃圾。大街上,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时有发生,黄玉平见了就上前将单车摆放整齐。为助力国家医学事业发展,黄玉平和丈夫鲁江毫不犹豫地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书,成为沈阳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

2024年,黄玉平来到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志愿者管理工作。平时,她带领志愿者每天以微笑服务迎接群众的到来,为百姓提供针线盒、急救药、老花镜、雨衣雨伞等便民服务,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安排志愿者搀扶下楼。每天傍晚,在中心活动的人们渐渐散去,她又带领志愿者打扫卫生、检查设施、关闭水电,直到做完这一切,她才锁好大门到附近地铁站乘车回家。她说:“能让来这里活动的群众和志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就是我最高兴的事儿。”

本报特约记者 吕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