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牡丹江惊现日本护士跳江!军国主义魔爪下的生死抉择
发布时间:2025-08-13 17:11 浏览量:2
1945年8月的牡丹江,正值秋汛。江水裹挟着泥沙,轰隆隆地奔腾而过,浪头足有一人多高。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的两千多人,有拄着拐杖的伤员,有拎着药箱的护士,在院长的带领下慌慌张张逃到江边,却发现已是无路可走。
这一路的逃亡,是日本军国主义走向末路的疯狂写照。1945年,日本在亚洲战场节节败退。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百万大军迅速攻入中国东北,关东军瞬间陷入绝境。伊藤郁子所在的医院,也不得不匆忙撤离,试图寻找回国的机会,却不想等待他们的是更残酷的结局。
伊藤郁子来自日本北海道岩手县。1945年春天,她从日本盛冈市红十字会护士学校毕业,没想到刚毕业就被强征入伍,来到中国东北战场,成为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野战医院的一员。
刚到中国,伊藤郁子看到的是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无辜生命惨遭杀害,这与她在日本所听闻的“大东亚共荣”截然不同。她内心的良知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为那些受苦的中国百姓落泪,也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偷偷帮助中国伤员和百姓。
但她的善意没能改变战争的走向。日本败局已定,医院逃到牡丹江畔时,所有人都慌了神。医院院长,这个被军国主义思想彻底洗脑的人,做出了令人发指的决定。他先下令给30多名重伤员的血管里注射空气和酒精,又让走不动的家属和小孩吃下毒丸,最后逼迫剩下的1500多名轻伤员和医务人员跳江自杀。
院长挥着军刀,用刀尖顶在伊藤郁子胸前,逼迫她跳入江中。无奈之下,伊藤郁子面对湍急的江水纵身跳入。她抱住一块木头,在江中绝望地挣扎。当时日军已逃得无影无踪,她剃光头发女扮男装混进逃难人群,两天后被解放军医疗救护队收留,投入到抢救伤员的行列。
跳江事件后,伊藤郁子放弃了回日本的机会。她加入解放军牡丹江野战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她用自己的O型血挽救了17名中国军人的生命。解放战争后期,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到医院看望伤员时,专门接见了她,称赞她是“日本的女中豪杰”。
25岁时,伊藤郁子被调至解放军山西康复医院,在那里遇到了前来疗伤的宗序定,两人一见钟情。一年后,当其他日本女兵申请回国时,伊藤郁子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并与宗序定喜结良缘。1954年,一家三口回到江苏如皋县城定居,伊藤郁子在县人民医院外科当护士,从此扎根于此。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伊藤郁子省吃俭用,掏钱为困难病人买鱼买肉改善伙食,多次无偿献血抢救农村病员的生命,自己则一天天消瘦,体重最低降至60斤。县长魏志田拎着红糖、鸡蛋、猪油来到医院看望她,吩咐院领导“限她一周内吃光,不许转送他人”。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好评,院领导号召大家“远学白求恩,近学伊藤郁子”。
十年浩劫中,有造反派要闯进医院揪斗她这个所谓的“日本特务”。当时70多名病员和医务人员齐刷刷挡在办公室门前阻止,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护着她说:“伊藤是有功之臣,要揪就揪我好了。”在场的人一起保住了她。
1972年中日建交后,伊藤郁子回日本探亲引起轰动。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首相府接见了她,说如果她愿意回日本定居,日本政府衷心欢迎。但她始终微笑不肯表态。她告诉母亲:“我不能制造第二次骨肉分离!”最终,她在除夕之夜奔回了日夜眷恋的中国。此后她5次回日本探亲,每次都提前回来。
伊藤郁子退休后,依旧为宣传和平而不遗余力。她是当地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演讲还曾获奖。她常说:“每当少年儿童给我系上红领巾,围坐在我身边听我讲革命故事时,我是最快乐的。”
1994年,伊藤郁子的丈夫宗序定去世。1998年,日本“红十字会”寄来慰抚金及表格,通知她携带子女回日本定居,日本政府分配住房,并安排专人照应她的晚年生活。但她很快将表格退回,并附言:“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
2016年,伊藤郁子在江苏如皋去世,享年92岁。她的一生,从被迫参与战争到选择留在中国赎罪,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真正的和平需要铭记历史,更需要超越仇恨,用爱与奉献去书写未来。
文献来源:
1. 环球网《二战日本女护士嫁中国军人 称用一生为日军赎罪》
2. 人民网《挥师远东:苏联红军全歼关东军》
3. 舜网《二战日本女护士嫁中国军人 称用一生为日军赎罪》
4. 澎湃新闻《建党百年丨红色牡丹江:牡丹江、海林保卫战》
5. 新华每日电讯《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成员名册首次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