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地下好“一盘棋” 和合共生“一家人”

发布时间:2025-08-11 09:06  浏览量:1

爱东营讯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

近年来,油地双方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打造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全国样板”目标定位,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区域发展,共同将“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发展理念融入能源保障、城市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创了油地相融共生、和合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力高位引领

同描发展事业蓝图

从盐碱荒滩上的一口油井,到一座蓬勃发展的城市,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油地始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24年,年初东营市两会擘画的城市蓝图与油田党委扩大会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8月14日召开的油地联席会议暨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仪式上,确定的10个方面50余项重点合作事项高效有序推进;东营市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油田生产现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和新能源企业调研,针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攻关、油地校人才共享等难题召开专题协调会,推动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油田协同”的融合推进机制……

在自上而下的共识中,跃动着油地双方以更高站位、更大作为推动油地合作持续走深走实的壮志雄心。

在重大项目攻坚中,油地持续完善沟通协商机制,建立重点工作会商推进机制,市政府先后围绕中石化320万立方米原油商储项目、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推动落地见效。完善落实与油田油地融合发展部门的月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接研究具体合作或支持事项、解决问题瓶颈;与胜利油田分公司发展规划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财务计划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及时了解油田生产经营运行情况,支持油田高质量发展。

在海外石油市场开拓、地热资源综合开发等领域,油地双方联合赴甘肃、内蒙古、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强化与高校、企业的交流对接,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双方共同编制《黄河三角洲地热资源开发规划》,推动地热供暖从“单点示范”走向“全域覆盖”。

胸怀“国之大者”

共同端牢能源饭碗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油地始终牢记这一使命,聚焦保持油气持续稳产增产,同向发力。

胜利油田连续8年原油年均稳产2340万吨以上,其中2024年产量2359万吨;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示范区累计产量超10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产量目标。

这份成绩单正是油地共同端牢能源饭碗的生动注脚。

为了保障油田生产顺利进行,东营市坚持油地规划“一张图”、办好勘探开发“一件事”、打造平安油区“一张网”、完善油气产业“一条链”,全力服务油田全生命周期勘探开发。同时,研究制定《东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协调服务的意见》,将油气勘探开发计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推进油气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胜利油田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紧盯新增三级储量“三个1亿吨”目标,明确“高质量、低成本、高产能、高效率”的勘探思路,通过实施七年行动计划,以高质量勘探突破实现资源有序接替。

在“平安油区”建设中,油地建立跨区域部门联动机制,组建24小时治安联防队;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共建省内首个智慧管理平台,为油气管道装上“数字防护网”。同时,强化油气管道保护,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全市境内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100%。

汇聚发展合力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黄河之畔,一排排光伏逐日而舞,一口口地热井将热量输送至千家万户,一个个新能源大项目正紧张有序地施工;渤海之滨,二氧化碳化身新型“采油工”,油井“吃”进二氧化碳,“吐”出原油,实现增产和减碳双赢……

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油地汇聚发展合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开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赛道。

油地发展CCUS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双方共同编制全国首个地方CCUS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建设CCUS全产业链园区,莱113全产业链绿色低碳精品示范项目投产运行,胜利电厂百万吨CCUS工程有序推进。全市炼化企业已建成碳捕集项目9个、年捕集能力119.5万吨,胜利油田16个区块应用CCUS技术,累计注入封存CO2近200万吨。

立足新兴产业发展,油地双方放宽视野、放远眼光,积极支持油田打造国家级油气开发绿色低碳示范区,全省首个绿电制氢项目——胜利油田6兆瓦光伏发电制氢项目建成投产,国内首个油气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在胜利油田建成。国内首座含水圈闭型地下储气库——永21储气库、首座“碳中和油库”——新东营原油库建成投产并平稳运行。牛庄“清洁供暖无烟小镇”等6个项目入选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东营能源集团实施的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工程,年替代燃煤28万吨。

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上,油地共同完善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与地方石油装备和油服骨干企业协作机制,联合攻关进一步提质扩面。联手开拓海外石油市场,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与科瑞集团合作的土库曼斯坦油井大修项目累计增产原油49.16万吨,分成原油19.66万吨,带动装备出口12亿元。

“金桥工程”搭建起油地技术合作桥梁,188名油田专家与地方企业结对开展32项攻关,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

人文互通互融

共建油地幸福家园

融合的温度,浸润在万家灯火中,藏在社区窗口的服务细节里,落在城市更新的街角变化中。

5大类83项油田服务事项入驻社区“一站式”窗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石油文化名城的打造为文旅注入新动能,统筹盘活用好孤东海堤、黄河入海口、华八井、营二井等旅游资源,电视剧《迎风的青春》在东营市取景,赢得良好社会反响。

河口区河口街道“OCG融合共建”模式率先探索出一条油地双方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建立健全油地部门、单位到社区“双报到”机制,组建幸福党建联盟,招募小区“幸福观察员”,听取社情民意,协调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总投资408.77亿元的111个重点城建项目稳步推进,东辛、油田中心医院、东营科教园等重点片区更新实现历史性突破,G220东深线改建让城市交通动脉更畅通,北师大东营实验学校迎来首批学子,东辛片区、耿井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

……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油地以“共答民生问卷”的初心,让发展成果如春风化雨,滋养万家灯火。

当前,油地融合发展的渠道更加畅通、成果更加丰硕、氛围更加浓厚。东营市与胜利油田这对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将以“一家人”的肝胆相照、“一条心”的磅礴合力、“一起干”的攻坚豪情,携手前行,砥砺奋进,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勇立潮头,奏响油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交响,为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