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难题,广州越秀建成全省首个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5-08-05 16:46 浏览量:2
为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助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安全转移难题,自2023年起,在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及越秀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以下简称“越秀分局”)积极探索,联合多部门协同推进,率先在全市试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智能化集中收集模式。
历经两年探索实践,越秀区已建成11个集中收集点,实现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网络全域覆盖,打造全省首个区县级全覆盖智能收集网。这一模式以科技赋能破解医疗废物收运困境,为全省建成区医疗废物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越秀方案"。
收集点内智能投放监控设备
创新试点解决医疗废物收运困境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越秀区医疗机构密度居全市前列,其中小型医疗机构占比超85%,普遍面临医疗废物贮存空间不足、收运不及时等问题。传统收运模式受限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运输成本高等因素,难以满足高效收运需求。
对此,越秀分局创新应用物联网技术,打造“自行投放、集中收集、统一收运”的智能收集模式,建成11个集中收集点,实现全区小型医疗机构全覆盖。该模式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破解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越秀方案”。
为确保高效运行,越秀区印发专项工作方案,联合卫健、城管、街道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统一建设标准,强化政策支持,建成全域覆盖的智能收运网络,补齐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巧设点位突破中心城区选址瓶颈
尽管《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已对19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的收运予以豁免,但其仍属于危险废物。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点存在邻避效应,需避开居民密集区并兼顾医疗机构分布。然而,在中心城区空间资源匮乏,可选位置极为有限。
利用大东街“两网融合点”闲置空间建设收集点
为突破瓶颈,越秀分局经深入调研与多方协调,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两网融合点”等现有公共设施空间,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通过科学布设与周密部署,有效化解邻避效应,为收集网络建设奠定基础。
数智赋能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
收集点投用后,医疗废物由各医疗机构自行投送至集中收集点,不再依赖上门收运。收集点配备电子门锁、智能称重、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投放-暂存-转运"全流程可追溯的闭环管理。越秀分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分布及产废量,精准划定服务半径,确保小型医疗机构就近规范投放。
在运行层面,创新"大手牵小手"模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部分收集点,发挥其专业优势引导小型机构参与;同时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巡查,通过集中培训、专人管理、日常巡查等方式,消除监管盲区,保障收运安全。
智慧监管共筑三方共赢新格局
医疗机构是越秀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环境监管重点领域。越秀分局着力丰富非现场监管手段,提升执法效能,推进医疗废物智慧监管,践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理念。
在推广小型机构智能收集模式的同时,同步推进大中型医疗机构电子联单转移系统应用。该系统通过智能记录投放信息、实时同步监管平台,实现医疗废物全流程溯源。
大中型医疗机构院内医疗废物电子联单转移系统
该模式既规范了生态环境涉企执法行为,减少了对医疗机构正常经营的干扰;又帮助收运单位科学规划路线、提升效率,大幅降低了人力与运输成本;同时助力医疗机构避免贮存超期等违法风险。最终,实现了“监管提效-管理提升-运营降本”的多方共赢。
文、图|许敏 江楷茵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