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正东乡,从《夏小正》和诗经《大东》,来探索七夕织女牵牛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5-08-23 23:45  浏览量:6

七夕又要到了。七夕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大节,在农历的七月七日。自古以来,不仅中土盛行,还影响了东南亚地区。那么七夕是怎么来的呢?

那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叫织女和牵牛?

民间为什么流行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

最早出现织女这两个字的是夏朝的《夏小正》:

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说农历的七月,黄昏时,有织女星在天的中间,朝着东方在运行。这个时期会多雨。

织女正北乡,则旦。织女,星名也。”说农历的十月,织女,织女星移到了北面,在早上才能看到。织女,就是星星的名字。

那么在上古时代,文字还没有在普通人中流行开来,对于方位,时间和季节的把握,是依赖天上的日月星辰。一些恒星有自己的轨迹,但是每一段时期,会重复出现,叫作斗转星移。

那么夏小正了里出现了,北斗,参星,织女,南门,辰星,昴星,织女,银河,这几个星象。

其中织女在记录中出现两次,分别对应秋季和冬季的到来。

可以知道,在当时,织女星是重要的时间,空间参照物。

但是,为什么要叫织女星呢?

而且你看到这一长串重要的恒星,银河以以象天上的河水,来命名,南门则是上古观象者的姓氏。北斗是以形状命名。只有织女,是以纺织的女性这个特殊的名字,出现两次。

那么至少是在夏朝,这颗星的命名,一定和纺织或者女性相关。

通常星辰的命名,会以最重要的不能忘怀的事物关联。

只是可惜,夏朝的史料不多。不知道这颗星辰,到底因谁命名。

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纺织历史悠久,而农历的七月到十月,恰恰是需要纺织做衣裳,以防备秋冬的寒冷。而冷暖是人生活的必须,从原始社会,人类就如此,且母系社会以采摘和纺织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的主导地位。

那么我们再往上看一看更古老的关于黄帝的资料。黄帝时期大约距今五千多年,他迎娶了蜀山西陵氏的女子为王后,而正是这位王后,发现了野蚕并加以驯养,进行纺织,开启了中国最伟大的纺织进程。因为蚕丝的纺织需要工具更精巧,也让存在的古老的麻葛纺织质量一起得到飞升。

这位正宫皇后,被称为嫘祖,也就是后来的民间的蚕神。

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黄帝册立了四位妃子(包括皇后),象征了天上的星辰四象。她们象星星一样围绕着黄帝。

那么这位皇帝的皇后,除了教化子民学会种桑养蚕,纺织织布,她还有哪些贡献呢?那就是她是夏商周三朝的皇帝的母祖。这三位皇帝,都和这位嫘祖有血缘。至少在传世的历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那么有理由相信,如果天上的织女星,起源于夏,这个织女星,可能意味着是嫘祖的化身。

有一个巧合的是,黄帝的有一位次妃很丑,性格倔烈给嫘祖做下手。那么在后来的二十四星宿中,织女星的旁边,刚好有一颗婺星,婺,代表丑和不驯的女子。

或者织女星的存在,更久远,它的本意是嫘祖之星,接受子孙的礼敬,也教化着人民以嫘祖为榜样,勤于劳作纺绩。

关于商朝的星象资料,我知道得极少。

但是,在商朝,驯化了牛,并以牛为载具和肉食的主要来源。

此时的牛,不是用来耕作的。而是扑杀或者驯养,先作为祭祀神灵的祭品,而后分食。

见证过商朝灭亡的皇族微子,在西周之后成为宋国的国君,

他说“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他说,现在的商朝遗民,还在窃取偷盗用以国家敬献神的各种牛羊作为自己祭祀私用。

这就是说,在商朝,有宰杀牛羊献祭神灵和祖先的传统。

那么秋天的祭祀,会选在什么时候呢,什么地方呢?

就是选在河边,可以看到天上的银河横跨天空时,出于祈雨还是祭祀祖先的原因,牵着牛在河边聚集而举行仪式。而此时银河边上的就叫作石鼓,或者牵牛了。

实际到了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这种野生的水牛也被商朝人吃得所剩无多。

到了西周人们爱惜牛,更多地用以作为车载工具。运输大宗物质。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大东》节录

这是西周早期的诗歌。也是第一首有牵牛织女的诗歌。

这是西周晚年,各国人民不堪周王朝的赋税,发出的逆天的强音。

虽然周朝不像商朝一样,将鬼神祭祀贯穿了生活,但是皇帝就是代表天,一些信仰和传说,都强化了天上有神仙。

那织女星不必说,是自古纺织之神,牵牛星,也是弑牛者或者牛,作为祭品,成为天上的神。这些宗教传说,将人们束缚在土地田野,辛勤耕织,并以为宿命。

你看织女星在天上也织布,牵牛星在天上也要夜夜运输。

但是,到了被盘剥压榨到地头之时,就会有人不再相信这些神话。

是,天上有银河,银河放着光芒,多么璀璨。

你看那织女星,夜夜不停,变动着方向。

可是,我看来看去,她也没有织出什么云彩锦绣。

我再看那牵牛星,它永远在那里,我也没有看到他驮着东西,在奔忙!

当然还有后面更狠的,说什么北斗星,是仙人的酒勺,我何曾见它舀过琼浆?

我非常震撼。这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和质问。

这是基于事实的天问!

那么可以看到,西周时期,织女还是纺织之神,而牵牛则是运输之神。

而又值银河横亘的秋天。

人们在这个时期,拜祭织女,是为求得桑蚕纺织过程中的顺利快捷,兼有求子的意味。

只是有人不信,有人相信。

战国时期,牛和铁器的广泛使用,男耕女织变成了牛耕女织。

天上各司其职的两颗星星,终于有了人类的加持,产生了爱情。

传说七夕是楚怀王设立的。楚国好巫,拟人化的天神,随时来去,将织女配牵牛或者也是象屈原一样的大巫师兴起的吧,好在屈原长时期流放,他的神里,只有呼风唤雨的山水之神,是哪位趁屈原不在,接地气的楚国大巫,将牛郎织女安排在一起呢?。

但是战国时期,贵族已经流行婚姻占卜。如果结婚的日子是定在七夕,就很不吉利,因为牛郎虽然娶了织女,但是两地分居。

实际上,此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定型。

织女变作了天上的天帝的孙女,掌管天界和人间的纺织。而牛郎也是一位神仙。只是仙界的阶级等差大,织女嫁给牛郎后,还要工作,不能日日相守。

七夕的日子的起源或在先秦战国时期。因为此时天空的银河最为璀璨,牵牛织女星清晰可见。

但是定型还是在汉武帝时期。

道教崇尚七七,那是星斗佳数。不管汉武帝有没有遇见过真的王母,但是七月七日,他是有重大的仪式的。有人推测这天是他的生日。历史书籍记载,在汉朝的宫廷,宫女们登高拜祭织女星,穿针取巧。没有皇帝的好道,也就没有她们这片刻的良辰松弛。

而七夕就这么以祭祀织女星为核心,以牛郎织女的爱情为环绕,全民参与,形成了巨大的早秋民俗佳节,代代流传,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七夕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